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群众的“知心人”——企业职工到基层驻村帮扶干部的角色转换
原标题:服务群众的“知心人”
记者 陈泳
陇西县云田镇杜家门村是一个山区村,村子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生活条件差,成为阻碍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原因。2013年,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7户520人,占到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
2016年1月,帮扶单位东兴铝业公司委派陈战文到村里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新的工作责任重大,对我是一种责任和挑战,我一定要在这里把根扎下。”刚来到村里,陈战文暗自下了决心。自此,他与其他3名帮扶队员一道,住在村里,全年累计驻村天数达到270天。在具体工作中,他认真履行驻村帮扶各项职责任务,真正使自己成为精准扶贫的“指导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产业发展的“技术员”、贫困群众的“勤务员”,迅速完成从一名企业职工到基层驻村帮扶干部的角色转换。
初到杜家门村,为了尽快理清工作思路,找准工作重点,陈战文与其他驻村帮扶队员展开了为期1个月的“地毯式”入户摸底,尤其对1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深入走访,真正摸清了村级短板和致贫原因。随后,他又与村“两委”、驻村工作组一起对全村组织建设情况、基础设施现状、公共服务及产业发展能力等进行了重点梳理,研究制订了一系列村级发展规划,逐户制定了帮扶措施。
陈战文还经常向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请教,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与群众促膝交谈,把自己完全“融入”到这个陌生的村子里。一年以来,100多户贫困户、困难老党员、残疾人家庭,陈战文每户至少都去过3次以上。陈战文说:“了解到群众尤其困难群众的所想所盼,让我感触很深,我想,一定要力所能及地帮助贫困群众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水、电、路、房等基础条件薄弱是制约杜家门村整体发展的最大瓶颈,也是实现整村脱贫的最大短板。针对这种状况,陈战文先后争取公司投入资金,重点实施村里的道路硬化、文化广场、人畜饮水、住房改善等项目。
现在,村文化广场建设完成,配套了乡村舞台、篮球场地,并安装部分体育健身器材,为村民的文化娱乐提供了方便;居住偏远山沟的23户农户自来水管网入户;24户人家的住房问题通过危房改造和易地搬迁得以解决……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在陈战文的多方协调努力下,杜家门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围绕破解贫困群众持续增收乏力的实际情况,陈战文积极帮助贫困户联系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加快发展产业。在他的努力下,全村已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342.4万元,实现贫困户全覆盖,贷款全部用于农户发展产业。如今,43户贫困户通过贷款发展养殖,还有67户贫困户发展起了种植和加工贩运。
现在的杜家门村,已经有了劳务、中药材、畜草和菌菜“四大产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已屡见不鲜。到去年年底,全村的贫困面缩小到17.5%。
看到眼前的成绩,陈战文并没有满足,他说:“村里还存在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住房安全比例未达到100%、贫困户脱贫致富缺乏稳定增收渠道等短板,同时贫困面仍然很大。作为驻村帮扶干部,我们依然要不懈努力,真心实意地服务群众,让他们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相关新闻
- 2017-05-10金昌市永昌县打造社区党建特色品牌 不断提升服务居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 2017-04-28兰州市庆阳路房管所——服务送到群众家中
- 2017-04-25临夏州农科院林科所技术人员为群众提供林业科技服务(图)
- 2017-04-21武威市人民医院提升服务水平 为群众就医提供便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