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实施“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工程 5年8万余贫困农牧民移居
原标题:武威实施“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工程
5年8万余贫困农牧民全部移居川区
中国甘肃网2月17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 (记者 孙海峰) 武威市精准实施高深山区贫困农牧民“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工程,2011年至2016年,将海拔2800米左右高深山区8.43万贫困农牧民全部移居川区,通过走“建棚子、栽林子、抓票子、盖房子、过上好日子”开发新路子,解决了高深山区农牧民脱贫致富问题,实现了生态治理、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共赢发展。
武威市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祁连山高深山区、浅山干旱区和北部沙漠边缘。这一区域属石羊河流域、黄河流域及兰州新区“引大入秦”水源涵养功能区,山大沟深,气候恶劣,解决水、电、路等基本生活问题成本很高,产业开发受到极大限制,因灾返贫现象相当普遍,生态保护治理与扶贫开发矛盾突出,生态性贫困成为制约武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也是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难题。
2011年以来,武威市对居住在“一高五区”(海拔2800米左右高深山区、矿区、城市供水水源区、塌陷区、生态功能核心区、贫困山区)的天祝县毛藏乡、旦马乡、祁连乡、大红沟乡、松山镇等乡镇和古浪县西靖乡、古丰乡、干城乡、十八里堡乡、新堡乡等乡镇以及凉州区张义镇等共计7.2万贫困农牧民实施“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工程。
为解决移民搬迁安置用地,各县区挖掘现有耕地和荒滩荒坡,谋划实施了古浪县生态移民暨扶贫开发黄花滩水利骨干工程等项目,成功开发了古浪黄花滩、天祝南阳山片等规模较大的移民安置点,较好地解决了“人往哪里去”的问题。贫困群众移居川区后,市里坚持产业先行,因地制宜发展以反季节蔬菜、红提葡萄为主的设施种植业,以皇冠梨、酿造葡萄、红枣、枸杞为主的特色林果业,以肉羊、肉牛为主的设施养殖业,配套种植甜高粱解决饲草问题。据统计,“下山入川”移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多元,较搬迁前增长2倍以上,最高的比搬迁前增长了5倍。
相关新闻
- 2016-12-14武威下山入川”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撑起致富梦
- 2016-12-07武威“下山入川”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新家园 新生活
- 2016-12-07武威古浪县“下山入川” 搬出穷山走富路(图)
- 2016-12-07武威“下山入川”易地扶贫搬迁 精准施策让脱贫不留“锅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