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兰州两会】盘活闲置厂房校舍建养老机构
原标题:政协委员聚焦养老问题,建议构建全方位、现代化养老服务体系
盘活闲置厂房校舍建养老机构
中国甘肃网12月17日讯 据西部商报报道 (首席记者 丁炜娜 记者 李杨 张文博 熊园) 随着兰州市老年人口比例的逐年上升,养老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兰州市政协委员王英威代表红古区政协建议,加快推进兰州市养老服务全方位体系化建设,充分利用闲置的学校、厂房、医疗机构等资源建设养老服务机构,鼓励投资新建“医养结合”养护中心等新型养老服务机构,推进养老由补缺型走向普惠型、社会化发展。
闲置的学校、厂房、医疗机构改建为养老服务机构
据政协红古区委员会调查统计,截至2015年底,兰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59.34万人,占总人口的16.07%,80岁以上高龄老人71274人,失独老人2854人,失智老人3131人,空巢老人63240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居家养老服务机构435个,其中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22个、床位3660张;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313个,床位9390张;社会福利院6家,床位764张。虽然兰州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政协红古区委员会建议政府要把养老服务事业摆上重要日程,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平台搭建、机构培育、服务监管等途径,切实发挥好政府主导作用,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强大合力。统筹抓好养老服务政策研究、规划编制、标准制定和信息化建设,达到政策有促进力度,规划有前瞻性。一方面将养老服务机构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与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相衔接。另一方面通过资源整合、置换等方式,充分利用闲置的学校、厂房、医疗机构等资源建设养老服务机构,最大限度满足养老需求。
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机构
加快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送进家门和走出家门的养老服务。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可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补助贴息、股权合作等多种模式,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建各类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多层次培育养老机构,做好现有公办养老机构向“医养结合”养护中心转型升级工作,逐步推进养老服务业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医养结合”的新养老模式,既包括传统的生活护理服务、精神心理服务、老年文化服务,更重要的是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政协红古区委员会还建议,兰州市还应在民办养老机构积极探索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新建“医养结合”型老年养老机构。
加大财政投入提升老年人养老消费负担能力
政协红古区委员会建议政府应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不断提升老年人社会保障水平。根据全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需求,将养老服务经费按一定比例列入财政年度预算,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健全长效投入机制。推广“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增加养老保障渠道,建议低保、“三无”“五保”和重点优抚对象及低收入老年群体的保险费用由财政托底。将困难老人纳入城乡低保范围,给予必要的生活救助,并适当提高医疗救助额度;对城乡80岁以上高龄老人,逐步提高高龄津贴的发放标准,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
强化社会养老教育管理,切实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倡导子女奉养父母、社会孝敬老人,在全市广泛开展“敬老爱老助老”宣传活动,在全社会形成“敬老、爱老、扶老、助老”的良好氛围。
相关新闻
- 2016-12-17心系民生问题 畅谈发展大计 ——兰州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
- 2016-12-17【关注兰州两会】解决城市道路拥堵问题 政协委员有建议热心市民出新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