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次玉帛之路丨“庙嘴坪”遮掩昔日荣耀 专家建议更名“公刘坪”(图)
中国甘肃网4月28日讯 (本网记者 亢兆宁 张文良 文/图) 28日上午,为甘肃庆阳宁县博物馆鉴定镇馆之宝后,第十一次玉帛之路考察团匆匆出发,前往宁县新宁镇庙嘴村参观庙嘴坪遗址。
考察团参观庙嘴坪遗址
出了县城没多远就到了考察地,从“庙嘴坪”俯瞰,庆阳宁县城北三水交汇处一览无余。宁县文化专家于祖培称,北山绵延至川中的三级台地,高40米,南北长800米,中部东西宽200米。该台从山根由东西二条小沟截断,中间仅留一车道,其它三面凌空。东北部有一小丘孤兀而立,叫太子冢,高约30米。台北高南低,呈鸡腰形,它就是赫赫有名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庙嘴坪遗址。
宁县文化专家于祖培称,庙嘴坪不但有距今7000到5000年的仰韵文化,还有齐家、商周、春秋战国、汉、唐、宋、元、明、清至今一以贯之的深厚文化内涵。庙嘴坪名字多,史称公刘邑、公刘坪、古豳国城、义渠戎国都邑。之所以称庙嘴坪,是由仰韶文化人都邑性质的村落,古豳国都城,义渠戎国都城,降至秦的义渠县城,汉初北地郡址,后世的定安县城,明以后的村,因更大的宁州城于秦汉之际在东边台地的开拓、修建,辉煌了六七千年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变换了文化形式,坪南成为古刹古庙重地,因此人们给一个俗名“庙嘴坪”,但把它昔日的荣耀遮掩起来。目前,《甘肃省省志》所书,“庙嘴坪”仍为“公刘坪”。
考察团参观庙嘴坪遗址
夏朝末年,诸侯叛夏。在夏朝做了十几代农官“后稷”的周族,在公刘时又率族迁到以“庙嘴坪”为中心的庆阳市广大前原地区。“周道之肇始于此”,宁县庙嘴坪为他的兴起提供了滋生的土壤,董志原的宽厚博大胸怀,接纳养育了周族,孕育了新一代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把中华航船拨向了礼仪之邦。
张天恩研究员对陶片按年代进行排布
在考察的过程中,考察团成员在土墙的缝隙中发现了不少的陶器、瓦当残骸,随团专家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张天恩研究员进行了鉴定,将文物残骸按年代进行了排布,被考察团成员挖掘的,都是距今大约4000—6000年的陶器残骸。他说,公刘姓姬,是夏商时周族的首领,是周先祖来庆阳后的第三代领导人,也是真正在这块黄土地上出生的庆阳人。他自小受到农耕文化的熏陶,长大后继承父志,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使豳地农牧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可以说,公刘是周先祖中功劳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位领袖人物。他是整个豳地疆域的开拓者,农耕文化的奠基者。夏桀22年,他率领北豳人从北豳南迁到公刘邑,大大开拓了豳地的疆域,在自然条件较好的董志原、早胜原和彬长地区发展了农业经济,并正式建立了豳国。庙嘴坪只是当地群众的称谓,却没有赋予它应该有的文化高度和历史意义,出于对文化的尊重,考察团专家建议能够将“庙嘴坪”更名为“公刘坪”。
相关新闻
- 2017-04-27第十一次玉帛之路丨单孔石斧“变身”玉钺 揭开庆阳宁县博物馆镇馆之宝真身(图)
- 2017-04-27第十一次玉帛之路(陇东陕北道)专家考察手记丨泾渭分明杨官寨 遥想玄玉时代(叶舒宪)
- 2017-04-27第十一次玉帛之路丨玉帛之路考察团抵达古义渠国之都宁县 开启甘肃之行(图)
- 2017-04-27第十一次玉帛之路(陇东陕北道)专家考察手记丨重访陕西淳化县(张多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