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428元的饺子,你吃过吗
原标题:428元的饺子,你吃过吗(评论员随笔)
困苦和悲情并不是亲情的原始色,不管我们在哪里、有多忙,一定要记得为亲情找回欢声笑语,为亲人拂去灰尘和忧伤
冬至吃水饺,年关思故乡。跟最亲近的人一起吃饺子,是冬至最大的意义。
428元一顿的饺子,你吃过吗?我每两个月吃一次。去年岁末,我给自己定了个“常回家看看”的计划,每两个月抽个周末回趟家。掐指算来,今年已经6次有余。而428元,正是北京到山东泰安的往返高铁票价。
我的父母,已到花甲之年,祖母则是耄耋年纪。他们和万千80后的父辈祖辈一样,错过了进城务工的最佳年纪,几十年辛苦攒下的微薄积蓄,不足以支持子女在城市中买房置业,进城养老近乎侈谈。他们没有含饴弄孙的怡然欢乐,没有知天命、耳顺的从容悠闲,有的只是成日的操持和忙碌。所有的欢乐和欣慰,不过只是在人前一句:我孩子在哪个大城市、哪个大部门上班。换个角度看,这何尝不是悲欣交集?
《论语》里讲,“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自古至今,无数游子满怀“游必有方”的豪情告别乡关,而亲情守候却只剩下离情别绪和遥想忧思。曲阜孔庙杏坛里有块“御笔碑”,上面一句“万世受治,杏林何有”令人印象深刻。置身城镇化和老龄化相互叠加的时代大潮里,这万千留守父母已经足够努力,他们为社会发展输出了最富生机、最为上进的人才动力。当他们抚育子女居功至伟之后,站在田埂上遥望都市万家灯火时,他们又“何有”?
子女的成长,总是以父母的付出为代价。子女到城市寻求生计,许多成本无形之中转嫁到父母身上。胳膊折在袖子里,父母却努力不流露出对子女“走出去”的难过之情,总是说“怎么又回家了,白花那么多路费”,或者说“在外面好好干,不用挂念家里”。他们不存在生计问题,但也难说过得多幸福。在奔向全面小康的路上,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小康目标,团聚,可以说是小康家庭不能流失的意义。
今天的人们,其实是可以做出选择的。无论工作再忙、事情再多,我都会准时按照高铁票上的日程回乡。在今年与父母相处的十几天里,我教会了父母使用智能手机和微信,从祖母那里获知了许多她们那代人革命和爱情的故事。条件都是创造出来,亲情和孝心不能降格以求,况且现在我们也具备了创造条件的条件。想通这一点,即便千山万水相阻隔,再也阻挡不了孝老奉亲的脚步。
从“蚁族”“蜗居”,到“候鸟家庭”“社会夹心层”,这些描述虽然生动,却也有些简单化。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难处,每代人都要走上自己的道路,但困苦和悲情并不是亲情的原始色,不管我们在哪里、有多忙,一定要记得为亲情找回欢声笑语,为亲人拂去灰尘和忧伤。亲情并不复杂,亲情也不是拖累,我们重视亲情、注重家庭,才不会迷失在都市生活的流光溢彩中。亲情本不该有距离,不论是空间上还是心理上,如果不知道如何用言语去表达,那就用行动表达。
没有了青砖黛瓦、远山碧波,乡愁就无处安放;没有了亲情团聚、情感依托,良心同样无处安放。我们的城镇化,应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也应尽力让家庭更加稳固,让亲情不被冲散。如果社会发展坚硬到连一顿团聚的饺子都不能相容,最基本的民生权益反而最容易被耗损,个人获得感难免因此打折扣。亲情缺失、家庭松散的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迈开双脚,更需要全社会拿出务实民生举措,为分隔两地的亲人搭起桥梁,让跨越千山万水的陪伴成为可能。
相关新闻
- 2016-12-22兰州:街道送饺子 空巢老人很暖心(图)
- 2016-12-22冬至 兰州速冻饺子销售火爆(图)
- 2016-12-22冬至 兰州饺子热销 馅价小涨 外卖火爆
- 2016-12-22兰州:暖心饺子宴温暖众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