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看巨变 变害为宝 白银景泰弃耕盐碱地重焕生机
变害为宝景泰弃耕盐碱地重焕生机
周晋成展示即将投放市场的白对虾
昔日盐碱地抬田造地后长出茂盛的油葵
昔日盐碱地变成今日渔农养殖基地本组图片均由西部商报首席记者金奉乾摄
中国甘肃网9月3日讯 据西部商报报道 (首席记者 金奉乾) 曾几何时,黄河水被提上高山、灌溉农田,让干旱贫瘠的土地变成了富庶的绿洲。然而,因有灌无排等诸多因素影响,白银景泰县27万亩耕地受到不同程度地盐碱化危害,并以每年5000亩的速度蔓延。其中,中重度盐碱地16.3万亩,弃耕撂荒地6.5万亩。昔日的良田沃土变成了“夏季水汪汪,冬天白茫茫”的荒芜之地。近年来,景泰县因地制宜探索提出了“挖塘降水、抬田造地、渔农并重、修复生态”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盐碱地治理的新路子,既实现了“变害为宝、变废为宝”的目的,也填补了全省碱水鱼虾养殖的空白。
盐碱地变池塘魏天邦将赚第一桶金
2017年8月31日,连续降雨多日的景泰县迎来了难得的好天气。一大早,魏天邦就走进倾注了自己全部心血的景泰县草窝滩镇渔农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基地。记者见到魏天邦时,他正在高位虾棚里测试水温。“白对虾对水温很敏感,我每天都要查看水温,这两座高位虾棚里已投放虾苗16万尾。开挖的520亩鱼塘投放了黄金鲫、耐盐碱大鳞鲃等鱼种4万斤,9月底就能投放到市场。我已经考察过很多次了,鱼虾的销路很好,白对虾每斤可卖50元左右,鱼每斤能卖8元。辛苦这么久了,我终于能赚到第一桶金了……”魏天邦说着又和工人一起利用投饲机向鱼塘里投放饲料。而不远处的抬田种植的田地里,油葵、芹菜、西红柿等作物长势正旺。
“以前这里是一大片盐碱地,什么都种不了,都被农民弃耕。我承包了1000多亩地之后,起初也荒了2年。”魏天邦说,2016年景泰县把水产养殖作为盐碱地治理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全力推进,提出了“挖塘降水、抬土造田、渔农并重、修复生态”的新思路。草窝滩镇结合实际率先招商引资、流转土地,开挖水域,发展渔农产业,同时对抬田进行了适应性农作物种植,建成了全县盐碱地治理水产养殖试验示范基地。
变废为宝
千亩虾塘预计收入达800万以上
景泰县“变废为宝”治理盐碱危害的新举措也引起了国家农业部等部门的高度重视。2017年8月31日,由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甘肃省农牧厅主办的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扶贫工程景泰现场观摩暨战略研讨会在景泰县举行。当观摩组专家一行来到景泰县五佛乡现代生态渔业养殖示范基地时,早已成为“明星”的基地负责人周晋成正在虾塘边上捞虾,不到5分钟,周晋成和工人们就捞出一盆虾。“请大家看看,这才50天,虾已经长到了8厘米,9月20日就能投放市场。”刚过40岁的他,手捧着白对虾高兴地说,他已经先后投入资金350万余元,“真的担心过,这些钱都是借贷来的。但是,自从去年第一次试养白对虾成功后,我心里踏实了许多。”
周晋成的家在景泰县五佛乡,仅这里就有盐碱土地0.5万亩,土地盐碱化是当地村民致贫的主要原因。据了解,五佛乡现代生态渔业养殖示范基地利用兴水村荒弃30年的盐碱地,建成高位温棚养虾池17亩,普通池塘1000亩,投放虾苗2000万尾,预计产量可达到20万斤,收入达800万以上。
受益匪浅
2000多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试验证明,景泰县盐碱水不仅适宜鱼虾养殖,而且养殖的鱼虾品质好、味道鲜,尤其是钙铁锌硒等成分含量高于平均值6倍以上,市场反应良好。同时,在盐碱区开挖鱼塘后,周边耕地的地下水位下降明显,土壤盐分也淋溶到鱼塘之中,再造新田耕作层的PH值由8.8下降至8.2,盐分由1.40%下降至0.60%,符合多种耐碱植物的生长。开挖100亩鱼塘,可抬田造地60亩,周边耕地也可恢复耕种,有效遏制盐碱扩大趋势。“挖一方池塘,改良一片耕地,修复一片生态”,这条不同寻常的生态致富路让当地的老百姓受益匪浅。
景泰县委书记李作璧表示,景泰县在推进盐碱地治理发展水产养殖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综合效益也逐步凸显。打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力助推了精准脱贫,累计带动盐碱区2000多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荒芜的盐碱区重现生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采访中,西部商报记者了解到,景泰县计划到2020年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万亩,有效治理盐碱地6.5万亩,解决盐碱区域内1万名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县财政每年预算专项经费1000万,用于推进盐碱地治理发展现代休闲渔业,支持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发展水产养殖业。目前,全县水产养殖基础设施投资达8100多万元,其中财政投入2100万元,撬动社会投资6000多万元。在政策、技术、项目等方面,得到了农业部渔业渔政局、中国水科院及省市的大力支持。计划投资1200万元,建设中国水科院盐碱水域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景泰分中心和盐碱水检测分析实验室,目前正在建设当中。
相关新闻
- 2017-02-17【专题】砥砺奋进的五年
- 2017-09-01【砥砺奋进的五年·看巨变】搭上互联网销售快车 陇南成县核桃树成了“摇钱树”
- 2017-08-29【治国理政新实践·甘肃篇】砥砺奋进铸新城——兰州新区建设国家级新区五周年综述
- 2017-08-25【砥砺奋进的五年】甘肃:“互联网+”让我们的生活悄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