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一带一路”临夏旅游在路上 ——第二届河州牡丹文化节述评
本报记者 马龙 刘刚林
这是一次临夏形象集中展示的盛会。节会期间,超过163万人(次)的国内外游客来到了临夏市,尽情观赏牡丹盛景,领略八坊十三巷古街神韵,感受民族风情,体验临夏魅力!
这是一次开放合作的盛会。节会期间,临夏市与各地客商本着携手共进、互惠共赢的原则,成功签约6个项目,签约资金达25.36亿元;
这是一次推进临夏全域旅游发展成功实践的盛会。节会期间,临夏浓郁的民族风情,秀美的风光,给八方宾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中外客商和各界朋友认识临夏、了解临夏、参与临夏开发建设的重要窗口;
……
临夏古称河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有名的商埠,曾是古丝绸之路要冲,唐蕃古道重镇、茶马互市中心,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富集,素有“西部旱码头”“中国花儿之乡”的美誉。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我州作为“一带一路”节点城市,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休闲旅游、绿色生态旅游、民族民俗旅游等旅游资源得到渐次开发,旅游与文化、农业、商贸等融合发展势头明显。尤其是临夏市依托牡丹节这一品牌节会,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为指引,使临夏从内陆腹地变成了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不但打开了与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友好交往的新窗口,而且使该节会成为临夏旅游经济新增长点,有效提升了临夏全域旅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极大地推动了全州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井喷式”增长。同时,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旅游呈现“井喷式”增长:游客突破160万人(次)大关
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适应“全域旅游”时代到来,我州不断在推进全域旅游、做强重点景区、深化产业融合、打造特色产品、开拓市场等方面着力。目前,全域旅游建设已在全州范围内铺开。临夏市作为州府所在地,以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谋划建设了一批投资规模大、体验内容丰富、文化内涵深厚的旅游文化重点项目,成功打造了以大夏河、红水河、八坊十三巷为主的“两河一坊”旅游名片和“美食节”“牡丹节”等重点节会,形成了旅游与文化、体育、商贸、观光农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这几天牡丹开的灿得很,你有没有去转转”“河州紫斑牡丹果然名不虚传”……节会上,这些话成了临夏各族群众和中外游客应用率最高的话语。
牡丹节期间,无论是清晨、中午还是傍晚,临夏市南滨河东路牡丹长廊边停满了一眼望不到头的车辆,东郊公园、红园内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
牡丹随处有,胜绝是河州。河州牡丹,历史悠久。早在800年前,牡丹就已绽放于河州大地,植牡丹、赏牡丹、唱牡丹、画牡丹、“浪”牡丹(在临夏,群众把出去走一走、转一转、游一游称浪)之风盛行,经久不衰。在花乡歌海的临夏,对牡丹的钟爱,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从作画、刺绣、吟唱到砖雕、木刻、彩绘,无不以牡丹为题材。而河州紫斑牡丹,因其花瓣基部有显明紫斑而得名,具有花大色艳、抗寒抗旱等特点,让广大牡丹爱好者情有独钟。
5月12日,记者来到东郊公园时,只见慕名前来观赏牡丹的游客及当地群众络绎不绝。进入公园内,伴随着音乐喷泉悠扬的歌曲,牡丹花香芬芳宜人,游客们徜徉在花间,一边赏牡丹、一边拿出随身携带的相机或手机拍照留念,好不惬意;而园内一株株盛开的牡丹,正露出它那醉人的笑靥、摆出雍容的芳姿,迎接八方游客。“我是一名牡丹爱好者,每到牡丹盛开的季节便会到全国各地去欣赏牡丹。此次来到临夏市后,不但看到了陇上独有的河州紫斑牡丹,还感受到临夏各族群众对牡丹的喜爱之情。”来自青海西宁的游客李强漫步牡丹花丛中如是说。
一个成熟的节会,带给一座城市的不仅仅是源源不断的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还推动了商贸、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马来西亚、伊朗、土耳其等一批批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广大客源。
以下这组数字,见证了此次节会所带来的奇迹:据统计,此次牡丹节期间,来临夏赏花旅游的国内外游客达16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亿元。从这一点说明,临夏市精心打造的这一节会,已经成为我州繁荣临夏旅游文化事业规模最大、阵容最强、群众参与度最高、内容最为丰富的盛会。
经贸合作进一步扩大:成功签约项目6项,资金达25.36亿元
“当前,临夏人民正在抢抓机遇、奋力拼搏,意气风发、信心百倍地前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伟大征程上。绿水青山表达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绚丽多彩蕴含着民族团结进步的美好情怀,国色天香彰显着临夏包容开放的奋进姿态,热情好客的临夏人民真诚欢迎各界朋友,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兴业,携手共创更加光辉灿烂的美好未来。”开幕式上,临夏市主要负责人在致辞中的这番话,代表着全市上下一个共同目标——充分利用这一节会,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努力打造旅游品牌,不断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平台。
