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要闻

陇上“塞罕坝”——兰州榆中县贡井林场58年艰苦造林纪实

17-12-18 07:34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杨亚楠

  原标题:陇上“塞罕坝”

  ——榆中县贡井林场58年艰苦造林纪实

  造林人打造的幸福林(资料照片)。

  记者 宋振峰 侯若志

  汽车沿着蜿蜒崎岖的盘山公路,在绵延不断的濯濯童山之间行进。峰回路转,荒凉渐褪,绿色渐浓。冬日,一座座山梁焕发出勃勃生机,令人震撼。

  这里是兰州市榆中县北部山区,紧挨着定西、白银市,昔日千沟万壑,旱渴荒凉。

  “陇中苦瘠甲天下。”100多年前,清朝陕甘总督左宗棠的那声叹息,回荡在历史的长空。

  40多年前,联合国专家来此考察,给出的曾是绝望的评价:“这里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

  然而,就在今年6月,国家林业局邀请外国驻华使节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环境规划署联合国荒漠化公约组织等国际代表,专程来到这里,考察“三北”防护林工程和荒漠化防治。这里的一抹抹绿意,让不少人赞叹不已:“伟大的中国人民了不起!”

  绘就这一切的,是榆中县贡井林场的干部职工们。

  三代人,58年。

  贡井林场以大地为纸、青松为笔、汗水为墨,一棵接一棵地把林木牢牢地钉在贫瘠的土壤之中,在榆中县北部山区造林12.9万亩。

  就像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55年持续造林护林,让荒原沙地变成绿水青山,创造了高寒沙地生态建设史上的绿色奇迹一样,贡井林场在陇中山区坚持不懈人工造林,矢志不渝坚守奉献,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持之以恒的钉钉子精神、百折不挠的斗志激情,筑起了一座永恒的绿色丰碑。

  一棵接着一棵栽,一代接着一代干,为了绿色梦想,贡井林场人以超乎想象的牺牲和意志苦干实干,书写出一段绿色传奇

  占榆中县面积三分之二的北部山区,涉及全县20个乡镇中的13个乡镇、77个村,海拔在2200米以上,与县城南部的“陇右第一名山”——兴隆山遥遥相对。

  历史上,榆中北山一带与兴隆山一样美丽,草木葳蕤,鸟兽繁多。

  虽然自秦汉以后,已有大批移民开始毁林开荒,但在明代,榆中北山一带还多为森林和草地。如今的哈岘乡、中连川乡的鞑靼窑村、园子岔乡的绊马岔村……这些名字,皆是元朝时游牧民族迁居放牧遗留下来的。

  在园子岔乡柏木沟村,上世纪八十年代,还出土过直径比水桶口还粗的柏木残留物。

  明末,榆中北山命运遭遇逆转。那时,当地居民发生纠纷械斗,放火焚烧山林。

  经历战争劫乱、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至清初,榆中北部山区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到处荒山秃岭、惨不忍睹,游牧民族被迫迁移他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藐视自然,违背规律,大自然的报复就如同洪水猛兽一般袭来。

  到新中国成立时,榆中北部山区年降水量仅为28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1560毫米以上,有些地方甚至高达2000毫米。

  肆虐的旱魃,使得这里“春种一坡,秋收一瓮;除去籽种,吃上一顿”。一曲“荒山秃岭和尚头,林草奇缺水如油,三餐难度人外流”的民谣,唱尽了当地人无尽的心酸。

  由于生态遭到破坏,天上飞的喜鹊、地里跑的野鸡没了踪影。

  来过这里的人都感叹:北山真穷、真苦、真荒凉!生态恶化,警钟骤响!造林绿化,势在必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国土绿化。1959年,正值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国家仍咬紧牙关,在榆中县贡井镇、夏官营镇、清水驿乡、韦营乡的四乡镇交界处,建起了国有贡井林场,恢复北山植被。

  那时的贡井林场,方圆十公里没有人烟,也没有一棵树,仅有一些稀疏的蒿草。

  严酷的自然条件,挡不住建设者们的万丈豪情。

  是年国庆节,来自榆中县北山各乡镇的第一支建设大军吹响了集结号,聚集到林场附近的鸡冠梁一带,开始整起了水平台,挖起了树坑。

  听说家乡要变绿,周围群众的积极性特别高,一下子有近300人报名。今年86岁的林场老职工金民俊清楚地记得,仅他们韦营乡,当时就来了100多人。

  然而,建场之初,林场生活条件非常差。没有房屋可居住,就挖几孔窑洞。没有床铺可休憩,就在地上铺几把麦草。没有电,照明用的是马灯。没有自来水,就靠天上下雨时集流的窖水。

