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决战奔小康】庆阳宁县全力抓实“一户一策”脱贫措施落地的调查与思考(上)
原标题:【三年决战奔小康】一户一策,真抓实干力戒形式主义
——宁县全力抓实“一户一策”脱贫措施落地的调查与思考(上)
记者 宋振峰
今年以来,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坚持精准方略,抓实“一户一策”脱贫措施落地,全力以赴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宁县县委县政府深刻地认识到,“一户一策”是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和关键抓手。他们将“一户一策”作为靠实帮扶责任、确保如期脱贫最有效的手段,把严实要求贯穿于“一户一策”脱贫方案编制和实施全过程,真刀真枪地干,扎扎实实地做,以“一级响应”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
阳春三月,记者走进宁县,管窥“一户一策”方案实施以来给我省脱贫攻坚工作带来的深远影响。
一问“一户一策”,不就是像往常一样填表吗?
答:“一户一策”绝不能“蜻蜓点水”,要用说事写实的办法,算出精准的脱贫账
今年年初,我省刚开始完善落实“一户一策”时,记者下乡常常会听到一些干部议论说,不就是像往常一样填个表吗?
但此次在宁县采访时,记者听到许多帮扶干部纷纷说道,这回跟以往大不一样了。光填表这一项基础工作,就得大费周章。
他们共同的心声是:以前扶贫工作填的表格多,看起来项目繁杂,可填起来简单,在对应的栏目处打上个钩、写几个字,甚至编个数字就可以了,但“一户一策”方案的表格,栏目虽说没几项,要填好,真难!
为啥“难”了,“难”在何处?
记者调查时发现,难就难在干部作风一点不能漂浮。
宁县,国扶贫困县。虽然近4年来,当地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累计减贫1.87万户8.14万人。但是,截至2017年年底,全县仍有贫困人口1.06万户3.64万人。
剩下的都是硬骨头。这些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塬边沟梢、子午岭林缘区等自然条件恶劣的特困片带,加上受贫困代际传递以及因病、因残等多种因素复杂交织,脱贫难度很大。
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只剩不到3年时间了。时间紧、任务重,怎么办?
一户一本账,各家不一样。宁县县委县政府认为,“一户一策”脱贫方案的核心就是,脱贫攻坚绝对不能再算一笔糊涂账了。要“以实为实、精细绣花、解决问题、满怀感情”,确保脱贫方案定得实,帮扶责任压得实,帮扶措施见实效。
就像病人需要病历一样,面对扶贫这一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宁县将“户情研判”作为精准制定“一户一策”脱贫方案的前提和基础。
他们组织广大乡镇、部门帮扶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与贫困户面对面座谈交流,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认真商议脱贫路径和方式。
为此,县里精心设计了“45问”,帮助一些不熟悉农村工作的帮扶干部从贫困户家里几口人、几间房问起,摸清家中什么人、在干哪些事,掌握水电房现状、是否三保障,了解家庭主副业、收入怎么样,帮助逐项刨穷根、找准发力点,对接农户想干啥、量身定计划,分析实施可行性、确保能脱贫。
在吃透摸清户情的基础上,宁县要求帮扶干部“制定方案、记实日志”。用说事写实的办法,详尽具体地认真描述分析致贫的“痛点”是什么,脱贫的“堵点”是什么,具体的增收帮扶措施是什么,倒排时间节点算清收入账。
“要想制定好一份‘一户一策’的方案,得跑贫困户家里三回以上,每次都得认认真真地和贫困户聊上两三个小时。”帮扶金村乡老庄村的宁县发改局干部段一杰感慨地对记者说,“没有几个来回,真是填不清楚。譬如有的贫困户,已经享受上了一些惠农政策,害怕一说就没了,不说清楚;譬如脱贫产业的规划,头一次和户里都说好了,第二次去又变卦了,就得重新做工作。”
真心深入、仔细研究,真情互动、全力扶助。沉下去,算细账,把脱贫增收的账记清楚、算明白。有了精准的脱贫账,脱真贫才会有可靠的依据。
二问“一户一策”,只是在填表上下功夫吗?
答:“一户一策”绝不是“纸上谈兵”,须按照既定措施,一个堡垒一个堡垒去攻克
曾经,段一杰觉得脱贫攻坚的帮扶主要是单位的事。
去年9月之前,他们单位——宁县发改局帮扶的是平子镇北堡村。在单位的帮扶下,北堡村不但村里主道修成了水泥路,巷道也硬化了,而且建起了幸福互助院,连涝坝边也装上了防护栏,大人再不用担心孩子掉下去了……
但是,作为帮扶干部,段一杰感到自己主要工作就是“联”。平日虽说能像走亲戚一样,经常了解帮扶的贫困户家里的情况,但好像也只能做到这一步。最多,再给贫困户出个脱贫的主意,至于听不听、干不干,那是贫困户的事,帮扶干部干着急,也没办法、没抓手。
因此,在这次完善落实“一户一策”方案初始,他和许多帮扶干部心里都不禁有个疑问:“花费这么大力气,将‘一户一策’的表格填写那么详实,到底能干什么?不会是玩‘数字游戏’吧?”