那么,此次牡丹节,有没有达到这一目的?临夏市总资金达25.36亿元的6个重点项目的成功签约,为我们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13日,记者来到签约现场时,只见偌大的会场内已座无虚席,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自信。思想、信息、人才、资本、项目……一系列关乎现代经济发展的关键元素在这里激情碰撞,“临夏”成为最耀眼的关键词,所有人主动交换名片,沟通交流,相约联系……在签约仪式前,这样的场景不停上演。
“临夏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捷,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潜力较大。尤其是这几年该市充分发挥优势,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通过举办一系列节会,城市形象越来越好,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这给我们提供了无限的商机。我相信在这里投资兴业一定会实现互惠共赢。”成功签约的上海红星美凯龙实业有限公司代表朱安万欣喜地说道。
签约,掌声,共同托起诗意和希望;鲜花,笑脸,洋溢着夏日的喜悦和芬芳。据了解,节会期间临夏市签订的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就是和中国五百强企业——上海红星美凯龙实业有限公司签订的总投资20亿元的集购物休闲、餐饮旅游、商住开发为一体的临夏红星美凯龙商业综合体项目。同时,该市还签订了总投资2.2亿元的临夏市污水处理厂改扩建项目,投资1.9亿元的御景国际酒店项目,投资0.74亿元的长荣农贸副食品综合市场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的客都超市项目……涉及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公共服务等领域。
家门口的节会:让群众有更多更深切的幸福感
集古街民居观光、民族文化博览、特色美食体验、文化创意多功能于一身的八坊十三巷文化旅游区,每一副精雕细刻的砖雕作品让人们恍若再一次梦回“河湟古镇”;
在大夏河三十里风情线上,音乐喷泉呈现出梦幻般的水上景观,六桥飞渡气势如虹,横跨于亘古流淌的大夏河上,使养育千年文明的大夏河成为今日山水临夏之魂;
红水河综合治理作为一项民生工程,科学合理利用红水河水系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休闲旅游项目,重现了古诗所描绘的“一河碧水穿城过,两岸秀色锁清波”的美景。
“爸爸,你看这朵牡丹开的多艳,给我拍张照呗!”在牡丹长廊一棵黄牡丹树旁,7岁的小悦悦拉着父亲的手说道。
13日恰逢双休日,虽然天公不作美,天气阴沉,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州各族群众观赏牡丹的热情。在牡丹长廊,只见花间小道上赏花、品花的群众摩肩接踵。“平时工作很忙,难得有机会带家人出来转转。就算有时间,以前除了浪个茶园再也没处去。”来自临夏市的马俊成向记者如是说道。他告诉记者,这几年临夏市花巨资重点对牡丹长廊、东郊公园、八坊十三巷、红水河等进行了改造建设,这给市民提供了茶余饭后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马俊成的这番话道出了所有临夏市民的心声。的确,近年来,临夏市以打造全域旅游为目标,创建历史文化名城为抓手,围绕建设宜居宜游型城市,不断完善吃、住、行以及游、购、娱等基础要素,通过大思路运作,大手笔打造,大智慧投入,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内涵,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从而使一批特色鲜明、亮点频出的旅游景点呈现在人们面前,这一切在充分展示“山水临夏,绿色临夏,美丽临夏”新形象的同时,也让广大市民有了更多更深切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白布的尕汗褡呀,青布的黑裌裌。担来夏河水呀,尕锅里熬壶茶,远方的客人请下马,看看我的家……”牡丹节,一个美好的相约,一次难忘的相聚。当前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为定位的大背景下,我州立足实际,抢抓机遇,用务实和创新不断促进文化、旅游、经贸相互融合。
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在刚刚结束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涵盖5大类、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的清单,惠及世界。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节点城市,临夏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临夏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黄金段地位将更加凸显,机遇也将随之而来。
融入“一带一路”,临夏旅游在路上……
相关新闻
- 2017-05-22甘肃省一带一路外向型人才培养暨全省外事翻译培训班在兰州开班(图)
- 2017-05-23【治国理政新实践·甘肃篇】甘肃交通全力打造“一带一路”黄金大通道
- 2017-05-23H5丨“一带一路”建设 甘肃将打好“五张牌”
- 2017-05-23“一带一路”第二届邓园文化周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