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兰州故事丨陇上百年“董家刀”老手艺见证匠心

18-05-29 09:00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编辑:刘姗

  原标题:陇上百年“董家刀”老手艺见证匠心

董家刀第四代传人踏访岷县手工铁匠铺。

印有董字的董家刀。

  老兰州城有一条街巷,叫金石巷,它是因铁匠铺而得名,至今沿用。

  其中最有名的非董家铁匠铺莫属,这董家铁匠铺又以打制的董家切刀闻名陇上(老兰州爱把菜刀叫作切刀)。早年间,路经兰州的多要到金石巷买把董家切刀带回去。

  始于清道光年间的董家铁匠铺,前后传承四代。作为兰州城里土生土长的一个老手艺小作坊,它的命运随着时代的不同起承转合——从历史的存在到必然的消亡。而今,极少留存于世的物件,见证了老手艺人的情怀、信念和态度。

  1 “两把140年前的刀”

  70岁的董文学是老兰州人,他家里藏着两把“年龄”有140岁的菜刀。两把刀大小轻重均不同,大的两斤半,小的一斤二两,相同的是两把刀的刀镗上都印有一“董”字。

  这两把菜刀是正宗的董家刀,它们现在是老董家的传家宝。

  两年前,董文学和女儿董菊环带着这两把老刀上了电视,有着近180年历史的董家刀在被遗忘多年后,又以这样的方式回到那些曾经听闻过它名字的人们的视线中。“我们能上电视,不仅仅只是我们姓董,主要是因为我们董家切刀。”董菊环说那一期节目是关于“董”这个姓氏的历史追溯,同期参加节目的还有来自河北的董家绝技八卦掌第六代传人董树峰。“董姓之外,还要有绝技,是安徽那档电视节目从全国挑选参与人的关键条件之一。”通过董菊环的一篇董家刀历史承袭的文章,节目组辗转找到了他们——董家刀的第四代。

  上了电视的那两把切刀,其中一把磨得只剩三指宽。

  “董家切刀,膛薄背厚,刀前呈弧形,俗称‘牛吃水的样子’,切起面、菜、肉十分顺手,既锋利,又耐用。一把刀可用十来年,即便只剩三指宽,刀刃仍然锋利如新。”兰州史志专家邓明在他的《街巷旧事》一书中关于金石巷的着墨点恰是董家铁匠铺和董家刀。“三指宽”的说法也是董家刀的大名从金石巷不胫而走的缘由之一。

  坊间有言:“来兰州的都要到金石巷买把董家刀”,传言难免夸张,但绝非空穴来风。

  董文学的姐夫王天台老家是天水的,他说自己在成为董家女婿之前,就曾受父亲委托,专门到金石巷的董家铁铺买了一把董家切刀带回老家。到现在他还记得买那把刀花了3元钱,刀在老家用了十来年,用得只剩三指宽的时候还用了好几年,只是遗憾刀最终没有保留下来。

  去年夏天一个傍晚,柏敬塘老先生回家路过兰石家属院时,看见一个起刀磨剪子的正在磨一把刀,柏敬塘也是个老兰州,他和董家第四代的董文学年龄相仿,今年刚70出头,眼下他是城关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的编辑,老兰州的历史掌故多熟稔于心。柏敬塘眼尖,打一眼就觉得那把刀“不一般”,再仔细一瞅,刀镗上的“董”字亮眼。难得碰上董家刀,柏敬塘就很想见见这把刀的主人,问问刀的事。“等了一会,刀的主人来了,是一位中年人,聊了几句,原来这把董家刀是中年人从他母亲那里继承下来的,说是用着顺手就一直用到现在。”无独有偶,柏敬塘家里也有一个老物件出自董家,那是一把铁勺子,用了40来年了,东西是他老伴从娘家带来的。

  董家铁勺虽不及董家刀那么有名,但是也是质量高,样式好看且耐用。

  董家刀还生产吗?可以定制吗?上电视都是两年前的事了,但董菊环至今还记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王霄冰在节目录制现场问父亲的这个问题。