宁县县委县政府给出了坚定的回答,“一户一策”方案,绝对不是“纸上谈兵”!要按照既定措施,整合各类资源,集中优势力量,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消灭,一个堡垒一个堡垒去攻克。
在深入分析研判户情实际的基础上,宁县按照贫困人口脱贫退出11项指标,紧紧围绕贫困户收入和“两不愁、三保障”达标,因户施策。
宁县精心制定出台了“一户一策”扶持项目菜单,县里将18个77项到户到人惠农政策张贴在贫困户家中,让贫困户对惠农政策一清二楚,从而让政策落实到位。
宁县整合各部门资源,将贫困人口分为有自主发展能力、自主发展能力较弱、政策“兜底”三种类型,根据贫困户在产业发展、劳动技能等方面的需求,采取政府“配菜”、帮扶干部“上菜”、贫困户“点菜”的“菜单式”扶贫模式。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使依靠产业增收成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重要举措;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政策兜底的基础上,增加财产性收入,并使其成为稳定脱贫的长效措施。
以往,帮扶干部办实事无抓手,帮扶要么只能简单的送钱送物“送温暖”,要么只是传统的送牛送羊扶持。针对这一问题,为了抓实“一户一策”,宁县在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为每户贫困户配套了最高1万元的奖补资金。贫困户奖补资金,由帮扶责任人说了算,从而保证制定的帮扶措施落实到位。
有了这笔钱,段一杰觉得自己说话的腰杆一下“硬”了。在他的指点下,现在他的帮扶贫困户薛拴虎靠着这笔奖补资金,买了两头母牛,牵着“牛鼻子”走上了脱贫致富路。这笔钱,也因为是奖补资金,就只能等薛拴虎产业的发展实情,验收达标后方能兑现。这样,一方面让段一杰这样的帮扶干部帮扶有了抓手,另一方面也“奖”出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三问“一户一策”,填表填得再好,不抓落实怎么办?
答:用“史上最严”铁律,让作风“虚火”降下来,让脱贫工作硬起来
日前,一条关于“一户一策”方案落实不到位的新闻,在宁县炸了锅。
在前不久“一户一策”首次专项暗访督查考核中,宁县28名干部由于政策掌握不清、方案制定不细等原因,在全县扶贫大会上予以通报批评,并向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作出书面检查。
不能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拖了精准扶贫的后腿,拖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后腿。今年以来,宁县用“史上最严”军规铁律,让脱贫攻坚作风严起来、实起来、强起来,确保“一户一策”不折不扣坚决落实到位。
宁县对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力量重新摆布和加强。在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下设脱贫攻坚指挥部,县委书记、县长任指挥长。又将县直部门、单位分为12个专责工作组,将全县18个乡镇分为9个脱贫攻坚战区,由县委常委担任组长和指挥长,在乡镇成立作战攻坚队。县委坚持在扶贫战场选拔干将,发现人才,战区指挥长对战区干部选拔、调兵遣将有主导权,专责工作组组长对各专责工作组成员单位班子优化组合、干部选拔有主导权,确保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纵深推进。
宁县进一步充实脱贫攻坚作战力量,吹响脱贫攻坚集结号。县委围绕构建贫困村一名联系领导、一名第一书记、一个帮扶单位、一个驻村工作队、一名技术总负责“五个一”帮扶人员体系,将全县除了教师、医生、离退休干部之外的财政供养人员和省市驻宁县单位人员全部纳入帮扶责任人范围,6889名干部全员参与,每人帮扶2户贫困户、3户脱贫户,确保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有干部职工帮扶。
同时,宁县突出“逢提必下”,加强村级党建。从各乡镇、各部门的后备干部中选拔最优秀人才,下派到60个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以前,也选过优秀干部,但单位都离不开,无法安心驻村帮扶,这次第一书记一律要求脱离原单位所有工作,接受一线锤炼,服务脱贫攻坚。
“一户一策”精准脱贫是一场攻坚战,如果说贫困户是这场战役中的战士,那么各级领导干部就是指挥员,而指挥员的作风无疑是影响战况的关键因素。
打硬仗必须有硬作风。宁县出台最严厉的督查考核奖惩办法,成立专门的组织督查专责工作具体实施,激励和督促全县各级各部门及广大干部职工在脱贫攻坚一线真抓实干,倒逼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
宁县县委授予督查组三项现场督办权利:有权决定岗位调整,有权启动问责,有权决定干部任免。
督查结果与广大干部职工“三个挂钩考核”:与职级晋升挂钩,与评先评优挂钩,与干部绩效工资、单位绩效考核挂钩。
对未完成当年脱贫计划和违反工作纪律的,实行“四个一律问责”:专业技术人员两年内一律不得晋升上一级技术职务,村组干部在“两委”换届中一律不得提名为候选人,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绩效考核一律一票否决、年终考核定为不称职,科级干部一律就地免职。
让“实干者实惠、有为者有位”,让“守摊者换位、无为者丢位”。层层较真碰硬,层层传导压力,宁县“一户一策”精准脱贫方案越压越实。
相关新闻
- 2018-04-16白龙江畔的绿色希望——陇南市发展油橄榄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纪实
- 2018-04-16定西集中开工建设82个投资项目
- 2018-04-16甘肃五年审计查出违规问题资金589亿元
- 2018-04-16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调研组来甘调研 王儒林率队调研 欧阳坚出席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