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兰州

“兰州蓝”破译兰州大气治理“密码”(图)

17-01-16 09:22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张兰琴

  原标题: “兰州蓝”破译兰州大气治理“密码”

  兰州,别称“金城”,多少年来一直是从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地处西北高原盆地、老工业基地、脆弱的生态、冬季季风等多种因素,使这里阴霾笼罩,以致全国十大污染城市名单中总少不了兰州的大名。久而久之,兰州人甚至适应了污染的环境,觉得也就这样了,没有什么办法了。

  然而,就是这个几乎无药可治的污染城市,大气污染已不再是兰州市民的一大“心肺之患”,在媒体评选出的“2015甘肃年度十大热词”中,“兰州蓝”排名第一。同年,在巴黎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上,兰州出人意料地获得了“今日变革进步奖”,让世人刮目相看。人们不禁要问:兰州是如何做到的?

  打响一场大气污染治理的攻坚战

  2011年12月,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兰州市要把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举全市之力打一场大气污染治理的整体战、攻坚战,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宜游魅力城市。为此,兰州市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工作中打消“四个顾虑”,轻装上阵,在治理大气污染的策略与路径上,走了一条上下结合、省市联动、科学治污的路子,在工作中做到联动化、科学化、目标化、工程化、法治化。

  联动化。在省级层面,专门成立兰州大气污染治理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省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兰州大气污染防治的决定》,省环保厅进行全程指导和全面帮助,尤其是省委省政府强调“坚决打赢大气环境治理的整体战和攻坚战,还老百姓一片蓝天和清新空气”,并先后进行专题调研和批示指示30多次。在市级层面,实行“指挥部+专项工作组”的工作模式,兰州市明确了“八大工程”,其责任包括环保、工信等14个部门。在社会层面,不论是中央和省属驻兰行政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和部队,一律纳入治理工作一盘棋的格局之中,无条件服从指挥,全方位配合支持,形成了区域统筹、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

  科学化。兰州市积极寻求高层次智力和技术支持,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开展兰州污染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对兰州大气颗粒物来源进行解析,为精准治污提供依据。找准“病根”后,确定了“以人为本、科学治污、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制定了“1+5”的综合治理规划,“1”就是一个总体实施意见,“5”就是工业、燃煤、机动车尾气、二次扬尘和生态增容减污五个专项治理方案,使兰州市大气污染治理有了一个良好的顶层设计。

  目标化。从2012年开始,兰州市确定详细的年度计划,明确每年污染治理的具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步骤,确保治污工作科学有序推进。在污染最为严重的冬季供暖期,把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具体化到每个月、每一周和每一天,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开展严格细致的“冬防”行动,形成全年常态抓、冬季重点抓、年年持续抓的工作机制。

  工程化。在“1+5”规划框架中,兰州市确定了环境立法、工业减排、燃煤减量、机动车尾气达标、扬尘管控、林业生态、清新空气和环境监管能力提升等八大治污工程,凝炼实施了916个项目,通过项目推进治污工作。特别是坚持“反弹琵琶、冬病夏治”,在每年夏季就组织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程,确保进入冬季供暖期后能够按期发挥效益。

  法治化。兰州市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先后修订和制定了《兰州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兰州市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责任暂行规定》《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示范区管理规定》《兰州市煤炭经营使用管理条例》《兰州市扬尘防治管理办法》《兰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暂行办法》等6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初步形成常态化治污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

  五步治霾为“兰州蓝”筑起“防护网”

  兰州的大气治理,不只是环保局的事,更是省市两级政府联手作战。兰州市工信委、建设局、城管委等40多家单位从造成大气污染的成因出发,重点采取了减排、压煤、除尘、控车、增容的综合措施。

