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要闻

【我的中国梦】从甘肃省第一个公开包产到户到大步迈向全面小康——哈达铺:扬帆奋进新征程

18-05-24 06:58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狄东阳

  原标题:从全省第一个公开包产到户到大步迈向全面小康——哈达铺:扬帆奋进新征程

哈达铺镇全貌。本报通讯员 刘辉

  编者按

  岁月不惑,春秋正隆。改革开放走过了40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陇原儿女与全国人民一道,用双手书写了惊天动地的壮丽史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谋划改革,以更大的决心和魄力扩大开放——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潮正奔涌向前,再铸新时代的辉煌。

  借力扬帆天地阔,击鼓催征正当时。从今天起,本报在开设的“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专栏中,生动展示我省改革开放的奋斗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在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潮中,为确保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断开拓进取,作出新的贡献。

  本报记者 宋振峰

  一个乡镇,在历史中能达到怎样的高度?

  哈达铺,宕昌县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镇,将自己的名字,耀眼地定格在了“转折”上。

  1935年,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做出了决定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到陕北去!哈达铺,是红军长征的“加油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春风吹向陇原大地时,历史又一次选择了哈达铺。

  1979年1月,在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实行大包干一个月以后,哈达铺公社党委在甘肃省第一个公开实行了包产到户。由此发端,甘肃成为全国最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省份之一。

  历史大潮,奔涌向前。

  在中国迈入新时代的今天,哈达铺人依然勇立潮头,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农村“三变”改革,大步迈向全面小康的美好明天。

  哈达铺的转折有力说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初夏,走进哈达铺,繁华的街上,两边全是店铺,酒店、超市、药材城、电商中心……熙熙攘攘,一派繁荣。

  谁能想到,40年前,这里还是陇南甚至甘肃穷得出了名的地方。

  “是改革开放,赋予了哈达铺全新的生命。”5月18日夜,头发花白的王建庭回忆起当年的一幕幕场景,仍是激动万分。

  1978年11月底,34岁的王建庭被组织任命为哈达铺公社党委书记。到任后,他了解到,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的哈达铺,当时年人均口粮只有180斤左右,每年要吃22.5万公斤救济粮,不少农民年年都要外出讨饭。

  在调研时,他惊奇地发现,当地下罗三队在1978年春天就偷偷将耕地按劳力划分到户,当年产量比上年提高一倍多。

  农业生产到底如何搞?如何解决群众的吃饭问题?

  正在王建庭苦苦思索之时,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宣告了一场伟大社会变革的来临。

  王建庭立即召开公社党委会议,认真学习了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实际,他顶着巨大的压力,组织党委班子大胆起草了《哈达铺公社关于当前农村经济决策的八条具体规定》,推行下罗三队的做法,实行“包产到户”。

  紧接着,1979年1月3日,哈达铺公社党委又召开了三级干部会议,在全公社公开落实。

  地还是那些地,不过变换了主人;人还是那些人,不过自主经营了土地。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就换来了满山的嫩绿、满川的金黄和农家院里朗朗的笑声。

  当年,恰逢大灾,但哈达铺公社粮食生产反而增产近40%。第二年,很多社员还添置了生产资料,购买了大牲畜。有的社员戴上了手表,买了缝纫机、自行车等。很快,公社还一举结束了吃救济粮的历史。

  “哈达铺公社把土地分给私人了!”“全公社单干了”……那年春天,哈达铺的做法引起了很多议论。

  关键时刻,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当时的甘肃省委给哈达铺吃了“定心丸”。哈达铺的经验,吸引了时任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宋平同志的目光。1979年12月31日,甘肃省委召开常委会议,专门邀请王建庭与会介绍他们的做法。

  和全国改革开放第一步发轫于农村一样,甘肃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哈达铺的变化充分表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40年,时空穿梭。

  改革开放,释放了无限的生产力,放飞了无数个梦想,也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路的变迁,让哈达铺人百感交集。

  去年9月,兰渝铁路宣告全线通车。5月17日,记者从兰州到哈达铺采访,坐火车只用了2小时16分。而1979年,王建庭从哈达铺坐班车第一次到兰州时,用了整整两天时间。

