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旅游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 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图)
中国甘肃网2月17日甘南讯 (本网记者 赵燕萍 文/图) 在昨日召开的2017年甘肃省旅游工作会议暨全域旅游现场推荐会上,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何伟通报了我省2016年全省旅游工作情况。
何伟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旅游工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大众旅游时代新形势,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积极作为,推动旅游产业持续高速增长。全省接待游客1.9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2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和25%,旅游综合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旅游产业地位明显提升。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新挑战,各级党政更加重视旅游产业发展。仅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旅游工作作出指示批示就多达76次,有力指导解决全局性重点难点问题,分管领导亲临一线指挥,亲自谋划推动,调度市州和部门形成强大工作合力。高质量编制《甘肃省“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列入省政府重点专项规划。各市州将旅游业摆在更加重要的地位,兰州、天水、嘉峪关、金昌、酒泉、张掖、平凉、陇南、临夏、甘南10个市州将旅游业确定为区域首位产业。各市州党政把旅游工作作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重要内容,不断加大比重。甘南州考核指标旅游占到7分。在省委省政府及省编办等的关怀支持下,省旅游局升格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甘南州8个市县、定西漳县、天水武山县、白银景泰县也相继成立旅发委,综合产业综合抓的职能进一步强化。
核心景区竞争力显著提高。从体制机制入手,加快推进我省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省政府批复大景区体制改革方案,林业、文化等部门和相关市州密切配合,整合资源,理顺体制,已基本建立起大景区管委会+旅游开发公司管理机制。体制瓶颈取得突破,大景区建设成效凸显,张掖丹霞大景区高起点建成游客服务中心,已启动运营,创建5A级景区已通过国家景观质量评审;白银黄河石林大景区体制改革一步到位;陇南官鹅沟大景区按5A级景区高标准打造;敦煌大景区全面提升西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各大景区建立市场化筹融资机制,实施建设项目230个,实际完成投资135.69亿元,同比增长48.3%。省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启动运营,张掖山水文化集团公司积极承担起基金发起单位职责,一、二期基金的募集投放工作正在加紧进行。加快“235”景区体系构建,以大景区为龙头的旅游线路和产品不断丰富,已形成精品丝路线、九曲黄河线、长城边关线、寻根祭祖线、民族风情线、红色征程线6大品牌旅游线路,我省旅游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明显提升。
“敦煌行旅游节”成果丰硕。成功举办第六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兰州市精心策划举办了盛况空前的开幕式。节会期间,全省各地各部门共举办旅游、文化、体育、商贸等各类活动360多项、营销推介活动100余场次、展览展销会45场,吸引境外32个国家和地区、国内31个省区4000多名旅行商、投资商参会。以节促业、以会促游成果丰硕,全省累计接待游客232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1%和26.5%,创历史新高。各市州分项活动精彩纷呈,甘南州每一个市县精心举办一个特色节会,已形成品牌,成为提升甘南整体形象的重要窗口。金昌连续举办香草婚庆文化旅游节,成为拓展业态空间,拉动综合消费的重要载体。
客源市场开拓成效显著。继续整合市州资金,重点在央视、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省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在北、上、广等重点客源地投放旅游宣传广告;在新浪、网易等重点网络平台开展国内宣传推广,点击量超过2.5亿人次。积极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先后组团赴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及港澳台开展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别增长31.1%和36.1%。充分发挥丝绸之路旅游推广联盟作用,首次向国内外发布“2016中国人眼中的丝绸之路十佳”榜单,发出甘肃声音,凸显甘肃在丝绸之路旅游中的地位和担当。着力开拓冬春旅游市场,在敦煌启动2016甘肃省冬春旅游活动,推出五大系列、八大冬春旅游产品,组织各有关部门和市州集中出台100余项冬春旅游优惠政策和措施,推动冬春季旅游持续升温。各市州创新宣传营销,张掖市持续开展文化旅游全民宣传行动,政府每年拿出100万元进行奖励。临夏州坚持每年隆重举办旅游宣传月活动,动员市县及企业参与旅游宣传,有力拓展了客源市场。
