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平凉市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纪实(图)
原标题: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
——平凉市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纪实
入秋后的国家5A级景区崆峒山美不胜收。通讯员 徐振华
惠程华
近年来,平凉市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不懈植树播绿、保护环境,众手托起了生态文明新平凉,让这颗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展现异彩。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中,平凉市迎来了上百万名游客,旅游收入达到了6.56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0.7%和40.2%。喜人的成绩,离不开这里青山绿水的美景,更得益于平凉市干部群众建设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市的不懈努力。
生态发展理念呵护绿水青山
崆峒山下、泾水河畔,蓝天白云、山清水秀。继2011年被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后,平凉市先后启动了国家级生态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通过5年的努力,平凉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稳步提升,生态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全民生态文明观念得到提高。5年来,平凉市按照相关创建规划、指标体系和管理规程,组织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基本完成了创建指标、重点项目和工作内容。
2011年12月,平凉市第三次党代会立足全市经济社会基础条件和长远发展实际,立足“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基础,做出了建设国家级生态市的决策部署。2013年5月,平凉市委、市政府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全面开展了国家级生态市创建工作。2016年10月,平凉市第四次党代会把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作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和战略平台确定创建目标。5年来,全市大力开展了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生态制度、生态文化等创建活动。
平凉市启动了县域生态红线划定方案编制工作,实施了红线管控策略,按照“性质不转换、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责任不改变”的原则进行严格保护,全市初步划定生态红线管控面积约2578.118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2.926%,主要包括六盘山西部庄浪水源涵养区、关山森林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崆峒水库等主要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及泄洪滞洪区、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崆峒南—崇信—灵台生态功能区等8个重点保护区域。同时,加强国土生态环境管控,全市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达27.3%。通过全面开展工业、能源、交通、城建、旅游、农业、矿产、水务等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项规划,规划环评执行率达到80%。
平凉市在推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中,大力实施城乡“双六”绿化工程,集中连片规划,整山整沟整流域推进,全市林地面积增长到516万亩,整合土地复垦整理、巩固退耕还林口粮田、扶贫开发、坡耕地试点、农综开发等项目,统筹实施梯田建设工程,新修梯田103万亩,综合治理重点小流域87条,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了1140平方公里。5年来,全市完成植树造林115.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186.4平方公里,新修梯田103万亩,林草覆盖率51%,森林覆盖率达到31.2%。加上果树经济林业面积,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5.8%。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达到4种,崆峒山特有植物4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5种,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恢复不断加强。以旱作农业—秸秆饲化—畜牧养殖—沼气—果菜产业为链条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应用日益广泛,秸秆综合率达到95%。
绿色发展行动营造宜人环境
作为我省东部重要的煤电生产基地,发展循环经济是平凉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主要内容。
平凉市着力打造煤电化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先后实施了邵寨、五举、赤城煤矿等煤炭产能项目、华亭煤业集团60万吨煤制甲醇和20万吨聚丙烯等煤化工项目,初步形成了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模式。围绕打造新型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依托煤矸石、粉煤灰、炉渣等工业固废资源,先后实施了海螺水泥、华煤煤矸石制砖、新世纪蒸压加气混凝土等一批重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年消化利用工业固废近300万吨,实现了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综合利用。
生态生活特色发展是平凉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的亮点之一。平凉市围绕打造循环型服务业,发挥人文、生态、历史等方面的特色优势,全力促进循环经济向旅游、文化、养生等现代服务业融合渗透,以构建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宫等大景区为基点,实施崆峒山度假山庄、花样年美年文化城项目236个,新增文化企业543家。目前,全市旅游接待人数、综合收入分别是2011年的3倍、3.4倍。全市以大旅游为引领、大文化融合为特色、大商贸服务为配套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年均增长12%。
同时,平凉市在中心城市建设中率先启动了覆盖地上地下、层级完备的规划体系,5年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2亿元,相继建成了一批骨干道路、重要节点、城市景观等重大市政工程。平凉中心城区实现了集中供热全覆盖,引进建成了中国海螺水泥窑协同处理生活垃圾项目,生活垃圾实现了无害化全处理,城市建成区实现雨污分流,实现了生活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建设市列城乡一体化试点乡镇21个,建成美丽乡村51个、新农村示范村506个、环境整洁村851个。中心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提高到了36.98%。
持续发展蓝图托起美好未来
5年来,平凉市确立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生态文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取得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良好效果。
平凉市在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工作中,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环保牵头、部门联动、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格局。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平凉工业园区管委会和13个市直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并形成了市、县(区)、乡镇联动创建的工作机制。
平凉市通过科学编制规划,优化创建思路,确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的总体目标和实施步骤,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创建同步推进,产业、资源、环境、人居、保障等六大建设体系并举,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工作蓝图。平凉市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施重大项目时,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承载力和环保法律法规要求,坚守生态红线,做到保护优先,依法科学决策。同时,环保部门加强分类指导,实行动态管理,制定国家级生态市建设年度目标管理,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等考核制度和办法,突出了考核指标导向性和约束性。
平凉市各级环保部门在开展专项活动整治中,严格执法监管。2012年以来,立案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232起,依法关停企业7家,停产整治19家,挂牌督办59家,实施按日连续计罚10家,移送公安机关依法查处3件,有力地打击和遏制了破坏生态、非法排放污染环境的行为,全市项目环评执行率达到100%。
目前,平凉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去年城区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10天,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0天;17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了100%。
相关新闻
- 2017-10-12邮储银行平凉市分行举办“喜迎十九大 永远跟党走”交响音乐会
- 2017-09-28拔穷根 奔小康——平凉市华亭县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侧记
- 2017-10-12一身正气 不忘初心 ——记平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编办主任姚步新
- 2017-09-29平凉市通报3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