  有资料记述,20世纪50年代中期,响应党和政府号召,董家刀从私人作坊走上了公私合营的道路。到了1956年改为地方国营,后又改为合作社,称“利民铁器合作社”,当时大量招徒,有上百人学手艺,董家刀第三代传人之一的董正义就在合作社上班,他除了管理门市部经营工作外,还做技术指导,把毕生的技艺精华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每个徒弟,使“董家刀”的产量大幅度提高,每天生产100把左右,刀上面砸“兰”字。1958年后,兰州利民铁器社改为兰州农具厂,后迁至酒泉地区继续生产,刀上面砸“酒”字,2008年前后该厂停产改制,不再生产董家刀。

  “很遗憾,目前董家刀做不到定制。”这是当时董文学的答复。

  2 “干散人董二爷”

  在邓明的记忆中,董家住的是一座四合院,大门西侧为董家的铁匠铺,门脸两间,东间陈列所制铁器,听任顾客选购;西间是锻造坊,一座大火炉,人拉风匣,炉火熊熊,师傅用右手持钢钳夹出一块通红的铁坯,放在铁贴上,左手持小锤,砸指部位,伙计甩开膀子,大铁锤便向那个指定部位砸去,丝毫不差,配合默契,火星四溅,叮叮当当,悦耳受听。经过制坯、整形、蘸火、修整等四道工序,一块坚硬的顽铁,变成一把刀或一把铁勺。

  董文学的姐姐、75岁的董桂芳说她就是听着那叮叮当当的敲打声长大的。在董桂芳的记忆中,等到董家铁匠铺到了父亲董正义这一代,已经发展到三个铺子了,“我大大(大伯)董正仁家的铁匠铺也在金石巷,离我们家的铺子不远,还有一处铺子在解放电影院那儿,它是我三叔董正礼的。”

  董文学七八岁的时候,他一天到晚就在自家的铁铺里窜出来窜进去,父亲董正义打铁的样子,还有父亲身上那些被溅起的火花烫的疤痕——有时候是胳膊上,有时候是腿上——都像一幅图像印在他的脑海里,难以抹去。除过董家刀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蘸火他不会,董文学说,当时不到10岁的他,各种打杂的小工都学过,完全掌握了制作董家刀的其他全部工序。

  将刀烧红,快速浸入冷水中,使之坚刚,此乃“蘸火”。它是做董家刀中一道很重要的工序,也最终决定着董家刀好与不好。董家“蘸火”有三种,一种是红火,一种是黑火,一种是紫火。哪一把刀要蘸哪一种火,要看这把刀里加的是哪一种钢而作决定。

  董桂芳记得董家刀红火的时候,街坊们称呼他父亲弟兄三人“爷”,在兰州老话里,爷这一称呼含着对被称呼者的一份敬重。董正义人称“董二爷”。

  “董二爷是干散人。”早年间,说起董正义街坊啧啧称道。“我父亲是一个爱干净的人,不打铁的时候,他里面常穿的白衬衣领子雪白,外面套一件黑色长褂,刚解放时,他被推选为手工业的代表去区上开会,一身利落的装扮外,左胳膊下还夹着一个包,从四合院走出去的一路上,街坊们都羡慕地看着。”在董桂芳心中,像父亲一个打铁的铁匠能获得这样的尊崇,完全是靠父亲的技艺和人品赢得的。

  “钢要用最好的钢,烧钢铁的燃料,也要用最好的。”到了董正义这一代,为了改变董家祖先因为受了原材料的限制,所生产的铁器质量始终不能得以提高的事实,他们三兄弟立誓董家铁铺做董家刀“不惜工本”。彼时,兰州已经可以买到质量较好的汉铁和湖钢。这些钢铁是由汉口运来的。董家铁铺买的就是最好的汉铁和湖钢。

  3 “我不能做不好”

