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旅游

【高清组图】 甘肃永靖县:黄河明珠炫风情 羊皮筏子来放歌

17-06-07 15:16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张兰琴

  “摇起了羊皮筏子来放歌,喊一声黄河你等等我……古道留的驼铃随风荡,忘了烦恼疲劳一路歌……一卷风情画迷住天下人哇,摇着风浪,摇着梦幻,好快活……”

  ——甘肃临夏永靖县流传小曲《摇起了羊皮筏子来放歌》

  通讯员 郭红/文 郭红 侯奇志/图

  距离“第七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越来越近,甘肃临夏永靖县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连日来,每天都能看到漂流在河面上的羊皮筏子,正在进行渡河漂流。

  千年筏子百年桥,万里黄河第一漂。随着一声吆喝,羊皮筏子依次摆开,筏子客们吼着西北的豪放,在滔滔的黄河水中“扬帆起航”。参加羊皮筏子表演的队员们迎风逐浪,激流勇进。

  随着水流飘荡在碧波滔滔的黄河水面上,领略黄河两岸别样美景。筏子行驶在河面上非常平稳,在河道上悠闲漂荡。眺望红山白土头的壮美奇观,筏子在风头浪尖上飞渡,剪出一道又一道风景。沿河顺流直下,水车咿呀作响。伴着高亢的花儿,韵味悠长的歌声飘扬在水岸上空。人筏混为一体,随波逐流,沿河风情尽收眼底。随着波涛的起伏,颠簸而行,有惊无险,极富刺激。岸上的水车,河面上的画舫快艇,仿佛现在与过去的对话,穿越了几十载春秋。

  羊皮筏子的驾驭根据筏子大小不同,由1至8名筏工组成,由谙熟水性经验老到的“峡把式”掌桨领航,其他筏工统一听从号令。划羊皮筏子的水手被称为“筏子客”,他们都是有多年经验、深谙水性的老“把式”。“筏子客”扛着筏子走到河边,将羊皮胎朝下放进水中,在木架子上铺几块垫子,等乘客盘腿坐好了,他就坐下来开始划桨,筏子便离开码头,顺水漂流。

  羊皮筏子,古称“革船”,是用羊牛皮扎制成的筏子。它是黄河中上游古代先民借助河水之力,运输人员、物资而发明的水上交通工具,适于短途运输,主要用于由郊区往市区送运瓜果蔬菜,渡送两岸行人等。制作羊皮筏子,需要很高的宰剥技巧,从羊颈部开口,慢慢将整张皮囫囵个儿褪下来,不能划破一点地方。将羊皮脱毛后,吹气使皮胎膨胀,再灌入少量清油、食盐和水,然后把皮胎的头尾和四肢扎紧,经过晾晒的皮胎颜色黄褐透明,看上去像个鼓鼓的圆筒。用麻绳将坚硬的水曲柳木条捆一个方型的木框子,再横向绑上数根木条,把一只只皮胎顺次扎在木条下面,皮筏子就制成了。

  永靖县民间有“杀它一只羊,剥它一张皮,捂掉一身毛,涮上一层油,吹它一口气,曝晒一个月,绑成一排排,可赛洋军舰,漂它几十年,逍遥似神仙”的顺口溜。羊皮筏子体积小而轻,吃水浅,十分适宜在黄河航行,而且所有的部件都能拆开,而且重量很轻,便于携带。不要看羊皮囊小,若500个羊皮囊扎成一个大筏子载上货物,其气势如同雄伟的“军舰”。千百年前,聪明勇敢的黄河儿女就钻进充气的牛羊皮胎里浮泅过河。从光绪年间至今世代沿袭,历史悠久的羊皮筏子连续不断承载了几十代人的劳动、生活、交通运输的历史使命,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研究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要项目。另外,羊皮筏子造型美观、独特,非常具有观赏性,近年来已被制作成各种类型的雕塑、工艺品等,离开了黄河水,依然展示着黄河文化的风采,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永靖县历史久远,有着璀璨绚丽的黄河古文化,有着辉煌感人的革命史实。曾是“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军事要冲。解放战争时期,永靖人民不畏艰险,用古老的羊皮筏子驾驭着满载解放军战士的皮筏,冲破惊涛骇浪,抢渡黄河,创造了皮筏运输史上的奇迹,在当地群众中曾留下一句佳话:“羊皮筏子当军舰,渡过大军十多万。”

  如今,黄河上依然漂流着羊皮筏子,乘筏人已不再是贩卖瓜果蔬菜的货主,更多的是寻幽探奇的游客,到黄河边乘羊皮筏子已变成一种休闲。

  近一个月以来,每天都能看到漂流在河面上的羊皮筏子,为了在旅游节期间为八方宾客展示羊皮筏子的风采,筏子客们早出晚归,加紧训练。据了解,此次参加展演的20位筏子客都是从小生活在黄河岸边的罗川村人,对这一段河道情况比较了解,非常熟悉这一古老的摆渡工具。当地全村老少亲手制作羊皮筏子,筏子客们每天早上从6点开始,一直练到晚上8点。他们表示非常荣幸参加羊皮筏子表演,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了解羊皮筏子,打造黄河三峡旅游观光文化。

  此次旅游节展演之后,羊皮筏子将作为一项特色水上旅游项目予以保留。到那个时候,游客们依然可以乘坐羊皮筏子漂流在黄河上,体验迎风逐浪,激流勇进的刺激,领略别样的黄河三峡风情。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