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情暖“根”与“土” “陇中巧手”的剪纸传承路(组图)
十九大代表风采 【专题】十九大时光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
景爱琴创办的陇中剪纸传习所
本网记者 吕庚青 文/图
“福禄寿喜”“花开富贵”“猫背富贵”,在甘肃定西,逢年过节时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窗户上粘贴剪纸,那一个个惟妙惟肖的传奇人物、吉祥符号都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景爱琴是定西剪纸的代表人之一,作为一名从小喜欢玩剪纸的“80后”农家女,她凭借着自己对剪纸艺术的那份挚爱,从经营剪纸小店开始,这位陇中黄土地上的农家丫头依靠一股韧劲与执着,硬是把普通的农家剪纸剪出了名气,成立专业合作社、陇中剪纸传习所,帮助周边贫困妇女实现创收。
传习所内挂满了景爱琴多年来的剪纸作品
“她为定西剪纸做了很多事,付出了很大的贡献。”在谈起景爱琴时,当地很多人都竖着大拇指连连称赞。可在她眼里自己并没有那么厉害,只是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帮了自己可以帮的人。
受家人的影响,景爱琴从小就痴迷剪纸。读杂志、爱看书、喜欢观察周围的事物,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敏锐的洞察力都成了她不断创新剪纸画样的动力。凭借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灵,她的剪纸画样总是内容丰富有别于他家。
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消费结合起来,一直是人们不断探索的问题。然而仅仅依靠创新丰富的剪纸画样就去实现剪纸这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收无疑是痴人说梦。“手艺人很不容易,你说现在让他们马上实现作品的商业化是很不现实的,不管是哪一行都是这样的。”景爱琴说,就像剪纸一样,全国哪里都有,谁都能看见,你要很快的让他实现经济效益很难。
传习所内挂满了景爱琴多年来的剪纸作品
如同在创业初期景爱琴所经历的,积攒作品、融合现代元素、制作衍生产品、寻找交流平台,每一步她都走得执着走得坚韧。就连纸张的染色技术都是自己慢慢摸索出来的。“刚开始买回来的纸质量不好,在太阳底下不超过三天就会掉颜色,你说辛辛苦苦剪好了,却保存不了几天,然后我开始想办法。”就这样景爱琴又一头扎进纸张染色技术的研究中去,自己花钱买纸张、买颜料,染坏一沓再换一沓,最终摸索出了一套纸张染色技艺。
在不断“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景爱琴的剪纸事业逐渐有了起色。但她没有忘记那些贫困妇女,送画样、做培训、收集她们的剪纸作品放在自己的平台上售卖,源源不断的为定西剪纸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绵薄之力。
景爱琴制作的剪纸衍生品
在景爱琴的剪纸作品中有很多代表陇中旱塬的乡土元素
随着定西剪纸的知名度不断扩大,甚至走出国门,越来越多的人找到景爱琴希望学习剪纸技艺。“有很多美术学院的学生通过网络来找我,加微信,通过网络的形式把自己的作品发过来,让我进行指导。”她笑着说,完全不担心别人“偷走”自己的技术。
“剪纸真的是一项非常好的传统文化,值得更多的人去学习和传承,特别是年轻人。”在景爱琴的眼里,学习剪纸不单单是去学习各种剪法。更重要的是去学习剪纸文化中所蕴含的更深层次、更珍贵的东西。比如,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各类绘画书法技艺、还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会去感悟生活的心灵。
景爱琴向记者展示自己创作的《百戏图》
如果说定西剪纸是在继承了中华民族绮丽壮美的传统文化基础上,糅合了陇中旱塬广袤深厚的文明元素所形成的。那么他的发展和传承离不开像景爱琴这样扎根厚土,朴实、善良、勤劳、创新的一代又一代“陇中巧手”。而她所摸索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效益化的新路子,也将不断影响其他文化遗产项目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关新闻
- 2017-09-29【聚焦农耕文化·相约魅力庆阳】庆阳西峰77岁奶奶进大学 当老师教学生剪纸技艺
- 2017-09-28【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庆阳西峰77岁奶奶进大学 当老师教学生剪纸技艺
- 2017-09-27【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庆阳西峰77岁奶奶进大学 当老师教学生剪纸技艺
- 2017-08-12VR | 中国·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