  董文学去过岷县李昌才的铁匠铺几次。

  55岁的李昌才打的菜刀在周边都很有名气。前两天,他就接到了一个来自陇南的订单,订4把菜刀。李昌才十七八岁开始跟着父亲打铁,一转眼也有30多年了。

  “我家早先也是做刀的,到我父亲的时候有个小作坊,上世纪50年代合并到县上的五金厂,父亲进了厂子没多久就和一位同事一起被派去兰州学习董家刀,他们学了将近半年。后来,五金厂散了,父亲就出来自己做刀。”李昌才说跟着父亲学打刀,一个地方打错,要挨一天的骂。他觉得可能教父亲的师傅也是这样严格要求父亲的。

  董文学多年前还利用出差天水的机会,试图去寻找父亲董正义众多弟子中最为得意的弟子“月儿王”,虽然寻人未果,但让他兴奋的是,在打听“月儿王”的时候,很多人都知道这个人是打菜刀的,打刀的手艺来自兰州的董家刀。

  除董正义,董文祥也教过不少徒弟。“董文祥是我三叔的儿子,他完全继承了董家刀的手艺,而且手艺特别好。兰州农具厂迁到酒泉后,他就去那里带徒弟。”董桂芳说和董文祥一样完全继承了董家刀技艺的,还有她大大的两个儿子董文昌和董文清。“这三位哥哥都已经去世了。”在董桂芳看来,三位哥哥的离世,也意味着真正的纯手工董家刀制作技艺就此彻底消亡了。

  “我不能做不好。”在董桂芳心里,父亲董正义就一定要做好董家刀的这一句话让她记了一辈子。

  董桂芳说她父亲就是照他自己说的那样认认真真地做了一辈子。“到了我这个年龄,应该能理解我的父辈们,他们都清楚从祖先手中继承下来的手艺,是要养家糊口的,容不得半点含糊。更紧要的是,他们更因为手艺得到了人们的敬重,而这是他们所能想到的最大的体面。所以,他们一辈子都对自己的那门手艺心存敬畏和感激。”

  首席记者 雷媛

  (图片系受访者董菊环提供)

精彩推荐

  • 兰州:老人爬山摔伤被困 警民合力紧急救援 兰州:老人爬山摔伤被困 警民合力紧急救援
  • 张掖山丹保护祁连山水源涵养区   荒山披上绿装(组图) 张掖山丹保护祁连山水源涵养区 荒山披上绿装(组图)
  • 兰州市民担心涨价排起长队购气 燃气公司:尚未接到相关调价通知 兰州市民担心涨价排起长队购气 燃气公司:尚未接到相关调价通知
  • 图说甘肃丨特警萌娃互动 图说甘肃丨特警萌娃互动
  • 唐仁健在第三届敦煌文博会筹备工作第二次专题会议上强调:打造有品质有品牌有品位的文化盛会 唐仁健在第三届敦煌文博会筹备工作第二次专题会议上强调:打造有品质有品牌有品位的文化盛会
  • “萌娃”当空姐了解客舱知识 “萌娃”当空姐了解客舱知识
  • 甘肃省出台“十三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 新设本科学校3所 甘肃政法学院将更名为甘肃政法大学 甘肃省出台“十三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 新设本科学校3所 甘肃政法学院将更名为甘肃政法大学
  • 唐仁健在第三届敦煌文博会筹备工作第二次专题会议上强调:打造有品质有品牌有品位的文化盛会 唐仁健在第三届敦煌文博会筹备工作第二次专题会议上强调:打造有品质有品牌有品位的文化盛会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体育馆计划年底前竣工验收
2   让山村搭上全域旅游快车——平凉市崆峒
3   中央纪委通报曝光六起生态环境损害责任
4   汪洋在甘肃甘南调研
5   甘肃省大型学术文献丛书《陇上学人文存
6   兰州反电诈中心提醒: 谨防有人冒充快
7   图解:2018年高考6月7日举行 还有这些
8   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关于推荐2018年国务
9   甘肃省百亿级高端交通装备造修基地在兰
10   汪洋在甘肃甘南调研时强调:做好民族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