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意见建议寻求缓解之策 兰州市政协专题调研城市交通拥堵
原标题:提出意见建议寻求缓解之策
市政协专题调研我市交通拥堵
中国甘肃网9月12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记者 谯喜龙 通讯员 解娅莉)通拥堵已成为兰州市民生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和制约因素之一。市政协把治理交通拥堵列为2017年度常委会调研和专题协商重点课题,日前组建了由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政协机关工作人员和实际工作者参加的调研组,对兰州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交通管理和服务、公共交通等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并外出学习取经,多视角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提出了缓解兰州城市交通拥堵的意见和建议。
据了解,兰州市机动车保有量连续多年持续高速增长,已经从2006年的15.5万辆增加至目前的92.1万辆,十余年间增长了6倍,而同期道路密度仅增加了0.33倍。市区主干道路不足,东西方向没有一条完全畅通的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小街巷通行能力差,缺乏循环网络和分流渠道,高速公路外环未形成,G312、G109穿城而过,过境交通难以分流。静态交通设施供需失衡,停车设施欠账多,四城区现有公共停车泊位61637个,平均每百辆汽车7.02个。公共交通与市民绿色出行供需失衡,全市只有公交枢纽站2个、首末站20个,港湾式停靠站仅占公交站点的2.89%,公交进场率仅为40%。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交通,大力实施畅交通工程,采取大量有效措施治理拥堵,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力开展包括交通治理在内的“三大攻坚”,实施路网畅通、公交优先、智慧交管、综合整治“四大工程”,交通拥堵得到有效缓解。但由于地形地貌、基础设施、车辆增加、历史欠账、管理服务等原因,治理效果还不尽如人意。新旧矛盾相互交织,出行难仍是群众反映最集中、最强烈的问题之一,治理兰州交通拥堵,依然任重道远。
在调研中,委员们总结了兰州城市交通拥堵的六大特点。一是核心区拥堵严重。人流车流聚集度高,蜂腰地段拥堵严重,据测算,部分路段早高峰时饱和度分别达到1.05、1.54。二是堵点多。拥堵点遍布中心城区,容易造成多路段、多节点、多区域拥堵。三是拥堵面大。区域上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局部到全域蔓延,时间上从高峰向平峰延伸渐成常态。四是秩序乱。主要有机动车随意转向调头、变道抢道,出租车见缝插针、随意停行,公交车线路重复、扎堆堵路,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在道路和人行道肆意穿行,行人乱穿马路、闯红灯,人车抢道、乱停乱放、占道经营,道路随意开挖、围挡施工,人行道断断续续、高低不平、地桩地锁杆线设施多。五是停车难。城区停车场地严重匮乏,车满为患、一位难求,停车难成为“民生之痛”。六是拥堵成因多。有规划不科学、布局不合理造成的拥堵,有路少车多、设施不足等硬件问题造成的拥堵,也有施工拥堵、事故拥堵、车辆行人不守交规等人为因素造成的拥堵,还有道路通行组织诱导不合理等技术问题造成的拥堵,多种原因相互交织,形成拥堵死结。
通过深入细致地调研,政协委员就如何治理兰州的城市交通拥堵提出了建议。一是整体规划、综合配套。综合交通体系至少应包括规划建设全域立体快捷交通网络;构建以轨道交通为主,多种交通方式兼容的复合型、大容量交通走廊;实行差别化、多样化交通政策,核心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调节、适当限制小汽车交通;实施精细化管理和服务,包括严格管理、全面服务、智能交通、出行方式引导等;实施动态交通、静态交通和道路、设施、车辆、行人的综合治理,改变“重物轻人”的倾向。二是功能分散、区域均衡。抽疏中心城区,实现经济发展、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均衡化,是长远解决交通问题的关键。三是疏堵结合、增加供给。增加城市道路,增加优质公交服务产品,增加过街设施、停车设施、换乘设施,使人们能够多种选择、便捷出行。四是更新理念、强化服务。树立并强化绿色交通理念,保护与鼓励公交、自行车、步行等出行方式,理顺各种交通方式路权分配,保护市民平等利用道路资源的权利。五是战略设计、精细管理。要有长远眼光和整体思路,大设计、大项目、大手笔,集中财力物力,弥补设施短板,整体提高设施层次。
相关新闻
- 2017-09-12兰州未来几天偶有阵雨 整体气温凉爽舒适
- 2017-09-12《斯拉法的下雪秀》兰州上演
- 2017-09-12以项目促发展以特色引人气 兰州七里河“金花”绽放带火乡村旅游(图)
- 2017-09-12旅客突发急症 航班备降兰州紧急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