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武威民勤苇草萋萋青土湖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苇草萋萋青土湖
记者 张建伟 卢吉平 伏润之
春节前夕的一天,我们迎着朝阳,慕名前往点缀在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之间的青土湖。
车窗外,一座座沙丘不时闯入眼帘。同行的民勤县水政水资源办公室主任邱德玉,诉说起青土湖的“前世今生”,感慨万分。
他说,青土湖是民勤绿洲最大的一个湖泊,《水经注》里称“碧波万顷,水天一色”,曾经的水域面积达4000多平方公里,是一块水草丰美的“风水宝地”,那里碧水粼粼,水草丛生,湖光波影,水鸟争鸣。
由于气候变化,上中游用水加剧、石羊河来水量逐年减少等原因,青土湖日渐衰落,至1959年完全干涸,水干风起,肆虐已久的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对民勤形成合围之势,风沙不断侵袭着民勤这片“绿洲”。
一路前行,我们心中充满惋惜和痛心。干涸了半个多世纪的青土湖,是否还有昔日的“倩影”?曾经“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誓言,能否变成现实?
快看,青土湖!顺着邱德玉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一大片反光的平面冰镜,镶嵌在若隐若现的沙丘间。
冬日的青土湖格外静谧。蔚蓝的天空下,大片的金色芦苇一眼望不到边,簇拥着冰清玉洁的青土湖。昔日裸露的沙丘被一层厚厚的梭梭覆盖,一排排麦草方格将一座座沙丘环环相扣固定下来,蔚为壮观。
从小生长在青土湖边的村民李毅,如今已是年过半百,他对青土湖半个多世纪的变迁感触更深。“小时候,每年春季都会刮‘黄风’,很吓人,感觉天塌了。外地人根本无法体会到生活在这里的艰难。上世纪70年代向地下挖2米就有水,2000年后挖10米也滴水未见。”
李毅小时候亲眼看着白天平整好的土地一夜之间就变成了沙丘。那时候,青土湖在他们眼里,就是一个地名而已,因为有“土”无“湖”。
失去生态屏障的巨大代价让民勤人懂得,要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来之不易的绿洲。“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成为全县乃至全省人民的共识。2007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印发后,全流域生态治理拉开序幕,而民勤县也通过工程压沙、人工造林、围栏封育等各项治理措施,使青土湖的生态植被得到有效恢复。
在民勤,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哪怕在卫生间里,都会在醒目位置贴着这样的提示语:民勤是极度缺水地区,请节约每一滴水。而青土湖的重生,离不开下泄生态水量的补给。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民勤县在2010年秋季开始,从红崖山水库向青土湖下泄生态水量1290万立方米,在青土湖人工形成了3平方公里的水面;
2011年,下泄生态水量2160万立方米,形成了10平方公里的水面;
2012年,下泄生态水量3000万立方米,形成了15平方公里的水面;
……
2016年,下泄生态水量3358万立方米,形成了25.16平方公里的水面。
当地一位干部很动情地说,为了石羊河流域治理,这里的每一滴水都用在防沙治沙、生态保护上。让人感到欣慰的是,经过十年的努力,2016年民勤地下水埋深为3.02米,较2007年上升1米。
站在青土湖防沙治沙示范区观测点放眼望去,西北、东北方向仍然可以看到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的边缘,正是脚下这座湖水的重现波澜,彻底打破了两大沙漠合拢之势。水,让这片曾经流沙肆虐的土地变得生机盎然。沙退湖涨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令人震撼。
随着生态植被的逐步恢复,当地村民紧皱的眉头也舒展开来。当我们来到距离青土湖最近的西渠镇号顺村时,村主任马占明说,10年前农民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许多村民为了生计只好背井离乡,如今村民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9000多元。
“很多变化,要归功于青土湖。”马占明说道,“号顺村距离青土湖只有10公里,近年沿湖周围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湖里有水有鱼,而且湖面不断扩大,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赏,村里组建了旅游服务公司,依托青土湖搞起了旅游产业。”
马占明说,今年,村里打算将生态旅游做大做强,村民们的口号是游山游水游湖,让远方的客人嗨个够。
他动情地说:“欢迎你们夏天来,那时青土湖更美,更好看。”
相关新闻
- 2016-11-24武威民勤生态环境好转青土湖水域面积扩大(图)
- 2016-11-22甘肃民勤青土湖水面持续扩大
- 2016-09-14秋日的青土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