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无实体店经营资格的企业不得网销
原标题:我省9部门开展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
无实体店经营资格的企业不得网销
中国甘肃网8月15日讯 据西部商报报道 (首席记者金奉乾)为了严厉打击违规营销宣传产品功效、误导和欺骗消费者等违法行为,8月14日,甘肃省食品安全办、省食药监局、省公安厅、省工商局等9部门印发了《甘肃省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方案》。经营食品、保健食品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没有实体店经营资格的企业,不得在网络平台上销售食品和保健食品。
明确第三方平台经营者法律责任
9部门要求,食品、保健食品经营单位是所经营产品的直接责任人,经营食品、保健食品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没有实体店经营资格的企业,不得在网络平台上销售食品和保健食品。明确第三方平台经营者和相关方的法律责任,食品、保健食品交易网站、电视购物频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等,以及为会议营销提供场地的宾馆、会场等开办者、出租者,应当依法审查入场食品经营者的许可证,进行实名登记,对经营者利用其所提供的平台场所进行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进口商对其进口食品、保健食品的质量安全、标签真实承担法律责任,进口商发现进口食品、保健食品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应当立即停止进口并召回相关产品,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对违法违规行为将作出相应处罚
重点检查无食品生产许可、不按照批准内容生产、擅自改变生产工艺、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药物)、掺杂使假、产品标签标识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对检查发现存在上述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令停产停业、整改并召回相关产品。涉嫌犯罪的,各部门要及时移交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所有检查和处罚结果均向社会公开。
对非实体店经营单位认真排查,重点检查通过电视购物、电话营销、会议营销、网络营销等方式销售食品或保健食品单位的经营许可资质,以及超范围经营、宣称具有疾病预防或治疗功能、欺骗、欺诈消费者等违法行为。对检查发现产品标签标识、网页宣传中含有虚假宣传功效的,责令下线并召回相关产品,按照属地管理职责通知相关管理部门处理。对未履行管理责任的电视台、报刊、互联网交易平台、宾馆、会场等第三方平台运营商,转请相关管理部门调查处理。对涉外网站,转请互联网信息管理部门核实处理。涉及进口产品的,通报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部门调查处理。
加大对网络销售等产品抽检力度
对涉嫌非法添加、非法声称产品功效的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加大对网络销售、会议销售、电视购物、电话营销产品的抽检力度。对检查和抽检中发现的问题,应当依法予以处置:一是要查清问题产品来源和流向,责令生产企业立即停止生产问题产品并进行召回,责令经营企业立即停止销售;对召回、下架的问题产品要及时依法处置,防止再次流入市场;涉及其他地区的,及时通报相关部门采取控制措施。
-重点治理6个方面
此次治理的内容重点包括6个方面:未经许可生产食品和保健食品、经营食品和保健食品、进口食品和保健食品行为;食品和保健食品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药物)行为;食品和保健食品标签虚假标识声称行为;利用网络、会议营销、电视购物、直销、电话营销等方式非法集资、违法营销宣传、欺诈销售食品和保健食品行为;未经审查发布保健食品广告以及发布虚假违法食品、保健食品广告行为;其他涉及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
-重点抽检以下成分
14种非食用物质(西布曲明、咖啡因、酚酞、西地那非、他达拉非、盐酸二甲双胍、马来酸罗格列酮、盐酸吡格列酮、盐酸苯乙双胍、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洛伐他汀、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农兽药残留、微生物污染、重金属污染(铅、砷)、功效成分及标志性成分、胶囊壳中铬等。
相关新闻
- 2017-08-15定西岷县纪委“三项举措”拓宽问题线索来源
- 2017-08-15第五届“金城名师”名单公布
- 2017-08-15定西安定区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 2017-08-15定西市法院上半年审判运行态势分析通报视频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