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兰州”下的良法善治
原标题:人大监督在一线 普法宣传入人心
“平安兰州”下的良法善治
2016年12月30日,兰州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上,兰州市司法局局长马海麟站在发言席,向常委会组成人员作了《关于全市“六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和“七五”普法工作意见的报告》。从人大代表提问,到审议意见反馈,再到代表意见建议办理,直至当下的全市司法工作“回头看”,一年来,兰州市司法系统在人大的监督下,围绕“平安兰州”建设,谱写了一曲普法入人心、执法进基层、维稳在一线的良法善治和谐之歌。
意见建议办理件件有落实
据悉,2017年,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司法行政工作积极进言献策,司法局共承办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建议和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案共8件,其中人大建议3件,政协提案5件,目前8件提案议案均已办结。建议和提案内容涉及普法依法治理、涉访涉诉、公共法律服务、律师、社区矫正、司法鉴定等7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市人大代表对我市司法行政工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构建和谐兰州、促进社会稳定的良好心愿。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市人大代表魏永胜向大会提交了《关于解决榆中县司法局业务用房项目建设资金的建议》,市人大代表张天泉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建立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机制的议案》和《关于完善基层法律服务体系的议案》。这些议案被分配到市司法局办理。
马海麟说,司法局对承办的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进行逐件清理,由各承办科室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定人、定案、定时间,把建议提案办理工作与日常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不断细化计划安排,落实办理任务,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办结答复。同时对办理工作进行跟踪问效,在办理过程中努力将各项建议、提案的合理化意见落到实处,并将建议和提案转化为推进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的重要载体,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以此促进司法行政各项工作更好开展。
据统计,2017年司法局承办的3件人大代表建议和5件政协委员提案已全部答复完毕,答复率100%,全部为“A”类案件,意见答复已通知每位代表委员,反馈满意率100%。
普法教育进基层入心入脑见实效
守法意识的培养重在日常工作,重在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全市“七五”普法决议的贯彻落实,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
市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兰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全市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草案)》,2016年12月30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这个决议。今年年初,内司工委多次跟踪决议的实施情况,督促市政府相关部门全面推进“七五”普法决议的贯彻实施。通过跟踪监督,增强了相关部门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实效和水平,在全社会树立了“弘扬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的理念,有力推动了法治兰州建设进程。
与此同时,为贯彻落实甘肃省《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推动全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常态化和制度化规范化,切实提高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和依法行政能力。
作为具体的落实部门,市司法局指导各区县、各普法成员单位分别制定了本区县、本部门“七五”普法规划和年度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要点,全市8个区县、38个成员单位组建了普法领导小组,形成了全市上下联动全覆盖、零死角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格局。
与此同时,市司法局与甘肃电大联合,聘请讲师团成员、知名法学院教授、资深律师等,举办了市教育系统中小学校长、市国资系统普法机构负责人、民族宗教场所负责人、普法成员单位负责人和基层乡镇街道普法骨干参加的“七五”普法规划、“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培训班,累计培训1500余人。
针对普法重点对象,有重点、多层次开展法律进机关、进单位、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宗教场所的“法律八进”活动。今年以来,全市共组织“送法下乡”150场次,开展村“两委”干部法治培训30场次,培养“法律明白人”3000多人。先后在全市230个乡村文化工作站、文化宣传长廊、文化图书角,在130个社区建立市民分校、文化活动室,在公交车和电梯建立普法宣传阵地,在兰州电视台《平安兰州》栏目中设置普法专栏,在《兰州日报》刊登15个普法宣传整版,扩大普法宣传覆盖面。
化解矛盾在一线基层维稳有实招
法治兰州、平安兰州的建设,离不开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司法系统面临的社会服务对象更加复杂,有涉诉涉访的上访户,有刑满释放的帮教对象,更有屡教不改的吸毒人员。
“针对这些特殊情况,就要求我们不仅有铁腕手段,还要具备柔情攻势。”马海麟说。今年以来,全市司法系统认真履行维护社会稳定第一工作责任,严格落实重大突发事件依法处置、舆情引导与社会面管控“三同步”机制,坚持抓大事、抓关键、抓主要矛盾解决,推动维稳各项工作的落实。为此,市司法局在“事要解决”上下功夫,深入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调处”活动,突出非法集资、金融诈骗、拆迁安置、拖欠工资等重点领域、重点人群矛盾纠纷,全方位、立体式进行排查化解。截至目前,全市各类调解组织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23次,排查矛盾纠纷隐患1262件,预防纠纷804起,防止“民转刑”案件2起,制止群体性上访106件1273人。排查受理调解案件27655件,调解成功27378件,成功率99%,为全市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与此同时,市司法局围绕“两个坚决防止”目标,不断推进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化、工作标准化建设。制定了《兰州市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制度》、《社区矫正档案管理制度》等制度,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工作流程、监管措施等做出了明确规定。截至目前,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9956人,累计解除7670人,实际在册2286人。对生活遇到困难、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刑满释放人员,引导依法通过合理途径解决问题。目前,全市共建立认定过渡性安置基地35个,新增3个。审核上报了过渡性安置刑满释放人员168名,出狱所接送人员1011名。截至目前,衔接刑满释放人员2654名,安置2437人,安置率达85%,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了2%以下。
着眼司法公正提升司法服务水平
除了普法教育、社区矫正等工作,司法局职能更多地体现在以法律援助为基础的司法公正上,体现在律师队伍管理上,公证业务的办理中。
作为监督机关,市人大常委会结合人大代表议案督办,强力推进了基层法制建设。人大代表议案办理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和时效性很强的工作,内司工委高度重视代表议案的办理工作,按照市人大常委会议案办理期限要求,组织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市人大代表召开议案办理沟通协调会,对永登团张天泉等13名代表提出《关于完善基层法律服务体系的议案》(99号)与相关部门进行了督办。同时,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对议案的办理情况进行了跟踪调研,圆满完成了代表议案的督办工作。
而就是这一件件议案的跟踪办理,促使了社区矫正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基层法律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与此同时,市司法局深入开展精准扶贫行动“律师法律服务直通车”活动。全市律师事务所与我市贫困村建立义务法律服务机制,实现“一村一法律顾问”,开展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等特殊人群精准法律服务,创建“模法师”基地,编印发放《企业用工法律服务手册》等各类宣传手册3万余册,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法律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矛盾化解等服务工作;全面提升律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组织律师积极参与市委和各级人大、政府信访值班工作,近三年累计信访值班600余天,为政府提供复核法律意见建议70余条。同时,继续为市政府推出的“万企计划”等业务办理公证,截至目前,共办理公证34731件,同比增长5%。
马海麟说,2017年,通过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积极办理代表意见建议,市司法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坚持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紧密联系人民群众这一优势,立足职能,服务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2018年,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主动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准确把握司法行政工作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职责和使命,牢记职责使命,强化责任担当,推动我市司法行政工作科学发展、升级发展。记者 邵其珍
相关新闻
- 2017-12-25兰州启动首个智慧平安社区试点
- 2017-12-24兰州市城关区首个智慧平安社区试点启动
- 2017-12-22兰州市城关区将重点实施棚改项目66个 建成两处百万平方米以上集中安置区
- 2017-12-14兰州张掖路街道打造雪亮工程平台 用“空中网链 ”守护辖区平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