全域全产业联动融合发展。按照全域化发展、全产业融合、全要素配套思路,大力推进甘南、张掖、嘉峪关3个市州和敦煌市、肃南县、武山县、兰州城关区等11个县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创出了甘南州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敦煌市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先行示范区等典型案例。全力推动区域旅游板块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已形成陇东南五市、河西五市和沿黄四市(州)三大板块联动错位发展格局。全面实施“旅游+”战略,大力推动跨界融合,催生了一批新业态新产品。旅游+文化,催生了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又见敦煌》《敦煌盛典》等一批融合典范。旅游+中医药,全省建成中医药养生产业园、产业基地22家,形成5条特色中医药养生保健精品旅游线路。平凉市与甘肃兰神国际旅行社联合打造中医养生体验旅游产品,受到长三角等远程客源市场青睐。旅游+工业,酒泉航天基地成为旅游消费新热点,武威葡萄酒旅游产品引领我省旅游新时尚。旅游+体育,酒泉“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兰州国际马拉松赛等体育赛事已成为“流动的景点”。全省建成17个滑雪场,消费热度空前,推动甘肃旅游由旺季为主向四季延伸。旅游+城镇化,全省18个特色小镇,按照3A级以上旅游景区标准建设,涌现出敦煌月牙小镇、通渭平襄书画小镇、酒泉玉文化小镇等一批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体验地。省政府批复张掖为全省旅游文化体育医养融合发展示范区,成为推动全域产业融合示范。
旅游基础配套不断完善。旅游交通基础条件和保障能力大幅改善提升,兰州机场已开通前往国内外91个城市的179条航线。兰州铁路局开行品牌旅游列车17对。出台实施《甘肃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连接道路建设实施方案》《丝绸之路甘肃省交通房车露营地发展规划》,全省4A级以上景区公路等级和通达能力进一步提升。建成自驾车房车营地31个,自驾驿站30对。嘉峪关成功举办首届丝绸之路国际房车博览会。省公航旅集团全面打造自驾露营地,已建成2个,在建3个,必将对全省自驾网络的形成发挥示范带动效应。2016年,新增旅游大巴342辆(其中兰州(含新区)108辆、张掖50辆、敦煌40辆),全省达到1539辆。各地普遍加快旅游通道观景设施建设,甘南州筹资2929.25万元新建观景台27处,已达52处。全省改建新建旅游厕所1026座。张掖、酒泉、天水、甘南被评为“2016年全国厕所革命先进市”。旅游、建设、商务、农牧、公安等部门联合制定《加快促进全省旅游住宿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各类旅游住宿单位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建成住宿旅馆(社)8770家,拥有床位48.7万张。建成甘肃智慧旅游省级平台,实现5A级景区与国家旅游局应急指挥平台对接。张掖、嘉峪关、天水、敦煌等市成立智慧旅游公司,其中敦煌智慧旅游公司2016年营收已超过1.5亿元,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乡村旅游惠民功能日益凸显。把乡村旅游作为农村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精准扶贫脱贫的重要支撑。在陇南召开全省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现场会,推出了旅游扶贫增收的4种模式,省发改、交通、国土、扶贫等部门发布支持政策。省发改、扶贫部门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7100万元和省扶贫资金3600万元,用于100个旅游扶贫试点村建设。组织动员旅游企业、旅游院校,对全省1182个旅游扶贫重点村进行结对帮扶。全省涌现出了陇南花桥村、桂花庄村,平凉西沟村,甘南州池沟村及庆阳天富亿生态民俗村、马嵬驿民俗文化村等一批特色旅游专业村。2016年,全省新建旅游专业村50个,累计达到564个;新建农家乐1815户,累计达到12563户;带动农民直接就业15万人。乡村旅游接待人数5170万人,增长20%;乡村旅游综合收入91.28亿元,增长44.8%。
旅游市场环境持续优化。省政府建立由18个省直部门为成员的旅游综合监管机制。兰州、酒泉、白银、金昌、陇南、临夏已建立市级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全省旅游执法部门对各地旅游市场进行拉网式暗访检查和旅游质监执法异地交叉暗访检查,查处一批违法违规行为。重拳整治景区乱象,对8家景区予以警告、11家景区予以通报批评、2家景区予以黄牌警告、3家4A级景区予以降级、3家4A级景区予以摘牌,赢得了社会广泛好评,也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充分肯定。敦煌市成功创建全国第三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举办5·19文明旅游宣传系列活动和第四届全省导游大赛,全省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启动实施全省旅游人才培训“百千万”工程,共举办各类旅游培训100余期,累计培训1.5万人次,为我省旅游产业迅猛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关新闻
- 2017-02-17甘肃省旅游工作会暨全域旅游现场推进会昨在甘南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