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城关区多举措推进2018年度大气污染防治 今年改造取缔2.3万台燃煤小火炉
原标题:城关区多举措推进2018年度大气污染防治 今年改造取缔2.3万台燃煤小火炉
中国甘肃网3月23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记者 杨晟途) 今年起我国将开展为期三年的蓝天保卫战,这也使得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更加明确。记者昨从城关区政府获悉,为全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和拓展“兰州蓝”治污成效。该区结合当前全区治污形势和实际,制定2018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确定将通过工业减排、燃煤减量、扬尘管控、尾气治理、产业调整、生态增容等多项举措,确保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76%以上,PM10和PM2.5等污染物浓度均控制在目标内,城区降尘量均控制在10吨/平方公里·年之内。
结构性污染突出,治理难度增大
据介绍,自2013年以来,按照国务院大气污染行动计划要求,该区着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辖区环境空气质量逐年改善,PM10和PM2.5浓度逐年下降,全面完成“大气十条”首阶段任务。但从当前情况来看,结构性污染仍很突出,治理难度在不断增大,综合治理出现平台期,深层次问题和矛盾逐步凸显,大气污染呈现典型的以颗粒物为主、氮氧化物与臭氧季节性变化的复合型污染特征,工业污染治理的减排空间不足,扬尘和机动车尾气污染上升为主要矛盾,冬季居民散煤污染仍然突出,生态环境脆弱导致颗粒物本底值偏高,制约性短板问题需持续发力,从多角度予以解决。主要体现在四方面,颗粒物仍是首要污染物,如2017年PM10和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2.6%和3.9%,但是总体浓度分别超过国家二级年标0.48倍和0.4倍;机动车尾气污染仍然严峻,因交通不畅导致重点部位交通疏导受限,机动车怠速行驶及总量排放均大幅增加,导致NO2年均浓度连续四年超标;还有臭氧(O3)污染急剧凸显、燃煤污染物排放量依旧巨大等,对空气污染指数影响较大。
研判可达性因素,确定年度目标
2018年起国家将开展为期三年的蓝天保卫战,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目标任务更为科学明确,针对性和操作性更强。为全方位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巩固拓展“兰州蓝”治污成效,该区通过对2018年全年气象条件、工作成效可达性等因素综合预判,确定了年度目标和考评量化指标,并对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和PM10年均浓度、PM2.5年均浓度控制目标实行“一票否决”,三项“一票否决”控制目标均完成的基础上继续考核其他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其中环境空气质量目标为,以铁路设计院和生物制品研究所等国控监测点位平均数据计算,全年达标率达到76%以上。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控制目标为,两个国控监测点位PM10年均浓度均控制在107μg/m3之内、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44μg/m3之内、NO2年均浓度控制在50μg/m3之内。其他污染物浓度指标为,包括SO2、O3和CO等三项污染物浓度稳定达标。降尘量指标为,2018年城区降尘量均控制在10吨/平方公里·年之内。
采取多项大举措,全力治理污染
今年,该区将多举措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开展工业企业工程化提标改造,督促国电兰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加快新厂区及向主城区供热管网建设进度,确保2018-2019采暖季现有机组停运,新厂区向主城区供热。燃煤减量方面,完成2.3万台燃煤小火炉改造取缔,由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学校、医院、体育馆等大型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扬尘管控方面,对未落实抑尘防尘措施的施工单位,采取挂牌、处罚、列入“黑名单”等强硬措施,主城区及周边不再启动实施新的削山造地及类似工程。尾气治理方面,落实OBD(车载诊断系统)管理制度,将排放记录作为环保年检的重要内容,机动车尾气检测机构对排放不达标车辆不得发放环保合格标志。产业调整方面,不再布局新建化工、有色冶炼、水泥、平板玻璃、铸造及原煤散烧锅炉等高污染项目,并采取调、搬、关、清、治等措施,削减污染物总量。生态增容方面,开展黄河兰州段湿地修复和东段生态治理,启动湿地修复、公园广场、创意长廊等建设任务。
相关新闻
- 2018-03-21兰州城关区制定2018年度大气污染防治方案
- 2018-03-20兰州城关区下发2018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 2018-03-08兰州市七里河区召开2018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
- 2018-02-27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暨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 把治污经验转化为精神财富推动治污工作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迈进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