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夫妇”邂逅丝路古郡敦煌
原标题:“风筝夫妇”邂逅丝路古郡敦煌
新华社兰州4月15日电 题:“风筝夫妇”邂逅丝路古郡敦煌
新华社记者 张玉洁
一个在湛蓝天空飞舞的风筝格外醒目:风筝上画着一对笑意满满的男女,旁边还印着“风筝夫妇”。
14日至15日,第二届敦煌国际风筝节在甘肃省敦煌市举行,来自美、德、泰等5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参赛。罗恩·斯波尔丁和妻子贝儿·斯波尔丁,成为一道甜蜜风景。
“我和我妻子因风筝结缘。我是美国人,现在随她在她的家乡泰国生活。”76岁的罗恩说。
罗恩和贝儿都是风筝爱好者,曾共同在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地组织过风筝比赛。“我们一起工作,一起放风筝,一起享受生活,要不就干脆在一起吧?”罗恩笑着说,“于是,20年前,我们结婚了。”
罗恩和贝儿穿着同款红色T恤衫,上面印着“风筝夫妇”“我们在一起”的字样。罗恩牵引着线,挥一个向上的手势,贝儿就会默契地放开手中的风筝,任其飞上天空。
罗恩说,风筝对他来说不仅是业余爱好,更是发自内心的热爱。“风筝是一项家庭运动,无论老幼爷孙都能参与。它能凝结一个人对家庭活动的回忆。”
如今,这对“风筝夫妇”在世界各地参加风筝比赛,用飞翔的风筝记录下他们的故事。“在中国,我们已经去过西安、潍坊、上海等许多城市了。”罗恩说。
风筝起源于中国。山东省潍坊市风筝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刘志平介绍,风筝起源于距今2000多年的春秋时期,墨子以木制鸟,有了“木鸢”。后来,鲁班以竹子改进材质。直至蔡伦发明了纸,才有了风筝的前身“纸鸢”。
伴随商贸往来,风筝“飞”到了世界各地。放风筝成为广受全球人喜爱的一项娱乐活动。“像我们常见的由彩色布料、玻璃纤维等制成的风筝,就是经西方改良后的产品。”刘志平说。
这是罗恩第一次来敦煌。“我知道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城市。这里的天空非常高远。”他说。
在古代,敦煌是东西方文化频繁交流的地区。多元文明碰撞交融,催生了闻名于世的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
“敦煌壁画中,有许多御风飞舞的飞天。飞天没有翅膀,仅靠飞舞的彩带就能飞翔。这和风筝上的两根飘带有相似之处。”敦煌民俗研究者陈钰说,在古代,由于敦煌不产竹子,当地人就地取材,用芨芨草、红柳等当地植物做风筝的骨架。
如今,敦煌再次成为中外文化交往胜地。文博会、马拉松、风筝节等一系列国际活动及赛事的举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这座城市。仅在去年9月,就有超过50个国家的人士参访敦煌。
罗恩说,结束了在敦煌的比赛,他们将去土耳其放风筝。“风筝带我们去到世界各地,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风筝让我们保持年轻。”(完)
相关新闻
- 2018-04-16游客在敦煌莫高窟景区参观游览
- 2018-04-16敦煌鸣沙山下杏花盛开 吸引了一大批绘画爱好者前来写生
- 2018-04-16清明长假敦煌各景区共接待游客9.85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逾亿元
- 2018-04-16第二届敦煌国际风筝节盛大开幕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