  减排。主要是加快产业布局调整优化,对老城区工业污染源采取“改、停、关、搬”的措施。“改”,就是通过工程化措施,强化工业污染排放治理,先后引导投入10亿元,对全市火电、化工、钢铁、水泥、砖瓦等高排放行业的210家企业全部进行深度治理,重点实施了燃煤电厂除尘脱硫脱硝改造等项目。“停”,就是在污染最严重的冬季采暖期,对高排放工业企业实行停产减排。2014年至2015年“冬防”期间,对200多家砖瓦、铸造等企业实行了停产减排措施。“关”,就是对环境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企业进行关闭淘汰,其中2014年关闭淘汰7家企业的20条(台、套)落后生产线,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任务。“搬”,就是推动工业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兰州市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腾笼换鸟”腾出环境容量。

  压煤。重点从“治、管、控”入手,减煤量、控煤质,大力调整城市能源结构。

  “治”,就是对城区燃煤供热锅炉进行“换血式”的煤改气治理,三年累计改造锅炉1901台,削减二氧化碳479万吨,使城市用煤量从80%下降到60%。“管”,就是在冬季采暖期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执法模式,对全市重点用煤企业实行24小时驻厂监察,实行限负荷、限煤量、限煤质、限浓度、限总量的“五限”措施,减少工业动力用煤135万吨。“控”,就是改进规范城区煤炭供销体系,整合规范2家煤炭专营市场和171家二级营销网点,统一配送居民用煤,对低收入家庭给予优质燃煤补贴,同时还对运煤车辆和劣质煤实行24小时卡口管控,严禁流入市区,确保居民使用符合环保要求的煤炭产品。

  除尘。坚持分类施策,对兰州市区工程建设要求施工现场围挡、工地物料堆放覆盖、施工现场路面硬化、驶出工地车辆冲洗、拆迁工地湿法作业、渣土运输车辆密闭等6个100%;对全市281个重点扬尘工地实行执法队员、环保员、网格员、施工管理员“四员现场管理”;对主次干道实行地毯式吸尘、人机结合清洗、机械化洗扫、精细化保洁、调度洒水“五位一体”控尘除尘措施,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由过去的30%提高到现在的87%。尤其是探索实施沙尘天气预警响应措施,提早做好洒水、覆盖等应对准备。2015年以来我市遭受26次沙尘天气,但通过积极预警应对,降低了沙尘强度,缩短了沙尘时间,与2014年相比,因沙尘造成污染的超标天数减少8天。

  控车。针对城市道路饱和度高、尾气污染重的现状,重点在“车、油、路”三个方面下功夫。“车”的方面,主要是强力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参照财政部、商务部2009年黄标车报废车型划分、补贴标准,制定了兰州市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提前淘汰报废财政补助政策,鼓励非营运、个体老旧机动车提前淘汰报废,过去四年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12.5万辆,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5325辆;“油”的方面,提升燃油品质,全市全部使用国四油品,2015年提前两年推行国五油品,实施清洁能源改造,市区公交车和出租车全部实施“油改气”,双燃料汽车占到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的12.9%;“路”的方面,实施了轨道交通、绕城高速及打通断头路、上跨下穿等“畅交通”工程,建设了沿黄河的人行步道,开通了黄河水上公交,建成了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增容。坚持一手治“黑”、一手播“绿”,把生态增容减污作为一项治本之策。着力构建环绕城市的绿色生态屏障,重点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对整个市域进行封山育林,推进黄河风情线、主题公园、小游园、小广场建设,以及黄河万亩生态湿地修复和城市生态水系开发,新增和改造公共绿地4450亩。

  “撸起袖子干”换来“兰州蓝”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在2016年两会上,“如何治霾降尘”成为舆论关注焦点。其中,已见成效的兰州治污模式为时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近年来,兰州治污坚持管理创新、执法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绩效创新,以坚强的执行力确保工作抓实见效。

  管理创新。把大气污染防治顶层谋划的“最先一公里”和具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结合起来,按照“一格多用”的思路,全面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将市区划分为1482个网格(楼院、小区),实行市、区、街道三级领导包抓,建立了网格长、网格员、巡查员、监督员“一长三员”制度,实现城市管理网格全覆盖、巡查全天候、调度数字化和应用多元化,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不留死角的工作体系。