  不仅到兰州感到非常遥远,当年,因为到村的路都是小路,公社也没自行车,王建庭到哈达铺52个生产队调研时,都得步行。常常一走,就是大半天。

  现在,哈达铺人不愁出行了。2013年,镇里所有的行政村通了柏油路、水泥路。去年,村组的一条条巷道也全部硬化了,一条条水泥路像飘带一样,通到了村民家门口。

  其实,在2016年年底,火车就第一次开到了哈达铺。那会,兰渝铁路甘肃岷县至四川广元段已经开通了。

  随着一声声清脆的汽笛声,哈达铺镇变得格外热闹起来。

  和陇南其他地方一样,哈达铺山大沟深,重峦叠嶂,当地群众曾经出行极为艰难。

  行路难,也制约了哈达铺的脱贫致富。哈达铺是“千年药乡”,中药材在全国叫得响,当地的当归、黄芪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但过去,由于既不通铁路,也不通高速公路,村民只能苦守着“富饶的贫困”。

  现在,火车一响,哈达铺成了宕昌县药材交易的旱码头。目前,当地中药材产业聚集和辐射面积达到全县总面积一半以上。

  今年,哈达铺镇召藏村兴旺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新全收购了60多吨的党参、黄芪,而去年,他才收购了40多吨。他给记者算了笔账,铁路一通,不仅药材运输成本降了,而且价格也上涨了。以前他收购的药材得送到岷县药材市场,靠其他客商交易,现在坐上火车,能直接到成都洽谈生意了。

  兰渝铁路的开通,不仅让哈达铺人乘上了开往小康的火车,而且也让他们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连接起来。他们坐着火车,伴随着“哐当—哐当——”的铁轨声,去认识天南海北的世界和风景,胸襟越来越开阔。

  火车一通,来哈达铺旅游的游客也成倍增加。今年1月,哈达铺镇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5月19日,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负责人告诉记者,2016年,他们接待游客37万人次,去年将近71万人次。今年截至现在,已经有40万人次左右。游客纷至沓来,旅游收入高了,乡村旅游为哈达铺拓宽了脱贫致富路。

  不仅是祖祖辈辈的火车梦圆了。记者来到哈达铺时,兰海高速渭源到武都段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之中,宛如一条“巨龙”在山谷中腾空跃起。“预计到明年年底,我们的高速公路梦也能圆了。”哈达铺镇镇长王永刚对记者说。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一条信息高速公路也铺到了哈达铺人的脚下。

  和着陇南市成为全国首个电商扶贫试点市的节拍,现在,哈达铺镇也建成了55家电商网店。小小的电商网点,将大山深处的哈达铺与市场紧密连接在一起,让当地的中药材等特色产品通过网络走向世界。“通过网络,我经营的中药材卖到了全国各地。5月初,还首次将当归卖到了美国、日本等国家呢。”哈达铺镇聂仁村经营电商的李爱忠说。

  “网路”,铁路,还有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以及一条条通往村落的水泥路……40年来,路似守望者,目睹着哈达铺沿着改革开放的大道阔步前行。

  哈达铺的探索将继续证明,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近几年,哈达铺很多农民住上了小楼,开上了小汽车。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截至今年年初,全镇还有1600多户贫困户。

  逐梦小康,靠什么劈波斩浪、奋楫扬帆?

  唯改革才有出路。进入新时代,哈达铺镇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中,探索起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打造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紧挨着镇街道的玉岗村,因为近年来小城镇快速的发展,需要大量土地,现在人均只有半亩地。也由于人多地少,村子成了贫困村。

  去年春天,高速公路建设时,给村里被征的集体土地补偿了60万元。

  这笔钱,是直接分给村民,还是用在其他地方?村支书闵东平认为,发展产业,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计。他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和县里扶持产业扶贫的相关政策,将6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建设日光温室20座,建起了草莓采摘基地。同时,村里成立了玉岗村富民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吸收贫困户20户89人参与,让贫困户以土地和资金两种方式入股,每户流转1亩地。

  “去年栽苗迟了,没赶上今年元旦那波行情。”5月19日,闵东平有点遗憾地说,“从春节前上市到现在,我们一斤草莓最贵时卖68元,目前快要换苗了,一斤还要25元呢。合计下来,一个大棚收入有50万元,除去成本,预计今年最少能给每户贫困户分红6400元。”

