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服务平台 拓展服务功能 ——嘉峪关市创新社会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原标题:搭建服务平台 拓展服务功能——嘉峪关市创新社会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嘉峪关市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各类社会综合服务。(本版图片由嘉峪关记者站提供)
记者 曹义成
近年来,着眼于有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嘉峪关市树立民生为本的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创新,搭建服务平台,拓展服务功能,初步构建了社会治理的基本框架,并进行了有益实践。2009年12月,嘉峪关市被确定为全省首批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之一,2010年10月被确定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2012年1月又被确定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典型培育城市之一。
围绕创新社会治理的基本框架和总体思路,嘉峪关市着力推进三项改革。
一是精简行政层级,撤销原有城区公署、郊区公署2个市政府行政派出机构及7个街道办事处、69个居民委员会,以建立新型标准化城乡社区为目标,整合成立了3个县级行政派出机构(雄关区、长城区、镜铁区);按照“1万人左右,15分钟办事服务圈”的标准,将原有69个居民委员会整合为31个标准化社区(科级建制),同时,对17个行政村进行社区化管理,变原来“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为“市—区—社区”三级管理体制。
二是规范运行机制。按照“大联动、大协调、大服务”的理念,建立健全具有集中协调指挥和高效联动功能的7个综合性治理平台:社会治理服务、城乡一体化服务、社会矛盾大调解、居家养老服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社会信用体系服务管理、阳光康复中心。
三是拓展服务功能。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社区治理结构,把服务管理力量全部向一线倾斜,在各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便民服务大厅、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室、青少年第二课堂、健身室、音乐舞蹈室、绿色网吧、图书阅览室、书画室、居民议事厅、道德讲堂、党建活动室、心理咨询室、警务室、农超对接便民店、爱心超市等便民服务场所,让居民及时获取各种便民服务。
与此同时,按照“大治理”理念,嘉峪关市逐步建立健全集信息资源共享、应急联动指挥、城市综合管理、社会公共服务为一体的五大数字化服务中枢平台,实现了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
“大协调”机制,实现高效规范联动治理。2012年5月,嘉峪关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启动运行,将110、119、122“三台合一”,打造了集应急指挥、公共管理、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为一体的联动协调治理系统,担负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管理、处置指挥和事件评估等重要职能。建立“12345”民生服务热线,为市民开通政务咨询、建议投诉、居家养老、家政服务、水电维修等民生服务的“大关联”通道。这一热线平台,目前已成为政府倾听群众心声的窗口、密切党群关系的纽带,群众诉求事件累计转办率达99.8%,办结率98.5%。
“大统筹”结构,建立城乡均等服务平台。2011年9月,嘉峪关市出台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标志着“户籍一元化、服务均等化、保障同城化、管理数字化”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基本实现。2012年5月,嘉峪关市成立城乡一体化服务中心并启动运行,这一中心承担起全面落实城乡一元化户籍管理和协调落实城乡一体化各项配套民生保障政策的工作职能,并担负流动人口管理职能。
“大调解”体制,畅通矛盾纠纷化解渠道。2012年5月,嘉峪关市社会矛盾大调解中心启动运行。通过搭建弱势群体法律援助、人民群众表达诉求、专业机构集中化解、三调联动配合工作“四大平台”,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种手段,使调解工作走向专业化、准司法化,社会矛盾纠纷调解的社会公信力不断提高。这一中心的运行,还集中化解了一批重点难点历史遗留矛盾纠纷。
“大服务”领域,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为努力形成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运行高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嘉峪关市于2012年6月启动运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借助“12345”民生服务热线,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服务”的方式,将60周岁以上具有该市户籍且在该市居住的城区老年人,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实行“全额补贴、半额补贴、优惠服务”三种服务标准。同时,吸纳18家优秀服务企业,运用“一键通”式电话和网络指令服务,实现注册老人在家享受家政保洁、订餐送餐、人文关怀、应急救助等各类便捷的上门服务。
相关新闻
- 2017-03-15搭建平台 服务就业 ——甘南州二○一七年首场人才招聘会侧记
- 2017-03-07兰州打造人才服务、劳务输转、创业扶持、培训教育、就业招聘五大平台
- 2017-03-06年底前甘肃基本建成全省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
- 2017-03-05甘肃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运行 与甘肃政务服务网实现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