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头沟”到“渭河源”的美丽嬗变
原标题:从“石头沟”到“渭河源”的美丽嬗变
记者 晁君杰 吕瑞芳
渭河源村作为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河的发源地而得名,可是四年前它的名字却显得有点“灰头土脸”——石头沟村,而且还是出了名的贫困村。
“前些年过得太穷了,土里刨食,一年也就几千块的收入。”在村上开超市的王立平说起这些年的变化,滔滔不绝,“以前是石头沟,无人问津,现在成了景区,每天都有从全国各地来旅游的人,夏天人多的时候光卖矿泉水、饮料,一天就能挣一两千元。”
从无人问津的石头沟村到游人如织的渭河源村,王立平所说的变化其实得益于从几年前就开始的渭河源大景区建设。
2013年初,依托渭河源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市委、市政府精心打造该景区,积极探索建设、管理、运营模式,规划并开始建设涉及渭源县莲峰镇、五竹镇、会川镇、锹峪乡的14个行政村,188平方公里的景区。曾经的石头沟村,现在是集国家森林公园、省级地质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为一体的国家4A级渭河源大景区。
村支部书记吴孝仁说:“以前村民只知道种地,最多也就是去外面打打工,自从‘石头沟’变成‘渭河源’,并主打‘渭水源头第一村’的品牌以后,景区建设越来越好,村民的干劲也越来越足。现在村里做小买卖的人越来越多,光是在景区内租铺面开小商品零售店、餐饮店的就有20家,旅游旺季在公路沿线摆摊的就更多了。”
站在村里环望,朱红雕花窗的二层“小洋楼”成行成排。开农家乐的张永民说:“我们这里的房子如今是一家比一家修得好,以前根本没想过咱现在还能开这么美的饭馆,如今知道渭河源的人越来越多,我还打算明年再开个能住宿的旅馆呢!”
其实在渭河源村,很多村民像张永民一样,住的漂亮新房,但自己花的钱并不多。带领记者采访的五竹镇党委副书记郭继文介绍,这个村大部分村民的房子原先在景区内或是景区边缘,建设景区时将老房子折价置换得到了现在的新房,所以基本上每家每户不用花很多钱就搬进了新房,大部分的村民还享受了国家的危房改造、旅游易地搬迁补助、精准扶贫贴息贷款等政策。
“过几年旅游的人更多,咱也开个农家乐吧。”“开春了赶紧让娃娃去学个厨师,旅游旺季的时候我家也要开个餐馆呢。”……开个饭馆、旅馆挣钱,这些村民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主要话题。
村里的变化还不仅如此。村民张志忠家门口停放着喷了“电商服务配送车”的小货车,这个看上去一点都不“时髦”的村民现在可是村里的“红人”。“现在村里人到网上买东西的越来越多,我帮着代购,也在网上代缴电话费,光是去年在我这缴的电话费就有1万多元。”
不仅是代购,张志忠还在淘宝上开了网店,名字就叫“渭河源土特产”,只卖渭河源头山里出产的蕨菜和土蜂蜜,虽然卖出去的没有买进来的多,但张志忠已经很满足,“刚开始么,慢慢来,我现在已经有了福建、湖北那边的几个固定买家呢。”张志忠说,镇上去年还成立了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干部经常一对一的对村民提供技术和营销指导。现在的张志忠除了农忙时节务农种药材、旅游旺季帮媳妇推车做生意外,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网上,他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打字太慢,因为太慢也影响了不少的生意。临走之前,张志忠笑着说:“你们是记者,别忘了帮我宣传一下哦,明年我还打算把我们山里的宝贝,马铃薯、中药材啥的都往出去卖呢!”
相关新闻
- 2017-02-04定西市渭源加快“渭河特色文化大县”建设步伐
- 2017-01-17【故事】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渭河源雪景拍摄(组图)
- 2017-01-16甘肃“冰雪佳人”渭河源 引得无数风光摄影师“竞折腰” (组图)
- 2017-01-10甘肃两会|民盟甘肃省委:探索跨省补偿机制 破解渭河生态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