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甘肃篇】甘肃省属企业整体扭亏的背后
原标题:省属企业整体扭亏的背后
编者按:2015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外公布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我国国企改革到2020年必须实现的目标,新一轮国企改革大幕由此拉开。
国有企业是我省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而中央这一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的面世,也为我省新一轮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办好国有企业不仅是政治责任,也是“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提升综合实力”的现实要求,只有坚定不移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不断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重要支撑。
从今日起,本报推出“深化国企改革进行时”系列报道,对我省紧紧围绕“增强活力、优化布局、提质增效、防止流失、加强党建”所做的重点工作,以及面临的困难、挑战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梳理报道,以飨读者。
记者 沈丽莉 伏润之
2015年这一年,在全国省属企业效益排序中,我省倒数第一。
这样的结果,让当时每一个身处国企改革大潮中的甘肃人,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2016年,同样在全国省属企业效益排序中,我省跃居全国第19位,一下子上升了13位。
这样的成绩,也让现在每个在国企改革大潮中奋楫中流的甘肃人,备受鼓舞。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令人瞩目的成绩并非一蹴而就,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两级国资监管机构和各企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在甘肃视察时提出的“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执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挺身抵御阵阵汹涌寒流,多措并举挖潜增效,厚积薄发提升经济运行质量,33户省属企业整体扭亏,实现了效益恢复性增长目标。
稳增长——持续推进提质增效攻坚行动
稳增长是国企改革始终把握的方向,顶层设计是关键。
去年初,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我省出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
随后,省政府国资委会同6个部门联合出台了《省属国有企业提质增效攻坚行动方案(2016-2017年)》,一场提质增效的“硬仗”正式拉开大幕。
方案制定了7个方面39项攻坚措施和5个方面的支持政策。在大方案下,指导各省属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分户制定了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的提质增效攻坚方案,明确了目标、措施和责任。同时各企业积极采取减少“两金”占用、严控费用开支、实施管理提升等一系列措施。
着力减轻企业负担。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分离移交省属企业办社会职能的部署要求,国资委通过排摸,结合化解过剩产能,选择窑煤、靖煤、酒钢3户企业开展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改革试点,结合试点工作,制定出台了剥离省属企业办社会职能和“三供一业”分离移交2个实施方案。
强力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强化全员、全要素、全过程成本管控,实行“成本管控、效益否决”,加强动态监测,严格考核评价。
通过一系列措施,33户省属企业2016年6月整体扭亏,已经连续12个月保持了整体盈利。
在提质增效前提下,我省最大限度提高产能利用率,支撑带动全省工业稳定增长。截至目前,靖煤集团刘化公司30万吨尿素生产线已全面恢复生产;酒钢集团东兴铝业陇西分公司240KV电解槽5月底84台复产,剩余84台预计6月底可复产,届时,该分公司将恢复到35万吨电解铝产能;产能利用率最低的甘肃电投弃风弃光率也下降了近10%。
调结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省属国企通过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降本增效,促进国企转型发展,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聚焦发力,取得了积极进展。
去年,按照国家和我省关于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部署要求,推导酒钢、窑煤2户企业提前2个月完成了100万吨铁、140万吨钢和30万吨煤炭过剩产能化解任务。
今年计划完成3户企业化解过剩煤炭产能168万吨、分流安置职工2973人。截至5月底,长山子煤矿和开拓煤矿已经停产,正在拆除设备,已安置职工463人;红会煤矿已经制订了矿井关停及人员分流安置初步方案,下半年组织实施。
积极稳妥推进“僵尸”“空壳”企业市场化出清,2016年排摸了省属企业所属54户“空壳”企业和70户“僵尸”企业,采取“注销合并一批、并购重组一批、托管经营一批、扶持发展一批、破产清算一批”的思路,完成了31户“空壳”企业和2户“僵尸”企业分类处置。
今年计划完成40户“僵尸”“空壳”企业出清,截至5月底,已经完成17户。
自主创新,国企勇当主力军。近年来,省属监管企业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努力实现由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环节向中高端部位上移。金川公司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实验室、长城电工股份大型电气传动系统与装备技术实验室成为我省首次获批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2016年省属企业获得甘肃省科技及企业技术创新示范奖14项,申请专利1086项,授权专利833项,有10户企业的18个产品获得甘肃名牌产品称号。
“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为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化解过剩产能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省国有企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加大在“一带一路”沿线及其他海外市场的投资布局,国际产能合作步伐不断加快。
截至目前,酒钢集团牙买加氧化铝项目自备电厂各机组正在依次启动,生产线设备检修工作基本完成,力争7月底投产;金川集团印尼红土镍矿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预计6月底完成取水工程,9月开始设备安装,2018年年底前第一台电炉正式投产;白银公司秘鲁多金属尾矿项目于今年1月试生产,目前运转正常,将在年内实现达产达标;甘肃建投津巴布韦产业园项目已经津方政府批准,正在编制可研报告,计划10月开工建设;西北永新吉尔吉斯斯坦中医药合作项目预计7月可取得6种药品注册证书,12月完成中医中心商业化运营,实现药品出口。
促改革——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活力,来自改革。我省坚持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任务的落实。
2015年我省将省公路航空旅游集团、省民航机场集团、省国投集团、酒钢集团和八冶集团5家大型企业作为改革试点,分别从不同方向发力,探索改革经验。省公航旅集团和省民航机场集团主要探索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企业理顺管理体制、实施分类监管的新路;省国投集团探索建立“省国资委—省投资集团—实体企业”三级架构国有资本管理运营模式;酒钢集团深化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竞争类企业提质、增效、升级积累经验;八冶集团将在规范员工持股、转换经营机制方面探出新路。
为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我省积极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33户省属企业集团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其中13户企业整体或主业完成股份制改造,28户企业纳入上市后备库,白银公司在主板整体上市,陇神药业在创业板上市,4户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省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达14户。
推介引进非公资本项目110个,通过定向增收、设立基金券等引进非公资本90亿元,省属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达273户,占比33.8%。出台规范董事会建设“1+17”配套方案,规范各治理主体运行规则,设立省属企业外部董事监事管理中心,储备外部董事监事人才240名,14户省属企业配备了外部董事。在去年向4户企业派出10名外部董事的基础上,今年又向10户企业派出外部董事28名。
目前,共有26户省属企业配备了外部董事,今年新增10户;其中15户企业实现了外部董事占多数,今年新增3户。
改革,创新,解困,突围,这些字眼伴随着甘肃国企一路走来。
如今,内部挖潜、降本增效的成效还在持续显现。今年前4个月,33户省属企业完成营业收入1541.68亿元,同比增长21.38%;工业总产值560.60亿元,同比增长11.09%;利润总额7.97亿元,同比增利19.54亿元;上缴税费总额36.17亿元,同比增长8.8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82亿元,同比增长19.66%;实现劳动生产总值177.17亿元,同比增长16.60%。
相关新闻
- 2017-06-13甘肃省建立“一业一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工作机制
- 2017-06-13甘肃省建立“一业一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工作机制 加快推动全省经济在新常态下突围破局
- 2017-06-13甘肃省属企业整体扭亏的背后
- 2017-06-13庆阳市对环县部分企业和个人骗取侵占挪用扶贫资金问题严肃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