盐碱地变池塘成功养鱼虾 “景泰模式”为全国盐碱化治理提供经验(图)
原标题:盐碱地变池塘成功养鱼虾 “景泰模式”为全国盐碱化治理提供经验
专家察看景泰碱水虾
中国甘肃网9月7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记者 王万盈 文/图)“这虾体通透,肉质鲜嫩,完全可以生着吃了。”9月4日,当一筐筐活蹦乱跳的南美白对虾从白银市景泰县草窝滩渔农综合利用产业园的虾塘里打捞上来时,来自农业农村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以及相关高等院校的近百位专家学者纷纷上前一边仔细观察,一边赞叹。谁能想到,就在三年前,这里还曾是一片农民弃耕、庄稼不长的盐碱滩呢。
景泰县位于我省中部,是黄河中上游重要的高扬程灌溉农业区。境内有号称“中华之最”的景电高扬程大型提灌工程两处,灌溉着全县90%的水浇地。但因长期大水漫灌、有灌无排及干旱少雨,造成该县土地盐碱化严重。据景泰县政府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由于有灌无排,致使地下水位不断抬高,景泰县土地盐碱化一度以每年6000亩左右的速度增加蔓延,全县11个乡镇就有6个位于盐碱区。因碱致贫、因碱返贫的人口占到了全县贫困人口的29%。至2015年,该县有27万亩耕地受到影响,有6.5万亩地弃耕达3年以上。
为破解这一难题,历届景泰县领导班子都曾尝试通过不同办法进行排碱治碱,但却难以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2016年,景泰县委、县政府在深入调研、多地考察、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挖塘降水、抬土造田、渔农并重、治理盐碱”的思路,决定利用盐碱回归水率先在草窝滩、五佛、一条山镇、芦阳等6个乡镇开展现代渔业养殖试验,并建立领导联系示范点制度,为示范点发展提供一对一的协调及技术指导服务,同时出台了相关奖补等政策,让贫困群众通过发展水产养殖业、流转盐碱地、在企业或合作社就地务工等途径,多渠道增加经济收入。截至目前,该县共建成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南美白对虾集成养殖、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稻渔综合种养、集约化温棚对虾养殖、盐碱水流水养殖等6种不同模式的养殖基地19处,投资企业28家,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万亩。预计今年该县水产品产量可达到500万斤,其中南美白对虾产量可达50万斤以上,实现产值7200万元。
据了解,甘肃历史上一直是盐碱化危害程度最严重的省份之一,目前全省盐碱耕地481.4万亩,主要分布在内陆河流域的河西走廊一带和黄河流域的引黄灌溉区。此次“景泰治碱模式”为全省和全国盐碱化地区治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实践参考。
相关新闻
- 2018-09-06白银景泰:盐碱地里鱼虾肥 枸杞产业助村民脱贫致富(图)
- 2017-11-06白银市靖远县:昔日盐碱地 今朝高效田
- 2017-10-10白银市景泰县盐碱地治理发展水产养殖获成效
- 2017-09-21白银市靖远县唐燕刚:盐碱地里种藕养鱼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