  执法创新。全面公开企业排污状况、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等环境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倒逼企业履行环保责任。成立了西北首家、全国第二家公安环保分局,形成了行政执法和司法的无缝对接,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新环保法实施以来共对152家违法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处罚金额722万元,以环境污染罪刑事逮捕1人、治安拘留7人。对20家环境违法企业进行了训诫谈话,特别是对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公开曝光,受到社会和舆论广泛关注,并有力推动该企业13个环保治理项目加快实施节奏。

  机制创新。在环保部的指导下,探索建立了排污权交易制度,开展了插卡排污、燃煤电厂超低排放试点工作,全面实施了重污染企业“出城入园”搬迁工程,积极推进政府购买第三方环境服务工作。2015年,启动了全国首个政府环境审计试点工作,主要通过对政府绩效、政策合法性及项目环境效益等的评估,为提升环保工作提供了重要抓手。

  科技创新。在全面完成市区供热燃煤锅炉“煤改气”和并网的基础上,推广燃气热水锅炉余热深度利用等节能环保新技术,年减少燃气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10%以上;开展综合执法,采取航拍取证、驻区包抓、驻厂执法、流动监测、平台监控、视频监视、工况监督等监管新举措,将各类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降至最低。

  甘肃省和兰州市政府曾在公开场合多次举用一组数据说明兰州大气污染治理的“百姓获得感”:2014年至2015年冬季供暖期,全市城乡居民呼吸系统疾病就诊病例和就医费用同比下降18.18%和38.39%;2015年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252天。目前,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月度和年度排名均稳定退出全国空气重污染十大城市行列,摘掉了多年来“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的“黑帽子”。

  “好空气”带来了人气、商气、资金和经济的加速发展。2015年兰州中川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800万人次,增幅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位;全市接待游客人数突破4000万人次,达到4121.26万人次,增长23.53%,实现旅游收入334.56亿元,增长25.54%。“兰州蓝”已成为兰州市的“全新名片”,助力兰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精彩推荐

  • 兰州万副春联进社区 翰墨飘香映红居民的笑脸(图) 兰州万副春联进社区 翰墨飘香映红居民的笑脸(图)
  • 记者关注丨外卖等行业用工告急 老板涨工资发红包留人 记者关注丨外卖等行业用工告急 老板涨工资发红包留人
  • 湖南诗人捐角膜 甘肃两患者重获光明(图) 湖南诗人捐角膜 甘肃两患者重获光明(图)
  • 师大附中高三学生吕欣获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赛金牌 保送进清华 师大附中高三学生吕欣获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赛金牌 保送进清华
  • 图解:社保卡这样用恐会判刑!你用对了吗↓↓ 图解:社保卡这样用恐会判刑!你用对了吗↓↓
  • 男子谋财害命潜逃江苏12年 昨日被兰州城关警方押解回兰 男子谋财害命潜逃江苏12年 昨日被兰州城关警方押解回兰
  • 12年前男子抢劫杀人后潜逃 警方将其押解回兰(图) 12年前男子抢劫杀人后潜逃 警方将其押解回兰(图)
  • 兰州七里河警方破获一起特大运输毒品案:快递来的“化妆品” 竟是18.6公斤毒品 兰州七里河警方破获一起特大运输毒品案:快递来的“化妆品” 竟是18.6公斤毒品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王三运主持召开省委常委扩大会议 通报
2   政协甘肃省第十一届委员会不再担任副主
3   政协甘肃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选
4   甘肃两会 | 欧阳坚、郝远当选甘肃省政
5   政协甘肃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选
6   政协甘肃省十一届五次会议闭幕 王三运
7   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虞海燕涉嫌严重违
8   甘肃两会丨欧阳坚、郝远当选省政协副主
9   甘肃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 通报中央对
10   感动甘肃·2016年度陇人骄子揭晓 王三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