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在深闺盼人识 兰州日报记者带您探访兰州大学博物馆
原标题:《养在深闺盼人识——走进高校博物馆寻宝探秘》系列报道见证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史——探访兰州大学博物馆
中国甘肃网1月16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记者 肖洁、马艳玲) 前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与高校博物馆邂逅,一发不可收拾,陆续探访我市六所高校博物馆,受益匪浅,收获颇多。每一个高校博物馆都呈现出不同的积淀和底蕴,在用不同的历史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亦有神秘、亦有厚重、亦有趣味、亦有光彩。
日常,每每谈及博物馆,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省博物馆、市博物馆等社会公共博物馆,孰不知在大学校园之中的博物馆,更在角落里熠熠生辉,既有对昨天的安静梳理,也有对未来的驰骋想象。在这里既能描摹历史的伟岸丰姿,也可触摸当下的切近安详。隔着千年万年,依然感动于文化的澎湃奔腾和荡气回肠。然而,如此富饶的高校博物馆却鲜为人知,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局面。在探访“宝物”的过程中,我们也在深深思索,如何让更多的人认识、走进高校博物馆?如何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高校博物馆到底承载着怎样的社会责任?它们自身又有怎样的考虑,以服务社会资源共享?是否建立长效机制?带着这些问题,连日来,记者走进高校博物馆,走访相关部门负责人,以期进一步推动高校博物馆的社会开放。
兰州大学,这所享誉全国的百年学府,在西北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倔强挺拔,它是甘肃近代高等教育开端的标志,开启了西北高等教育的先河。日前记者走进兰州大学博物馆,寻觅百年学府的历史脚印和文化深沉,在这里开启一场浩瀚的文化旅程。走进它,进行一场与百年时空对话。
叙述百年名校的风雨征程
兰州大学博物馆2009年9月于兰州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正式开馆,5000平方米的展厅面积、23万件的藏品,这些数字不足以表达什么,走进它,方能感受它的厚重。校史展分为“历史沿革”与“今日兰大”两大展厅,全面反映兰州大学自1909年肇建至今百年的办学历程,充分展现了数代兰大人身居西北、胸怀天下的浑厚风骨。“兰州大学是在甘肃土生土长的大学,兰大百年史可以说是甘肃高等教育发展过程的见证。”在校史展厅兰州大学博物馆副馆长岳肃俊向记者介绍了兰州大学百年风雨征程和著名历史人物。
兰州大学创建于1909年,其前身是清末设立的甘肃法政学堂。记者在校史展里看到一张泛黄的毕业文凭,岳肃俊介绍说,这是建校第二年的法政学堂毕业文凭,上面有慈禧太后的懿旨。该文凭呈长方形,四边共有8条龙做纹饰,四角从右上开始顺时针有“毕”、“业”、“文”、“凭”4字,文凭共录840余字,无标点。文凭形成于宣统二年十一月(1910年12月),刊录了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907年12月31日)内阁奉上谕颁布的慈禧懿旨。
校史展里一张任命书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曲正是我校建国后首任校长,他的任命书是由毛泽东主席签名颁发的。”岳肃俊介绍,记者看到任命书上面写道:中央人民政府任命通知书:兹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任命曲正为兰州大学校长,特此通知,主席:毛泽东,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五日。
馆藏资源丰富极具地域特色
“这不就是唐代的美女吗?”在文物展区,记者看到形态各异的彩俑,她们体型微胖,神态安然。除了彩俑,还有牵着骆驼的胡俑。一路走,一路看,青铜器、瓷器以及各种陶器,虽然它们不会开口说话,但隔着千年万年,依然感受到历史的气息与跳动的脉搏。
“甘肃彩陶素有彩陶之冠的美名,我们的校友杨学成先生为我馆捐赠了200件彩陶,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等各个时期的彩陶都有。”岳肃俊指着一件彩陶说,先民细腻丰富的情感与高超的技艺在这各式各样的图案里都可细细品味出来。
跟随岳肃俊的脚步,我们来到动植物标本室,庞大的动物标本群令人震撼,乌龟、鳄鱼、狮子、老虎、熊猫、猴子、鸟……“我们这里的动植物标本数量和种类在全国高校博物馆是位居前列的”,岳肃俊告诉记者,中小学生对动植物标本很感兴趣,指着一个个的动物标本问这是什么动物,那又是什么动物,为什么这条鱼这么大。“其实,别说中小学生不认识某些动物,如果不是研究这方面的专家,恐怕也不能把这里的标本认识全了,”岳肃俊对记者说,西北独有的珍禽异兽像雪豹、藏羚羊、野驴还有一些濒临灭绝的鸟类在这里都可以看到。
展厅里除了标本之外,还立有一排排的柜子,岳肃俊说里面装的全是标本,动植物标本室共展示各类动植物标本1000余件,因条件限制目前展示水平还很低,很简陋,另有很多标本未能展示出来。
距今200万年前黄河古象亮相
不少人来到兰州大学博物馆,是想一睹黄河古象的“丰姿”。这里陈列着举世闻名的黄河古象化石骨架模型,黄河古象是目前发现的亚洲最大、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象化石,古象骨架8米长、4.2米高,在大型生态环境复原图及树石造景的衬托下,黄河古象仿佛在低声嘶鸣,健步前行。
据介绍,黄河古象化石原件标本的头骨化石和躯干骨化石目前分别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所展出,复制品也只在甘肃、上海、天津有展出,全国只四件,兰州大学的老师参与了黄河古象的考古发掘工作,所以兰州大学博物馆也有一件。1973年黄河古象在甘肃省合水县被发现,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一具剑齿象化石,因发掘于黄河流域,又称黄河古象,生活在距今200万年前。
黄河古象全部骨架集中在12平方米范围内,前后左右清晰可辨,各部分骨骼彼此相关节,这说明黄河古象埋藏之后,未经搬运冲散,仍旧保留着它死前半立半卧的姿态。中科院及北京自然博物馆数位专绘制的黄河古象生态环境复原图,也生动再现了当时草木丰茂、万物勃发的壮丽画面。
大学生讲解员成为一道风景
到了兰州大学博物馆,不得不提的是,他们拥有大学生志愿讲解服务团队,这些志愿讲解员都是该校大一至大三的在校学生,“他们分别在每个工作日轮流到博物馆值班,遇到节假日有团队参观或临时重要参观,很多讲解员都主动放弃休息的时间,热心地接待参观者。”岳肃俊对记者说,兰州大学博物馆志愿讲解服务队于2010年9月正式成立,共有100多位学生志愿讲解员参加。现有学生讲解员30余人,其中大多数已参加志愿服务1年以上,有的同学已坚持服务2年以上。整个团队每年都要经过培训,轮流上岗值班,承担为参观者进行讲解、引导服务和对外宣传工作。
兰州大学博物馆大厅设有优秀讲解员群英谱,他们想尽可能地把每位同学,尤其是优秀讲解员的风采和奉献精神永远地保留下来,与博物馆同在,与无数参观者同在。今后他们还会为学生志愿讲解员提供更加专业的文博及礼仪、讲解培训,组织他们参观其他博物馆,参加各种相关文化活动和专业竞赛,近距离接触文物,与专家学者进行直接交流。
相关新闻
- 2017-01-162017甘肃各大高校排行榜出炉兰大居首位跻身四星级
- 2017-01-15兰州大学荣获 “2016年度教育系统微博成长奖”
- 2017-01-14兰州市委宣传部组织观看《党员大讲堂》栏目 推动党员学习教育步入常态化
- 2017-01-13网络空间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在兰州理工大学举行 梁和平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