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旺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灵魂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过程,融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环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公共政策中,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高度凝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内核,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道路的基本遵循。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以法治为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价值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目标,体现了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社会层面价值取向、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的有机统一。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引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方向。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了我国法治建设的根本价值目标。法治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对推进国家理想目标实现的积极意义和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自觉服从服务于国家理想价值目标的实现,必须将实现这一伟大理想目标作为法治中国建设的最高理想追求和方向引领。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定了法治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法治是规则治理下的社会秩序。法治的基本价值功能在于满足社会主体的自由和秩序需要,推动实质合理性与形式合理性有机统一的法治型社会秩序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提出“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深刻揭示了现代法治的基本价值诉求,集中体现了国家法治建设的价值理想,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法治建设的基本价值准则。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彼此推动、相得益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着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积极培育全社会法律信仰,整体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念,明确提出了对全体公民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法律的高效实施提供了基本价值准则,奠定了伦理价值基础和道德观念支撑。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了理想目标和价值指引,而且是中国法治建设的价值共识和价值评价标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思想基础。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法治建设凝聚价值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建设法治,要建设什么样的法治、要坚持什么样的法治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等法治建设中的根本问题。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多元利益格局和多样化的社会利益诉求,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冲突,法治领域多元社会思潮和西方宪政民主思潮对我国法治建设的渗透和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法治建设提出了根本要求,为统一全社会法治思想观念、凝聚普遍法治共识、形成和坚定公民法治信仰奠定了坚实的价值基础。
第二,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法治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目标、价值取向和规范要求,夯实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价值基础,其内在价值追求与建设法治国家对强大推动力量需求之间具有高度精神价值上的契合性,为建设法治中国需要的团结和力量提供坚强保证和不竭动力。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法治建设确立评判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确立了思想价值观念,这些核心价值要素也从根本上确立了评判国家法治建设成效的标尺,即推进法治建设必须有利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利于建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法治社会,有利于引领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行为方式。
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法治建设
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又要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第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过程。要自觉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法治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使法治建设自觉服从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要提高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决法治建设问题的能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转化为法律上各类主体的权利义务、职责职权,以法治保障基本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公民的实际行动方式。要建立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法治建设成效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法治建设的引领和评价作用。
第二,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环节。在科学立法方面,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彻于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的专家论证、民主协商和公众参与等程序制度,推进立法科学化、民主化,促进立法公正。在严格执法方面,要坚持严格规范文明执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执法工作的价值引领,作为适用和解释法律法规的基本价值遵循,实现严格规范文明执法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有机统一。在公正司法方面,要坚持发挥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的重要引领作用,不断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在全民守法方面,要坚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有机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使法治真正得到人民的内心拥护,成为人民的真诚信仰,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第三,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公共政策之中。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国家法律和政策体系的各个方面,推进法律政策规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融合。一方面,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融入法律和政策,转化为法律和政策规范要求,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法治建设的道德基础;另一方面,要将法律法规和政策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载体,将法律的有效实施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保障。
(作者: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主任、省社科院副院长)
相关新闻
- 2016-09-18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
- 2015-12-21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 2016-04-27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同
- 2016-02-2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