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定西市陇西县依托中药材产业 让百姓的“腰杆子”挺起来(图)

18-01-11 09:43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狄东阳

  编者按:脱贫致富,政府的大事,老百姓最关心的事。然真正让老百姓从根子上脱贫,少不了产业的支撑和发展,在全国上下聚力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涌现出了一大批成功的产业。近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甘肃,聆听甘肃的产业故事。

陇西县电子商务线下体验馆一角

  本网记者 狄东阳 文/图

  产业扶贫,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套话、大话,是实实在在让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新路子,这条扶贫道路不是“输血式”扶贫,而是“造血式”扶贫,强有力地激活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大梦想。

  中药材产业 让贫困农户奔向小康不是梦

  说起产业扶贫,首先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地道的陇西县首阳镇三十铺村农户李守奎。2018年1月10日,记者来到该村见到了这位摆脱贫困正在走向小康之路的农户。初见李守奎,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朴实、地道”等字样浮现在脑海,和他聊起生活的点滴,给人的是一种满满的收获。

李守奎正在接受记者采访

  李守奎家之前有7口人,生活过得还算可以,4年以前由于妻子一场大病,多次住院治疗,再加上3个孩子上学,让这个家庭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贫困成了他们家的一个“烙印”。李守奎说:“当时贫困的时候,孩子要去上学,自己都掏不出路费。”话音刚落,他擦拭了一下湿润的眼角。

  就在李守奎最困难的时候,政府有了好的扶贫政策,给贫困户5万元的贷款让李守奎脱贫有了希望。李守奎满怀信心地说:“我当时将贷的5万元,购买了种子、种苗等,开始做药材的种植、加工等的小本生意。在政府的帮扶下,我的种植和加工药材的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在都给其他农户做一些技术指导。”

  记者了解得知,李守奎2016年通过中药材产业,收益6万元,他主要种植的是党参、黄芪、关防风,平时对一些药材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同时也给其他地方的农户进行技术指导服务。他说,他2017年加工了1吨当归,借小儿子在厦门工作便利,将其卖到了广东地区,纯收益达16000元。而李守奎的3个孩子已经上班,工作都相当不错,生活正在一天天奔向富裕。

  “联合社+合作社+基地+农户” 抱团发展做强产业

  李守奎只是通过中药材产业脱贫的一个典型例子。

  而对于中药的产业的发展,还需要抱团发展。这就如同陇西县向阳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宗旨“手拉手心连心抱团发展,整资源创平台打造品牌”。该联合社是陇西县唯一一家大型专业联合社,目前有合作社成员46家,主要做中药材的加工、销售,探索出了“联合社+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新模式。

黄小霞接受记者采访

  “近两年,联合社在德兴乡发展了1000亩党参有机标准种植基地,以基地为基础,带领周边的贫困农户脱贫。”陇西县向阳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办公室主任黄小霞说,2017年联合社带动贫困户196户,户均收入1.8万元。同时,联合社发展线上线下交易,2017年线下交易2000万元,线上交易500万元。

  “单一的合作社对资金、销售渠道不能很好的掌控,联合起来发展,比单一的发展要更好一点。”黄小霞说,中药材产业最大的一个问题是药材的储藏,目前联合社购置了氮气养护储藏系统,正在首阳镇王家磨村建成5000平米的厂房,建成后,联合社成员可以免费将药材放置其中,待价而沽,提高经济收入。

陇西县朝阳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产品

  因地制宜、因户施策 富民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记者了解到,2017年,陇西县农牧局牢固树立“一号工程”意识,针对全县贫困村、贫困户的产业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大力推广“5532”、“5522”、“5312”和“ 5412”产业富民增收模式,不断优化种养结构,推动富民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

  其中,陇西县农牧局围绕“一线一区三带”的产业布局,结合贫困村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充分利用农业项目资金和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村。

  陇西县农牧局负责人讲述到,2017年,在中药材产业上,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20万亩,种子种苗繁育基地5万亩(标准化育苗基地3万亩,标准化优质种子繁育基地2万亩),推广中药材地膜露头栽培技术1.5万亩、地膜穴播育苗1万亩。

  据了解,近年来,陇西县委、县政府积极抢抓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紧紧围绕打造中国药都、陇中现代物流中心,聚焦精准扶贫,夯实城乡基础、提升特色产业。

  今日的陇西,正在以一种昂扬的姿态向中国梦大踏步迈进!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