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西北研究院屈建军荣获“十大全国防沙治沙标兵 ”
原标题:中科院西北研究院屈建军荣获“十大全国防沙治沙标兵”
中国甘肃网12月5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记者 何燕)日前,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对在全国防沙治沙事业中做出突出业绩和贡献的10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九三学社甘肃省副主委、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研究员屈建军继11月荣膺“九三楷模”之后再获殊荣,喜获“十大全国防沙治沙标兵”荣誉称号。
屈建军,长期从事沙漠科学的研究工作,是我国多条铁路防沙工程首席科学家,该领域的领军人才。自1988年从事沙漠科学研究以来,屈建军就立志扎根西部,扎根沙漠,不怕吃苦,耕耘于科研一线。
屈建军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科院方向性重点项目、“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下达的多项研究课题。近年来深入研究防沙工程原理及主要风沙流控制措施,先后就高寒地区青藏铁路沙害形成机理及防治技术、东南沿海国防设施区海岸风沙危害综合防护体系、极端干旱区文化自然遗产和重大工程建设风沙灾害防治、鸣沙发声机理、风沙电形成机理、羽毛状沙丘和金字塔沙丘的形成过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
屈建军的研究,有许多个首次。他首次发现并提出了戈壁风沙流的“象鼻子”效应,系统地开展了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风沙危害防治研究,在莫高窟顶建立了“A”字型防沙网,提出了以阻为主、固输结合的“六带一体”风沙危害防治体系。正是他,发现了鸣沙山月牙泉近25年的沙山移动规律,制定了借助自然力修复流场的系统方案,实施以来有效遏制了鸣沙山向月牙泉移动。屈建军还提出了青藏铁路沿线风沙灾害防治模式,研发出环境友好型、造价低廉、施工方便、使用寿命长,具有专利技术的系列防沙新技术和新材料,建立了适宜高寒地区的综合风沙防治体系,成果已成功应用于青藏铁路沿线沙害路段的防沙工程中,为保障青藏铁路安全运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在东南沿海国防设施区首次建立了由防浪拦沙带、缓冲保湿带、阻固沙带和输沙带组成的海岸风沙危害综合防护体系,有效解决了阵地沙害问题,确保了国防重要设施的安全与功能的可持续;开发和研制了多种防沙新材料和新技术,并成功应用于青藏铁路、南疆铁路、临策铁路、拉日铁路、敦煌莫高窟以及民勤地区的沙害防治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生态效益,至2015年12月时,已推广2200万平方米;首次提出了鸣沙表面多孔结构是鸣沙发声的主要机理,并通过鸣沙人工修复技术实现哑沙复鸣,已在敦煌、沙坡头和鄂尔多斯建成人工鸣沙场,为促进沙漠地区旅游和沙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屈建军的学术成绩得到了专业领域的认可,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省部级奖6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获得甘肃省“优秀专家”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因在敦煌城市规划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保护规划中做出的杰出贡献还获得了“2014年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十大影响力人物”。
相关新闻
- 2017-12-05临夏州永靖县社会救助兜牢民生底线
- 2017-12-05甘肃省社科理论界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农村”活动
- 2017-12-052018年底前甘肃食药监部门完成公职律师配备
- 2017-12-05兰州市银滩黄河大桥将被改造成全互通式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