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甘肃行)”展映式举行 10部影片展现绚丽甘肃人文景象(图)
展映暨闭幕式现场
中国甘肃网6月19日讯 (本网记者 雷轶涵 文/图) 6月19日下午,第七届2017“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甘肃行)”展映暨闭幕式在西北师范大学隆重举行。展映了兰石能源装备、《读者》杂志、送变电工程、兰州水车工艺、百合种植、泥塑、景泰蓝壁画、手撕书、牧羊人等9部展示甘肃文化传承创新独韵“匠心”的纪录短片和1部活动纪录片。
据悉,本次活动自2017年6月5日启动以来,历时16天。来自美国波士顿大学、塔夫茨大学,加拿大卡比兰诺大学、兰加拉学院的9名外国大学生在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一对一”大学生的协助和外方老师的指导下,在兰州、景泰等地拍摄与制作,从兰州新区兰石集团能源装备企业车间的劳模邹斌到甘肃送变电工程公司的光明使者李宏,从永泰古城的牧羊人余希忠到兰州西果园的百合种植户袁鸿德,从兰州黄河水车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十代传承人段怡村到甘肃的名片《读者》杂志,从徐晋林工作室的手撕书藏书票,到李海明的景泰蓝掐丝珐琅画、岳云生的丑人泥塑,最终完成《故纸跃然》、《艺·静》、《永泰羊倌》、《流输》、《山丹圃》、《脉脉相通》、《真·善·美》、《百态》、《向北四十英里》和《甘肃精神》10部反映绚丽甘肃人文风采的纪录短片。
外国青年和指导老师持纪念证书合影
美国指导老师、美国波士顿大学影视系副教授杰弗瑞·波斯特,加拿大指导老师、加拿大知名电影人保罗·阿姆斯特郎先后对展映作品进行了总结和点评。杰弗瑞·波斯特认为,黄河、丝绸之路是兰州与过去紧密相连的最鲜明的符号,这不仅是历史的符号,更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今年,他们拍摄主题的创意就跟黄河和丝绸之路有关。保罗·阿姆斯特郎说,“看中国”是一项惊奇的体验活动,我们沉浸在甘肃兰州极有特色的文化中,它给予我们的不止是帮助而是改变。他说,电影的拍摄过程可以让导演们去接触他们从没有接触的东西,这对于探索不同文化而言,是一个极好的工具。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高峰在致辞中说,在兰州这片既传统古朴,又生机勃勃的土地上,外国青年在中方志愿者的帮助下开启了对中国文化的体验之旅。通过文化考察和采风,确定选题,探索、感受、拍摄和表达中国文化中的“工匠·传承·创新”,以他们独特的文化发现视角,解读他们眼中的“工匠精神”以及蕴含在“工匠精神”中的传承与创新。
中方志愿者师生持纪念证书合影
展映仪式后,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田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高峰分别为外国青年导演、指导老师和中方志愿者师生颁发了纪念证书。
据介绍,“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邀请100位外国青年落地中国13座城市进行观察、体验,最终完成纪录片拍摄,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七届。2017年“甘肃行”活动由西北师范大学协办,以“工匠·传承·创新”为主题。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