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文化产业风光正好
原标题:甘肃:文化产业风光正好
本报记者 于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近年来,我省以文化强省建设为目标,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平台,全面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全省文化产业迎来了百花争艳、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文旅结合风光正好
按照往年经验,进入冬季,敦煌旅游也就到淡季了,但今年这里依然游人如织。随着我省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每天都会在敦煌驻场演出,加上沙漠实景剧和情境融入式演出,敦煌每天都在上演文化盛宴,极大地吸引了游客目光。
“通过深挖文化元素,有效改变了过去到敦煌白天看景、晚上睡觉的旅游模式。”敦煌市文化局一工作人员说。
不仅是敦煌,近年来,我省着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有力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了旅游、脱贫攻坚等快速发展。
为有效实施文化带动战略,我省先后将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北石窟寺三处文物单位交由敦煌研究院统一管理,打造石窟文物保护利用的“航空母舰”。将原省直管理的秦安大地湾遗址及大地湾博物馆整建制移交天水市,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升格为县级建制。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原创剧目以奖代补等方式,扶持和引进敦煌题材演艺精品,开拓景区驻场演出。去年以来,《又见敦煌》、《敦煌盛典》及旅游版《丝路花雨》和《敦煌神女》先后进驻敦煌,截至2017年10月,四个剧目演出超过500场,观看人数超过30万人次,实现演出收入5000万元。
“以前业内有一句话,‘游得了新马泰,来不了大西北’,现在大不同了。”天水市旅游局干部李国印说,近年来我省旅游市场逐步火热,文化产业的带动功不可没。
敦煌市文化局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文化项目对旅游业的带动在敦煌感受尤为明显。统计显示,今年前10月,敦煌游客接待量超过800万人次,这个数字是五年前的4倍。”
重点文化项目齐头并进
2013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总体方案》,文化产业作为重要板块纳入工程建设体系。省委、省政府每年召开文化产业大会部署全省文化产业工作,省政府与各市州政府签订文化产业发展目标责任书,将文化产业发展列入考核内容。14个市州均出台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政策,设立了专项资金。
资源充沛、政府重视、政策利好,全省文化产业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黄金期。据统计,2016年全省有文化产业机构12135个,从业人员22.7万人,总资产702.79亿元,实现增加值约181.71亿元,同比增长15.67%。
一大批重点文化项目齐头并进,正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新支柱。全省先后打造了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丝绸之路文化创意中心、陇原文化集萃园、天水66号等一批创意性文化企业。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省博物馆“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取得长足进展。动漫业从零起步,发展到50多家企业,其中8家通过国家认证。
2016年,敦煌文化产业园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10.95亿元,同比增长16.12%,占GDP比重的11%,文化产业增加值占酒泉市的54.8%;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已获批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创建资格,入园企业超过153家,年总产出接近10亿元。
同时,一大批发展壮大后的文化企业正积极“走出去”。庆阳凌云服饰集团在阿联酋成立了庆阳凌云服饰集团迪拜分公司,甘肃华源国际文化产业集团在美国纽约注册成立了华源国际(美国)投资有限公司。
“文化+”蓄势发力补短板
我省不拘一格,打破传统的演出、广播、影视、出版等固有概念及其领域和板块,以“文化+”的思维,进入“文化+”全链接的大文化产业视野,推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融合发展,为文化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文旅融合是重头。我省借助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不断加大文化旅游融合力度,使文化在融合中更有活力,旅游在融合中更具魅力。近年来甘肃旅游越来越火,丝路文明再放异彩。
文化与农业融合大放异彩。我省依托农家书屋和新华书店乡镇发行网点,探索形成“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使民间民俗工艺品真正成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丰富农村产业门类、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形式多样的“乡村记忆”博物馆,使全省博物馆总数增至500个。
文化与科技融合方兴未艾。兰州嘉园影视公司大型游戏《紫塞秋风》与台湾知名文化企业合作,进入台湾市场。南特数码集团的原创动漫产品《敦煌传奇》打入国内外动漫市场,填补了我省原创动漫作品的空白。
此外,文化与商贸、体育、餐饮等诸多产业也不断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兰州市、张掖市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全省先后催生了岐黄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农耕食文化活态传承体验区、智慧旅游云联网互联网平台等一批融合度高、关联性强、带动能力强、产业链长的新兴文化业态,已成为带动当地脱贫致富、发展特色经济的强力新支撑。
相关新闻
- 2017-12-18甘肃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240万吨
- 2017-12-18甘肃省开展“三纠三促”专项行动 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 2017-12-182017年度甘肃名牌产品“出炉”
- 2017-12-18甘肃:文物“活起来”促进博物馆社会服务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