  就这样,玉岗村村民张赵平,如今有了两个新身份——“新股东”和“职业农民”。

  这位从小患小儿麻痹症的贫困户,过去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由于重活干不了,也挣不上几个钱。现在,他在采摘基地每天除草、放水,监控大棚里的温度、湿度,干的活也轻松,一月工资有3000元。“等这茬草莓卖完了,还能分红呢。”张赵平高兴地对记者说。

  产业发展提速,农民增收加快,集体经济增长。改革带来的甜头,让玉岗村“三变”之路越走越宽。

  玉岗村西头有一眼泉水名叫“金龙泉”,清澈甘甜,远近闻名。现在,村子和县里的一家企业签订协议,建一座矿泉水厂。厂子所需的地,由包含26户贫困户在内的78户村民,以流转的形式,入股83亩土地,每亩土地保底分红3600元。同时,村集体以当地优质水资源入股,每年可分红8万元。

  山清水秀的玉岗村,离镇火车站只有2公里多。火车一通,游客纷至沓来,村里的“红军山庄”接待能力赶不上了。去年,村里鼓励“红军山庄”老板在提升酒店档次的同时,建起了旅游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吸纳了20户贫困户以土地或资金入股,今年年底就可分红。

  当年,哈达铺镇土地由“合”到“分”,是解放生产力的必然要求;40年后,结合“三变”改革,这里的土地纷纷流转集中起来,由“分”到“合”,亦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攻坚克难、闯关夺隘——

  不仅是在哈达铺镇,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我省除了没有农村土地的安宁区,其他85个县市区、450个乡镇、622个村纷纷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三变”改革试点,探索出了50多种“三变”模式。通过将村集体和农民的资源资金等入股到经营主体,一些地方的农民当年就实现分红,获得了改革带来的红利。

  从当初的包产到户,到如今农民既能享受到土地流转收入,又能当“股东”拿分红,哈达铺镇的历史与今天,是甘肃乃至中国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改革成果惠及人民的生动写照。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如同迈入新时代的中国一样,新的改革征程中,哈达铺人还将继续奋力前行,攻坚克难,向全面小康进军!

精彩推荐

  • 绿洲蔬菜直供香港市民餐桌 武威民勤“鲜”人一步抢市场(组图) 绿洲蔬菜直供香港市民餐桌 武威民勤“鲜”人一步抢市场(组图)
  • 环保问题不护短 张掖这两家被央视曝光的企业整改咋样了(组图) 环保问题不护短 张掖这两家被央视曝光的企业整改咋样了(组图)
  •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为造血干细胞运送搭建绿色生命通道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为造血干细胞运送搭建绿色生命通道
  • 甘肃煤炭大院片区棚户区改造 一只船小学面积将扩大1.6倍 甘肃煤炭大院片区棚户区改造 一只船小学面积将扩大1.6倍
  • 为救浙江白血病患者 甘肃小伙增重30斤完成骨髓捐献 为救浙江白血病患者 甘肃小伙增重30斤完成骨髓捐献
  • 图解:2018年高考6月7日举行 还有这些需注意 图解:2018年高考6月7日举行 还有这些需注意
  • 兰州:行人遇车祸受伤 交警脱下制服为其保暖 兰州:行人遇车祸受伤 交警脱下制服为其保暖
  • 赛道绿化别有新意 绿雕景观随处可寻 让兰马成市民眼中“绿色”赛事 赛道绿化别有新意 绿雕景观随处可寻 让兰马成市民眼中“绿色”赛事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图解:建设美丽新甘肃 这个攻坚战要打
2   2018“马云乡村教育计划”申报截止 甘
3   甘肃省体育馆计划年底前竣工验收
4   奔马故里有巧手 武威凉州妇女多元创意
5   中央纪委通报曝光六起生态环境损害责任
6   经典芭蕾舞剧《白毛女》燃爆兰州音乐厅
7   兰州新区:共践绿色发展理念 携手打造
8   甘肃省百亿级高端交通装备造修基地在兰
9   让山村搭上全域旅游快车——平凉市崆峒
10   汪洋在甘肃甘南调研时强调:做好民族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