  食物更是严重短缺,本来北山产的粮就少,一大堆人聚集在一起,经常得挖野菜充饥。烤几个土豆、喝点面糊糊,已是难得的美味。

  快过年了,民工们都撤了。林场仅剩下包括金民俊在内的18名年轻的干部职工。

  不畏艰难,垦荒植树。他们“先治坡、后置窝,先生产、后生活”,用青春和热血在这片荒山秃岭上开始书写动人的传奇故事。

  从3月初至10月末的造林期,再到11月初至来年5月末的防火期,他们几乎整年守望着山林。每天早上四五点钟,他们就起床了。背上一壶开水,带上点干粮,在天还麻麻亮时便摸索着上山,一干就是一整天。

  虽说有一份工作,但一听是常年吃住在大山里的“种树人”,他们娶媳妇很难。已经成家的,也是常年顾不上家,被家人埋怨心里只有树没有家。

  直到2008年,这里的生活条件依然艰苦。一年四季也吃不上什么新鲜蔬菜,咸菜是当家菜肴。盛夏时粮食存放不住,造林人得将从家里带来的馒头等干粮晒干,以防发霉。吃的时候,先用小锤子敲碎,再泡到开水里,便是一餐。

  北山一带交通条件极其不便。最初,只有一条蜿蜒的土路,尘土飞扬。去趟县城南部的兴隆山苗圃拉苗子,得走50公里山路。刚开始,人背畜驮,有时要走整整一天的时间。后来,有了一辆马车。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时,才添了一辆小敞篷卡车。

  再难,树,都得一棵棵种出来。

  北山一带,十年九旱。没办法浇水,种树就等着春秋季节雨水多时再种。

  不畏艰难,愈挫愈勇。在榆中北山,一代代务林人顽强地扎下根来,种下一棵棵幼苗,种下恢复绿水青山的理想和信念。

  凭着超常的恒心和意志,到2008年,贡井林场造林3.26万亩。

  党的十八大以来,贡井林场以科学严谨的求实态度,撸起袖子加油干,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空前,开启了新的征程

  2008年,当李学荣担任新一任贡井林场场长时,林场当时种下的3.26万亩苗木,将林场所辖面积全栽完了。这意味着,林场只剩下护林的任务了。

  是躺在前人的功劳簿上睡大觉,还是继续向前?

  李学荣选择了后者。结合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示范建设项目、“三北”防护林工程等,贡井林场开始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让绿色向整个北山地区延伸。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地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开启新的征程。

精彩推荐

  • 平凉智能温室番茄成串长 平凉智能温室番茄成串长
  • 甘肃临夏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80多个温室大棚蔬菜长势良好 甘肃临夏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80多个温室大棚蔬菜长势良好
  • H5 |冬至大如年 “数九寒冬”养生需注意哦 H5 |冬至大如年 “数九寒冬”养生需注意哦
  • 图解:今日冬至 这份最新最全的习俗养生送给你↓↓ 图解:今日冬至 这份最新最全的习俗养生送给你↓↓
  • 酒泉阿克塞县首期50兆瓦高温槽式熔盐光热发电项目施工现场(图) 酒泉阿克塞县首期50兆瓦高温槽式熔盐光热发电项目施工现场(图)
  • 酒泉瓜州县开展“一家带百家 共学十九大”宣讲活动(图) 酒泉瓜州县开展“一家带百家 共学十九大”宣讲活动(图)
  • 加大民生投入 建设幸福家园——酒泉瓜州县2017年惠民实事全面完成(图) 加大民生投入 建设幸福家园——酒泉瓜州县2017年惠民实事全面完成(图)
  •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酒泉:党的十九大精神送到家(图)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酒泉:党的十九大精神送到家(图)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创新补齐贫困
2   关于干部任前公示的公告
3   甘肃省委组织部关于干部任前公示的公告
4   走出国门 甘肃陇东苹果成群众增收“金
5   赶着羊群奔小康——庆阳市庆城县发展肉
6   甘肃省委组织部关于干部任前公示的公告
7   文明新风拂山乡——庆阳市创新思路推动
8   图解:定了!甘肃这三年学前教育要这么
9   今年庆阳市宁县引导群众种植蔬菜23.1万
10   庆阳市宁县:“三纠三促”专项行动整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