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卫生部门介入调查甘肃科视康 家长上门维权(图)
原标题:卫生部门介入调查甘肃科视康家长上门维权,该公司称正在等待上海总部的处理通知

相关报道
3月17日,城关区卫生监督所对甘肃科视康视光公司展开调查,发现该公司涉嫌违规诊疗。而就在执法部门稽查的同时,一些在该公司给孩子配了美国数字化角膜塑形镜的家长也纷纷上门维权。据了解,佩戴该公司角膜塑形镜的学生至少有80多人。晚报暗访组
1 调查 科视康公司营业已有8年之久
3月16日,记者对甘肃科视康视光公司进行了暗访,发现了诸多问题。
3月17日,记者就暗访内容向城关区卫生监督所进行了反馈。当日上午11时许,卫生稽查人员来到位于澳兰名门B座2705室的甘肃科视康视光公司暗访。店内验光师看到陌生人前来,表示公司不验配角膜塑形镜,只是销售。如果家长想配镜子验光,可以去医院。随后,执法人员亮明身份,要求该店拿出角膜塑形镜配合调查,但工作人员并未提供。之后,执法人员对该店其他产品和销售记录等进行了调查。据了解,该公司在澳兰名门2705室营业已有8年之久,营业执照显示,公司名称是甘肃科视视光公司,但对外以“甘肃科视康视光公司”的名称出现。
记者从店内的一些销售资料和日志上看到,在该公司配镜的主要是中小学生。一份“博立学校体检人员名单”显示,接受体检的学生来自银滩路小学、东方中学、王家堡小学、长风小学、兰飞小学、培黎小学、交大附小、万里小学、华侨实验学校、三十四中、六十五中等。
一份该店2015年8月1日的工作记录表记载,当天“收入42383元,其中药费9083元。进店34人,复查19人,购药23人。”同年8月2日的工作表记载着,“收入28589元,进店35人,复查21人,治疗20人,购药13人。”
记者从店内的几份记录表上看到,除了兰州本地学生外,还有几份张掖、酒泉、景泰等地的“订镜信息”。
2 家长 担心孩子会留下后遗症
在现场,城关区卫生监督所的执法人员对前来甘肃科视康视光公司维权的家长做了笔录。
2014年,阎女士的孩子正在读小学六年级。因孩子眼睛近视,经他人介绍,她们来到了甘肃科视康视光公司,交16000多元配了角膜塑形镜。“当时孩子佩戴的是450度的框架近视镜,工作人员承诺佩戴角膜塑形镜一周就可恢复视力到1.0,但根本没有达到效果。孩子把塑形镜戴了一年半,视力一直在0.4到0.6之间。”阎女士对塑形镜的效果非常失望。公司人员却说,她家孩子视力没有恢复是个例,是孩子的体质问题。阎女士还说,孩子佩戴塑形镜后,眼睛经常发炎,干涩难受。看到3·15晚会的报道后,她们感到非常震惊,也更加担心塑形镜对孩子的眼睛带来负面效果。
王女士的孩子也是2014年在甘肃科视康视光公司配了角膜塑形镜。“第一次交了9000多元,第二次交了7800元。”
王女士说,塑形镜需要经常到店内进行清洗养护,每月还要复检一次。孩子佩戴两年多来,每个月购买药水、清洗液、护理液等也要三四百元。
据家长反映,该店向家长们推荐的都是价格高昂的所谓第二代产品,但从央视曝光的情况来看,塑形镜根本不分类型,分类一说只是为了诱骗家长花更多的钱。对于佩戴塑形镜的效果,王女士也不满意,“孩子的视力基本上在0.8,也没有他们承诺的效果。央视曝光了他们那么多的问题,我们除了要求退货,更担心产品是否会给孩子留下后遗症。”
3 进展 家长维权公司称等待总部回应
家长们告诉记者,他们都是甘肃科视康视光公司的客户,他们的孩子都在该店验配了角膜塑形镜。据他们了解,家长们有一个QQ群,共涉及80多个佩戴该公司角膜塑形镜的孩子。
看了央视3·15晚会的报道后,家长们非常担心,17日上午找到甘肃科视康视光公司了解情况。“我们平时来复查时,公司的门都是开着的。但是那天门却都是锁上的。”一位家长说。当天,他们来的目的就是看看公司对此事如何处理,而该公司工作人员称,公司正在与上海总部沟通,等待总部的处理通知。
兰州晚报将继续关注此事。
相关新闻
- 2017-03-20兰州家长问:科视康角膜塑形镜安全吗 执法人员:甘肃科视康不具备配验资质
- 2014-09-25甘肃籍导演王子元新作《逐梦小康》登陆央视科教频道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