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原标题:【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我省教育行业系列重大举措助推脱贫攻坚
记者 李欣瑶
农村幼儿家门口就能入园、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面貌焕然一新、高校招生为贫困地区学生单列计划、贫困生可以接受免费的职业教育……
近年来,我省教育系统聚焦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关注贫困家庭学生享受公平教育的机会,在各教育阶段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用教育的力量助推脱贫攻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学前教育“补短板”
曾几何时,对我省农村的幼儿来说,上幼儿园、特别是上公办幼儿园是一件“奢侈”的事情。2010年,我省幼儿园仅有2407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为39.68%,远低于全国56.6%的平均水平,学前教育是我省各级各类教育中与全国水平差距最大的一项。
抓住农村教育发展的“短板”,重点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向行政村延伸,我省教育部门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抓手。
从2011年开始,我省连续实施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其中新建、改扩建农村幼儿园就是一项重要内容。我省集中连片贫困县的乡镇建幼儿园实现全覆盖后,又将2000人以上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作为发展目标。随后,我省又实现了贫困地区1500人以上的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6年后,记者走进临洮县南屏镇岚林寺幼儿园,这是一所镇中心小学附设幼儿园,2015年建成投入使用。在这所农村幼儿园里,不仅新盖的教学楼很气派,教室里的玩具、教具各类设施都很齐全。
这所幼儿园辐射附近的9个村,有300多名幼儿在这里上学。赵小燕是这里的一名幼儿教师,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后曾在县城幼儿园实习过。来到岚林寺幼儿园后,赵小燕改变了对农村幼儿园的看法,她说:“我们园不仅硬件设施好,而且和县城的幼儿园一样,严格按照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展开保育教育工作。现在园里的10名教师中,幼教专业毕业的就有6名,充分保证了幼儿园教育的科学开展。”
赵小燕说,农村幼儿园建得这么漂亮,再加上我省从去年开始给每个孩子补助1000元保教费,给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建档立卡户家庭在园幼儿每人每年再增加1000元补助,这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都愿意送孩子来幼儿园了。
正如赵小燕所说,漂亮的农村幼儿园在我省不仅越来越多,而且从县城向乡镇,从乡镇到村庄逐步延伸。
截至2016年底,全省幼儿园达到6441所,较2010年增加4034所;在园幼儿达到89.2万人,较2010年增加50.5万人;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较2010年的基础数据提高了50.32个百分点。其中,贫困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6%、藏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1%,均超过全国77.4%的平均水平。
今年,我省又建成了1000所农村幼儿园,基本实现了有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2018年,全省还将为23个深度贫困县1500人以下有实际需求的贫困村建设幼儿园,进一步满足贫困地区家庭对学前教育需求。
义务教育“兜底线”
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要发展,硬件条件提升和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是两个关键点。
2014年以来,我省抓住国家实施“全面改薄”工程的契机,积极改善农村学校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确保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学、活动、生活等设施基本符合教学、安全和生活需要。截至2016年底,全省落实中央、地方“全面改薄”资金181.14亿元,全省1.13万所义务教育学校的252万名学生成为这一项目的受惠者,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定西市安定区内官营中心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附近村的1000余名学生都在这里上学。在2015年以前,这所学校仅有一栋教学楼,教学相应的配套设施也相对落后。2015年,学校借助1270万元的“全面改薄”项目资金,建起了一栋5层的新教学楼。同时,电脑室、多媒体教学设备、课桌、饮水器等设施都按照标准化学校的要求配置。
硬件条件改善了,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样需要提高。近年来,我省各县市区大力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间、校际间的差距。截至2017年10月,我省已有58个县市区通过了国家对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实现了义务教育县域内基本均衡发展的目标,数量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66.6%,这是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突破。
