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交通大学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教授走出去 成果用起来
原标题:教授走出去成果用起来——记兰州交通大学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探索之路
本报记者 李欣瑶
坐火车经青藏铁路前往西藏,会经过大段冻土区域。在冻土上修铁路,需要采用特殊的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这个令人头疼的难题,最终是由兰州交通大学的研究人员参与完成的。
在我省的定西、武威、张掖等地,马铃薯、中药材以及蔬菜果品中正在推广应用一种从中药中提取的生物农药,这种农药不仅杀虫防病效果好,绿色无残留,还能使农产品增产提质。这项成果同样也是从兰州交大的实验室中走出的。
兰州交大是我省科研成果转化率较高的高校之一,像这样已经成功转化的成果还有很多。相对于关起门来搞科研,兰州交大更注重鼓励教师走出校门,主动寻找各行业和社会上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学校也在探索一条科研成果转化之路,目的是实现研发与应用的“无缝对接”。
科研成果要有“用”
在兰州交通大学校长杨子江眼中,学校教师开展的科研,关键看能不能“用”。
一直以来,兰州交大对自身的科研定位很明确,作为西部具有行业特色的一所高校,学校致力于应用型的科研。也就是说,学校的大部分科研成果,要服务行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到底地方需要什么样的科研、行业需要什么样的成果,坐在实验室里不会得到答案。于是,兰州交大敞开了实验室的大门,鼓励教授走出去,并在全省高校中率先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搭起了科研人员与社会、行业之间沟通与交流的桥梁。
于是,一大批“接地气”的科研成果就在教授与地方和行业的对接中产生了。
在我省很多干旱地区,人们通过收集雨水来解决饮水问题,水窖成为一些农村家庭饮用水的来源。但是,通过不同形式收集的窖水往往达不到农村饮用水的标准。
这一情况被兰州交大“黄河上游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的科研人员看在了眼里,他们开始了窖水的水处理研究。 (转2版)
(接1版)
据团队负责人张国珍介绍,在研制水处理设备的同时,考虑了很多应用领域的问题。比如说,在农村应用,设备一定要操作简单、易于维护、运行成本低。
经过科研人员反复研究,5种设备走出了实验室。这些设备不仅适用于我省乃至西部地区目前所有的集雨模式,而且装入水窖或是农民家中后,打开水龙头就能流出安全的饮用水,无需复杂的操作。
目前,这一成果已经在环县、会宁等地进行了示范推广,解决了困扰老百姓多年的“人饮安全”问题。当地农民高兴地称自己喝上了“纯净水”。
像这样教授发现的科研项目还有很多。兰州交大的科研人员把以前应用于铁路的扬尘治理和抑尘技术,经过进一步的研究,运用于沙漠治理和城市道路扬尘的治理,目前已在石羊河流域治理、兰州等城市扬尘治理方面进行了应用。
这些科研项目,从实际需求中来,走出实验室就能够很快应用,这也正是兰州交通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率高的原因之一。
教授身份能够“重”
在兰州交大,有很多教师既是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又是科研成果的转化者。正是研究者这样的“双重身份”,让科研成果转化的路走得更加通畅。
兰州交大教授沈彤是学校天然药物开发研究所的负责人,同时也是兰州世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
从2005年开始,沈彤就和团队的科研人员针对农药污染问题开始了生物农药研发,他们以中药材为原料,从中提取了可以杀虫、杀菌的有效成分,制作出了新型的生物农药系列产品。
经过室内实验和大田试验,2008年,这一生物农药开始在定西、平凉、陇南等地的马铃薯、中药材、苹果、酿酒葡萄等作物上进行了大面积示范推广。这一系列生物农药产品与传统农药相比,绿色、无残留,不污染土地、水和大气,还能达到促进作物生长的作用。经过专家鉴定,产品的应用效果已达到国际一线化学农药水平。
同样是在2008年,为该项成果转化提供服务的兰州世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兰州交大国家大学科技园注册成立。这项实验室里的成果,经过公司的转化正式走入了市场,成为了现在畅销市场的“5%香芹酚水剂系列生物农药产品”。
在兰州交大,除了借助外界平台进行成果转化,像这样教授将成果自行转化的情况还有很多。
杨子江介绍说,学校通过人、财、物等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为教师提供平台,鼓励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成果转化。学校在把科研成果转化的业绩纳入教师考核、评优选先、职称评定体系的同时,也把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让利于教师,目的就是让科研成果都尽可能地“落地开花”。
学校自有一本“账”
在教授走出实验室,根据地方需求搞科研的同时,兰州交大的科研团队还发挥学科优势,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在兰州交大道桥灾害防治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王起才的办公室里,珍藏着一个大大的红色证书。这是国家为青藏铁路工程颁发的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王起才和团队就是青藏铁路工程的参与者之一。
在青藏铁路施工中,在冻土区用怎么样的混凝土才能提高桥梁、隧道、涵洞的抗寒耐久性,是当时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之一,直接影响到铁路工程的质量。
王起才和团队成员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研发出了一种“低温早强耐腐蚀高性能混凝土”。这种混凝土不仅可以抗青藏铁路施工时的低温,而且在铁路运营时有良好的耐久性,为青藏铁路的正常运营提供了保障。
同样是轨道交通领域,在早些年,我国铁路所用的信号系统基本是“苏联模式”的传统产品。但在兰州交大自动控制研究所中,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轨道交通信号全电子化计算机联锁”走出了实验室。
2013年,这套铁路信号系统经过了英国劳氏机构的安全评估认证,取得了安全等级最高的认证证书。据兰州交大自动控制研究所所长陈光武介绍,与以往的信号系统相比,这个系统真正实现了智能化、电子化、网络化,避免了车站信号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故障或恶性事故,而且系统免维护、占地面积少,可以无人值守运行。这套系统的研发成功,彻底打破了国外公司对轨道交通信号设备的垄断局面。
目前,这套系统已在敦煌至格尔木、哈密至额济纳旗等国铁干线的348个车站推广应用,产生经济效益近12亿元。
这些科研成果,有些在行业领域首屈一指,有些在服务地方发展方面发挥作用。兰州交大在转化这些成果的同时,心中其实还有另外一本“账”。
杨子江分析说,学校每年都有不少的科研成果能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这些项目的运行正在起着连锁反应。
规模化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学校教师的知识更新、经验积累提供了帮助,兰州交大近年来借此建立起了相对合理的教师梯队和学科梯队。老师有事干,学生也没闲着。每年兰州交大有大量学生参与到了科研项目之中,科研项目也成为了学生的实践平台。很多研究生和本科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实现了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杨子江说,“十三五”期间兰州交大还将扶持100名45岁以下的青年创新人才,进一步推进科研与成果转化的衔接,让科研与成果转化真正成为高校发展的推动力。
相关新闻
- 2017-01-19探访兰州交通大学丝绸之路染缬艺术博物馆
- 2017-01-11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给患白血病学生捐助23.7万元
- 2017-01-06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组织捐款 帮助白血病学生度难关(组图)
- 2016-12-30兰州交通大学获全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