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沙播绿筑屏障——武威凉州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侧记
原标题:治沙播绿筑屏障——凉州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侧记
记者 马顺龙
近年来,凉州区突出“节水、治沙、造林、防污”为重点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健全完善“国家有投入、企业给赞助、科技做支撑、农民有收益”的生态建设长效机制,坚持不懈防沙治沙,使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截至2016年底,全区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09.72万亩,其中营造防风固沙林45.1万亩,封沙育林(草)27万亩,在红水河沿岸构筑起了长达50公里的防风固沙屏障。
凉州区积极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制定并实施《林业发展规划》《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规划》《红水河东岸国家级公益林承包经营实施意见》《沙区及治沙生态林承包治理经营实施方案》,引入甘肃建投、内蒙古亿利资源集团等企业,开展沙漠治理经营,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沙产业,完成沙区承包治理经营68万亩。
在治沙工作中,积极探索群众性防沙治沙和荒漠化治理的新机制、新办法。坚持机关干部义务压沙制度,按照“财政供养人员每人每年压沙造林1亩”的要求,在新红路、荣生路沿线、金荣路、“下山入川”移民区周边、甘蒙省界等处完成市、区机关干部义务压沙造林11.48万亩。建立完善专业队伍压沙机制,积极组建治沙协会和治沙造林队伍,以招投标方式实施工程压沙造林,严格工程监理监管,提高压沙造林质量。以区沙产业办、治沙站、头墩营林场、沿沙区7个乡镇林业工作站为重点,成立专业合作社和绿化公司8个。
按照压沙修路、平整沙丘、造林绿化、工业治沙、生态农业、扶贫开发“六位一体”沙产业发展模式,凉州区以金荣沙漠生态公路为轴线,两侧防沙治沙和绿化林带建设为重点,乔灌结合、造管并举,全面打造金荣沙漠生态公路沿线防风固沙屏障。为推进沿线沙漠治理,把机关干部义务压沙和重点项目建设相结合,高标准完成压沙造林1.88万亩。坚持“适地适树”原则,以刺槐、红柳、沙拐枣等为主要造林树种,共栽植各类苗木16.3万株,设置封育防护围栏21公里。整合“三北”五期、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建设项目资金,在金荣沙漠生态公路沿线完成治沙造林6700亩。完善治沙生态林承包经营机制,治沙造林新技术得到普及,形成了集压沙修路、平整沙丘、造林绿化、工业治沙、生态农业、扶贫开发“六位一体”的沙产业发展模式。
凉州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依托项目建设资金优势,突出沙区风沙危害治理。在红水河东岸民调渠两侧及沙漠腹地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造林补贴项目、省级财政防沙治沙项目、红水河百里生态经济长廊建设、甘肃内蒙古省界武威千里沙漠大林带建设、金荣沙漠生态公路两侧压沙造林等重点生态工程项目,进一步加快防沙治沙步伐。强化项目质量管理,确保项目建设成效,初步形成了新红路、荣生路、金荣沙漠生态公路、甘肃内蒙古省界武威千里沙漠大林带为骨架的“三纵一横”沙漠绿色生态屏障。建成长达165.6公里的防风固沙林带,治理区林草植被盖度由不足15%提高到30%以上。建成的红水河百里生态经济长廊,使重点流沙地段和零星沙丘得到控制,20万亩农田得到保护,成为武威绿洲的重要防护屏障。
相关新闻
- 2017-01-24张掖市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问题约谈以来 整治工作进展情况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