与此同时,全省各地也通过不同的办法和途径,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2014年,天水市秦安县借力“全面改薄”、教师周转房建设等项目,在距离县城60公里较偏远的陇城镇建成了占地15亩的陇城教育园区。这个学区所有的教师都集中住在园区,整个园区的学校统一排课,教师打破校际界限,统一纳入园区管理。在排课时,各校主课教师相对固定、定期交流走教;副课教师随机巡回走教,同一学科教师可以为多所学校的学生走教上课,实现了“学生不动老师动”,让学区内的教学质量实现了均衡发展。
同时,我省还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在贫困地区中小学和教学点建设“班班通”教室8.4万个,3390个教学点实现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弥补了农村学校课程开设的不足。
招生扶贫“扩计划”
冯宝鹏是兰州理工大学大一的学生,在今年的高考招生录取中,他被省列少数民族紧缺人才培养专项计划中的藏区专项计划录取。
冯宝鹏的家在天祝藏族自治县,而这一专项计划正是省属高校专门面向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的考生设置的。冯宝鹏的成绩刚上二本线,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填报了该专项计划中的兰州理工大学,没想到被录取了。他告诉记者,“报这个专项计划不影响其他志愿的填报,等于多了一次志愿填报的机会”。
在近几年我省的普通高校招生中,各类专项计划的录取人数逐年增加。这些专项计划中有部属及省外院校投放到我省贫困地区的专项计划,也有省属院校专门针对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建档立卡户贫困家庭考生投放的专项计划。
“扩计划”是我省在加大招生扶贫力度中的一项举措,此举为贫困地区学生上大学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时也为贫困家庭脱贫助了一把力。2017年,国家和省级各类扶贫专项共录取我省贫困地区学生3.79万人,较2016年增加2400人。
在高校招生政策向贫困地区考生倾斜的同时,我省也在促进优质职教资源向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倾斜,并通过多种途径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学生能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目前,全省每年有近8万名贫困家庭学生接受免费中职教育、近4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在省内高职(专科)院校接受免费高职(专科)教育。
同时,我省还发挥“农”字头中职学校、农林类高职院校和涉农专业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在贫困地区开办涉农专业教学点49个,广泛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有效促进转移就业。
均衡发展“缩差距”
教育扶贫,均衡发展很重要。近年来,我省加大对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教育投入,通过多种途径缩小这些地区与其他地区教育水平的差距。
吴桐雨是兰州城市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她也是我省众多在藏区支教的大学生中的一员。吴桐雨支教的波海小学位于碌曲县的郎木寺镇,那里海拔接近3500米,高海拔成了她支教要克服的第一道“难关”。吴桐雨说:“我刚到这里时,走两步就气喘吁吁心跳加速。现在适应了,还能和孩子们奔跑做游戏。”
在我省像吴桐雨这样的支教老师还有很多,他们来到条件艰苦的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学校支教,目的就是缓解当地师资的结构性短缺。据了解,从2015年起,我省每年从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7所院校选派400名学生到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支教,目前已完成了1200名学生的顶岗支教任务。
我省还通过改善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全面改薄”项目资金向藏区倾斜、提高藏区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和高寒阴湿地区取暖费标准等举措,大力扶持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发展。
与此同时,我省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也优先扶持革命老区教育事业发展。“全面改薄”资金按在校生数量的120%向革命老区倾斜,2017年将实现革命老区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同时,我省优先支持革命老区市级重点办好1所国家中职示范校,每县重点建设1所有特色的职业技术学校或职教中心,以此进一步助推老区精准脱贫。
省教育厅厅长、省高校工委书记王海燕说,我省通过一系列教育精准扶贫专项计划推动了全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入学率等指标已经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在这些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数据的背后,仍然有发展的不均衡,省教育厅将继续深入实施教育扶贫行动,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享受到教育公平的阳光,让教育成为脱贫攻坚的“原动力”之一。
相关新闻
- 2017-12-15兰州市领导干部大会召开 宣布省委任免决定 张伟文担任兰州市委副书记
- 2017-12-15甘肃省小将李雪获得亚洲气枪锦标赛金牌
- 2017-12-15冯健身主持召开省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 就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和做好近期重点工作做出部署
- 2017-12-14定西市渭源县:秦腔唱响文化惠民扶智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