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精准施策陇南心中有“数”——探访陇南大数据发展
原标题:如何精准施策陇南心中有“数”——探访陇南大数据发展
甘肃经济日报记者薛巍敏
新一轮的信息技术与产业、经济和社会的深度融合,使人类社会正逐渐走向数据经济时代,“大数据”日渐成为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资本要素。近年来,陇南市大数据整体规划、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从气象防灾到智慧旅游,从电子商务到物联网,在大数据时代,大山深处的陇南不但没有被抛下,反而走在了前列。
从防灾治灾中起步
“陇南的大数据建设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由‘小数据’到‘大数据’的过程。”参与了陇南大数据项目起步的田广旭告诉甘肃经济日报记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陇南的大数据是洪水“冲”出来的。
时针拨回到2013年8月7日,这一天,陇南市文县碧口镇突降暴雨,暴洪、泥石流随之侵袭整个镇子。
“当时洪水来势汹汹,一眨眼的工夫自家的玉米地就被吞噬成一座池塘。”回想起当时的场景,碧口镇的村民们至今仍心有余悸。
然而,即便面对如此罕见的自然灾害,这里仍然实现了“一个都没有少”的奇迹,人员全部安全撤离,这其中,气象和水利部门的“大数据”功不可没。
就在灾害爆发两天前,陇南大数据政务中心通过天气雷达、卫星云图、雨量水位监测站等,发现碧口一带未来几天将出现强降雨,工作人员通过密切监视相关指标和视频等各类信息,分析判断后,向碧口应急人员发送了暴雨蓝色预警。
陇南大数据政务中心依据碧口镇雨情报告、气象信息,预测出碧口镇周边区域未来48小时降雨将持续加大、水位上升,发生泥石流的概率较大。系统利用手机短彩信、微信、大喇叭、小区广播等一键发布,快速将撤离指令发送给市、县、乡镇、村负责人。利用系统将提前规划的撤离路线图以彩信、微信等方式发送给灾害区域周边乡村责任人,以便及时准确组织群众安全撤离。
“我们大数据政务中心整合了全市1976个自然灾害监测点和2.5万应急人员资源,自主研发了陇南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指挥系统,系统边应用边升级,实现了将灾后被动救援转变为灾前主动防御。”田广旭说,该系统在2011年以来的121次暴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发送各类信息100多万条,撤离群众70多万人次。
正因为在防灾治灾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大数据建设引起了陇南各方的重视,其也成为支撑陇南大数据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多方协作共同建设
大数据具有数据体量大、类别大、处理速度快和真实性高四大特点。其中,“新处理模式”正是大数据发挥社会效益的关键。孤立的数据本身毫无价值,而大数据正是一个合作、包容和开放的过程。
陇南在发展“大数据”过程中意识到,想要干好这项工作,不是单靠哪一个部门或者哪一个单位、企业单打独斗就能完成的,需要凝结社会合力,完善统筹各方数据。在这样的背景下,2014年2月,陇南市大数据中心专门成立,其主要职能是全市大数据统筹规划、汇聚共享、分析应用等,兼具应急指挥中心、汇报展示大厅等多种功能。“以智慧旅游为例,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有很多人来陇南玩,这些人来自哪里,通过大数据平台汇总分析,一目了然。为提高陇南旅游市场竞争力,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保障。”大数据中心技术人员向记者表示,通过和联通、移动等通信公司的数据协作,为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当下陇南主要城区及30个旅游景区实现了免费无线网络覆盖,并开通了甘肃陇南·乡村旅游网及手机客户端,开办了淘宝网陇南旅游馆,针对不同地区游客提供导航、住宿、餐饮预订等一站式服务。
而在精准扶贫方面,大数据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陇南许多村落地势偏远,住户也比较分散,当时我们各地村干部带头,趁着早上农民下地前和晚上收工回来采集数据。晚上入户回来,天都黑透了。即便很辛苦,但只有扎扎实实入户,才能确保最真实的数据。”在田广旭眼里,只有准确的数据才能保障扶贫的精准。
“有些家庭是因为劳动力缺乏,有些家庭是因为疾病所致,不同的情况就需要采取不同的扶贫措施。”陇南目前建设的大数据扶贫系统能实现大到所处村落的地形地貌,小到家庭经济人口构成的精准监测,同时可以实时反映对口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工作进度,监测扶贫措施落实情况,让扶贫工作由以往单纯的“输液”变成有针对性的“造血”。
目前,陇南“大数据”已从过去气象、水文两个部门的协作,发展为全市18个部门共同分享汇总数据的平台。
陇南将大数据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整合共享全市一万多项信息资源,接入公安、消防、国土、水务、建设、气象等多家单位信息化系统,建成集地理信息、经济社会、人口法人、政务服务等多类数据资源的六大数据库,有效地支撑着全市政务工作开展和业务协同。
在高速发展中不断完善
“陇南大数据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有许多地方仍有进步的空间。”在田广旭看来,当前关键的是采集数据后更为有效的管理和维护,“这其中花费的人力财力是难以想象的。”
同时,由于目前并没有针对大数据信息专门的立法,法律条文的空缺让大数据的作用无法完全发挥出来,“虽然陇南大数据发展相对发达,但其他邻近省份诸如陕西、四川的一些市县并不能和我们实现完全的数据实时共享互通,甚至在省内数据分享也有诸多限制,这一点还需要法律层面来解决。”
然而,陇南没有因为这些困难就将“大数据”工作发展停滞下来,陇南依托“天时地利人和”的多重利好条件,站上时代潮头,在大数据发展之路上勇于探索、实践。
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认为,目前大数据的发展应用尚处在初期阶段,很多领域还是空白,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只要善于发现机遇、抓住机会,陇南大数据完全可以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要达成这一目标,陇南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不断促进数据跨境应用,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服务宏观决策、精准扶贫、社会治理、信用体系等方面的作用,为经济高效运行、政府高效运转提供信用信息服务。
下一步,陇南将以政务大数据建设为重点,深度挖掘大数据应用价值,提升政府决策、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拓宽大数据跨界应用,建设“陇南大数据扶贫创新实验区”,力争早日建成全国一流的应用型大数据政务中心。
相关新闻
- 2017-05-19评论:用大数据甄别贫困生让其更有尊严
- 2017-05-17高考志愿填报公益讲座在兰州一中举行 大数据助力考生精准填报志愿
- 2017-05-17大数据民生服务让生活更便利 兰州大数据社会服务管理局跻身全国智慧城市50强
- 2017-05-11兰州市效能办已处理解决133个问题 下一步继续明察暗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