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菜篮子”发家致富 设施农业带动兰州市新区榆川村走上小康路
原标题:依靠“菜篮子”发家致富设施农业带动新区榆川村走上小康路
中国甘肃网4月2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记者 张建平) “我们用全村六分之一的耕地面积,创收了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百分之五十五!以前家里一穷二白,迁到新区后,政策一年比一年好,尤其是扶贫攻坚和”一户一策“的落实,村民家里的蔬菜大棚让大家脱贫致富,过上了以前从没想过的好日子。”站在秦川镇榆川村蔬菜大棚前,村支书滕生堂感慨万千。
一个移民村,在兰州新区快速发展的五年里不断摸索,全村老百姓找到了致富路子……时至今日,这个移民村已经是秦川镇经济水平最高的村子,而他们在摸索中总结出的设施农业模式,已经把榆川村建设成省级“美丽乡村”和省级文明村,320座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在新区及其周边打出了响当当的“榆川品牌”,趟出了一条产业脱贫的好路子。
“我们榆川村,地处兰州新区秦川镇最边上,交通优势并不明显,外出务工又不稳定,产业脱贫是我们的唯一路子,加上现在新区帮扶政策这么好,既然认准了设施农业这条路,我们就要坚持走下去。”说起村上的设施农业,村支书腾生堂如数家珍。
10年前的榆川村还是一个连温饱都没有解决的贫困村,直到2010年村支部党员筹资1.6万元建造了一座试验阳光温室开始,并带动村民建起了94座量产型阳光温室,两年内,困扰榆川村的温饱问题被解决了,榆川村人吃不饱肚子的日子彻底画上了句号。
“不但要吃饱,还要致富!”这是榆川村做阳光温室的村民们的统一认识。解决了温饱问题的村民们,积极探索如何能在现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于是,整棚、整室的经济作物开始大面积种植。
村民滕汉明家里有两座日光温室和一座高架大棚,主要种植西葫芦和辣椒,每年带来近3万元的纯收入。滕汉明说:“当初大家来到秦川做大棚解决温饱以后,平时除了干活,说的最多的就是怎么把我们棚里的这些菜变成钱。”现在,滕汉明的疑虑已彻底打消了,村民不仅盖起了一间间大瓦房,而且家里的陈设也全部电气化。滕汉明感慨地说:“那会儿只知道天天在棚里干活,赶紧把家里的土坯房换成砖房,没想到,现在不仅有砖房了,就连太阳能热水器、浴霸这些以前没见过的东西,也都装到家里了。”
2017年,经有关部门协调,在紫金大厨房农贸市场免费给榆川村提供了20个档口,用于蔬菜批发零售,免去了中间环节,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以辣椒为例,菜贩子在地头的收购价今年是2元,而在批发市场的价格就变成了3元。这无形中为菜农增加了近三分之一的收入。这样算下来老朱家的两个大棚的收入就能从4万元跃升至6万元。
据滕生堂介绍,结合“一户一策”,村委会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构想。目前,村里已经开始分批申请实施膜下微滴灌技术项目,推广防渗漏塑料蓄水池的配套工作,大面积推广能源建设项目和蔬菜种植相结合的立体式生产模式。未来,榆川村将走植物废料-养殖-沼气-种植肥料-蔬菜生产-植物废料的生态农业的路子,并鼓励村民积极对接新区大型用菜企业,从事订单经营,解决现在存在的产品加工、储存和销售问题。
对于未来,榆川人充满了希望。“2017年全村人均收入11320元,高于兰州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村支书滕生堂说,2018年,榆川村将继续推进美丽小康村提升项目建设,扩大以日光温室和现代化高架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打造观光农业、采摘农业。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阔步迈向小康路。
相关新闻
- 2018-04-02【三年决战奔小康】平凉华亭大山沟里产出“软黄金”
- 2018-04-01【三年决战奔小康】天水市麦积区党川镇靠奋斗走出贫困
- 2018-03-31【三年决战奔小康】九坝村:好日子红红火火
- 2018-03-29【脱贫路上的故事(3)】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走致富路 为实现小康创造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