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扶贫保险”为百姓脱贫致富保驾护航
原标题:“扶贫保险”为百姓脱贫致富保驾护航——我省保险业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纪实
本报记者 严存义
农业遇到自然灾害或价格下跌,谁来保险?农村低保户、五保户和农村孤儿等特困群体看不起病,谁来帮扶?贫困户想发展养殖业但苦于没有资金,怎么解决?
面对这些问题,我省保险行业主动融入,积极作为,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独特作用,创新保险扶贫方式,在防范化解农业生产风险、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提高贫困人口抵御风险能力等方面探索出新路子,取得初步成效,为群众脱贫致富上了一道道“保险”。
探索农业保险“精准滴灌”扶贫
定西市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基地,中药材产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但由于受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波动等影响,药农收入不稳定。
如何提高中药材产业抗风险能力?我省保险部门主动介入,积极探索,加大开展农业保险业务。2014年率先在陇西、渭源两个国家级贫困县试点中药材产值保险,为药农提供自然灾害和中药材价格下跌的“双保险”。
试点当年,保险公司共向2.59万农户支付赔款3523.8万元,赔付率近300%,户均赔款1360元。去年又新增宕昌县做试点,中药材参保规模扩大到15.66万亩,当年赔付率达到100%。“中药材保险试点两年来,共有3.72万户药农获得赔款5542万元,增强了中药材产业抵御风险能力。”甘肃保监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中央扶持下,我省保险业还针对贫困藏区发展藏区牦牛、藏系羊保险,目前已累计承保牦牛495万头,藏羊924万只,支付赔款4.12亿元,受益牧民5.7万户,户均赔款7228元,广大牧民亲切地将牦牛、藏羊保险喻为“润泽草原和牧民的阳光雨露”。
我省不断探索农业保险方式,开发特色险种和专属产品,扶植特色产业,实行“精准滴灌”扶贫。先后开展设施蔬菜、经济林果、玉米制种、烤烟、油菜、肉牛、肉羊、葡萄、大樱桃、茶叶、洋葱、李广杏、枸杞等特色产业保险。2015年,在永昌县开办蔬菜价格保险,开办当年赔款98万元,简单赔付率超过300%;在静宁县、秦安县开办苹果种植综合保险,当年赔款2600万元,简单赔付率达到126%;在正宁县试点烤烟保险,支付赔款515万元,简单赔付率465%,户均赔款近2000元。今年,还在敦煌探索开办了葡萄种植保险、李广杏气象指数保险,在陇南开办了茶叶天气指数保险,在靖远、景泰县开办了枸杞种植保险等地方特色产业保险,取得良好效果。
据介绍,我省自2007年开展农业保险以来,目前已覆盖到所有市州、县区,开办品种已达到30余个,(转2版)
(接1版)初步形成了覆盖大宗种养业成本保险、特色品种价格保险、天气指数保险等多层次保险保障体系,累计提供农业风险保障700多亿元,处理农户理赔案31万件,支付赔款15.4亿元,受益农户202多万户次。今年农业保险赔款有望达到6.5亿元。
探索贫困人群“缺口补位”扶贫
秦安县伊川村二类低保户包凤莲,四年前丈夫鲁进财得了脑瘤,医药费等加起来一共花了16万余元。在新农合报销之后,还有5万多元的借款。
去年包凤莲又患癌症,手术、化疗又花了8万多元。正在她为没钱看病发愁时,她当年参保的“两保一孤”保险为她理赔了2万元,并且打破“先看病后理赔”常规,一确诊就获赔。说起这笔“救命钱”,包凤莲非常感动。
五保户、农村一二类低保户、孤儿……这些失去自我发展能力的人群,是贫困人口中困难程度最深、扶持难度最大的特困人群。去年,秦安县与保险公司共同试水“两保一孤”重大疾病托底保险,努力让当地特困群众看得起大病,不因大病“赤贫”。
“两保一孤”大病保险,就是指贫困农村的一类和二类低保户、五保户家庭人员及孤儿,不分年龄,全部纳入投保范围,年度保险费用为150元,其中由县财政为“两保一孤”的每个人代缴100元,保险公司优惠50元。这些人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确诊患有重大疾病后,由保险公司一次性给付现金2万元,用于支付入院应急费用。同时,保险公司还提供1万元意外身故(含伤残)保障和2000元的疾病身故保障。
省政府参事室调研后认为,这种为农村特困人群提供托底式的医疗保障,是金融助推精准扶贫的创新之举,是政府和保险公司共同为贫困户做的一件大好事,建议在全省贫困地区推广。目前定西市政府已出台方案,在全市全面推广“两保一孤”保险,21万特殊群体将得到托底式保险保障。
“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积极参与构建贫困人群民生保障网,扶贫路径由‘基本保障’向‘缺口补位’转变,构建贫困人群医疗和灾害救助的缺口补位模式,通过保险为贫困人群提供托底保障。”甘肃保监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两保一孤”保险,目前我省大病保险向贫困人口倾斜。自2014年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在全省推广以来,共承保2229万人,占全省人口的86%,共筹资14.65亿元,为28.16万群众支付大病补偿10.08亿元,人均补偿约3995元,最高赔付42万元。大病医疗保险有效降低了贫困人口大病费用的实际支出,进一步减轻了贫困群众的大病医疗负担。
此外,我省保险行业还办理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为贫困人口提供自救保障。该业务开办以来,共为全省344.34万低收入农民提供了1844.75亿元的风险保障,累计支付保险赔款1.19亿元。
探索贫困地区“造血式”扶贫
令陇西县搞养殖的农户欣喜的是,政府、银行和保险机构三方协作,在全县试点推行的畜草产业贷款保证保险,为他们解决了养殖缺资金的难题。
贷款保证保险,就是由县政府为畜草产业贷款提供风险损失补偿基金和50%的贴息资金,保险公司为借款人提供保证保险产品,种养大户、小微企业、养殖农户则通过保单增信、财政贴息,快速获得无抵押、无担保的低利率贷款。当贷款出现本金违约损失时,由政府补偿基金、银行、保险公司分别按一定比例共担损失。目前已累计为482户农户发放贷款1亿多元,有力地助推了当地畜草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该模式被评为甘肃省2014年金融创新优秀项目,并在全省10多个县区推广。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我省保险行业由“输血式”向“造血式”扶贫转变,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推动和人才支持等,增强农村贫困地区的“造血机能”,助力贫困人口主动脱贫。
近年来,我省保险业推动“险资入甘”,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提供项目资金。吸引11家保险公司总部到甘肃对接“3341”项目建设工程,助力“1236”扶贫攻坚行动。截至目前,保险资金共参与甘肃13个重大建设项目,累计投资200多亿元。
与此同时,我省保险部门选派保险干部赴基层挂职交流,扶智扶贫双管齐下。从2012年起,省政府同保监会等中央金融部门建立起金融干部基层挂职交流机制,先后从保监会系统和保险公司选派20多名干部到我省贫困县区挂职锻炼。挂职干部利用专业优势,出政策、找项目、筹资金,为地方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关新闻
- 2016-12-24临夏州政协调研永靖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 2016-12-23【小陇画报】精准扶贫大地春 情真意切人心暖
- 2016-12-22笔墨绘真情 心灵诉变迁——第四届“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美术书法摄影剪纸作品展赏析(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