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要闻

【治国理政新实践·甘肃篇】建好农村公路铺就致富大道 甘肃省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纪实

16-12-07 09:31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编辑:张文良

  原标题:建好农村公路铺就致富大道——我省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纪实

  本版图片由省公路管理局提供

  环县山城乡刘口子村村民小贾,最近在银西铁路建设工地打工,中午、晚上下班后,他都骑着摩托车沿新修的乡村油路回塬上的家中吃饭休息。

  “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小贾告诉记者,以前通塬上的一条土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自打去年修成平展展的柏油路,平时回家方便多了。“在外打工能按时回家,和城里上班族差不多了!”小贾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我省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一条条新修的柏油路、水泥路,像一个个“毛细血管”,把我省广大偏远农村连接起来,使千千万万个像小贾一样的农村家庭受益,成为农民群众的致富之路、希望之路,也为全省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基础支撑。

  建设好:让每一个建制村都通上硬化路

  我省地处西部欠发达省份,交通基础建设历史欠账多,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由于交通基础薄弱,给群众出行、农产品外运等都带来困难,影响和制约脱贫攻坚进程。据统计,到2012年底全省还有一半的建制村不通沥青(水泥)路。

  为加快补齐农村交通发展“短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最大的民生,放在全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六大突破”的首位加以推进。

  “绝不让任何一个地方因农村交通问题在小康路上掉队!”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我省交通部门认真落实“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四好农村路”目标,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脱贫致富的“先行官”,重点加快农村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交通建设步伐。

  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我省确立了“三统一”制度。一是由省上统一领导。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部省签订的《促进秦巴山区、六盘山区、藏区交通运输发展的共建协议》,连续多年将农村公路建设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制定出台了《利用国开行贷款开展通村道路和安全饮水建设实施方案》,提出贷款300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2013年至2015年,省级平台共融资51.63亿元投入建制村通畅工程建设。

  二是由省上统一规划。将农村公路作为全省精准扶贫的重点,出台了《交通扶贫攻坚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规划》和《精准扶贫交通支持计划实施方案》等,确定从2015年开始,启动三年农村公路建设大会战,三年内将建设建制村通畅工程2.57万公里,确保在2017年全面完成交通扶贫攻坚任务,实现全省100%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的目标。

  三是由省上统一考核。省委省政府连续四年召开全省交通扶贫攻坚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与各市州、省直有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将交通扶贫攻坚考核结果作为班子配备、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同时,建立项目资金竞争性分配机制,实行工程质量与计划安排、资金拨付、业绩考核三挂钩制度,对考核优秀的市州和县区实行以奖代补。2015年,对考核结果在全省前三名的县各奖励了10台农村客运车辆。同时,落实市州协调监督和县区主体责任,积极吸引民营企业投资捐款,利用村民小组“一事一议”、沿线群众投工投劳等参与农村公路建设,全省形成了国家扶持、省上主导、部门配合、市州推进、县区实施、社会参与,共促农村公路建设的良好格局。

  交通建设,质量先行。“贫困地区老百姓世世代代生活在条件艰苦的山区,出行不方便。现在遇上党的好政策,路修好了,如果我们的工程施工和质量管理跟不上,存在质量安全隐患,我们无法向老百姓交代。”省交通运输厅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为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省交通运输厅按照“试点先行、总结经验、全省推广”的模式,将农村公路与农村脱贫、异地扶贫搬迁、富民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结合起来,大力探索适合我省河西戈壁、南部山区、黄土高原等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方案和标准,着力发挥2个部级、7个省级和9个厅级试点县的示范带动作用。严格工程管理保证质量,所有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均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招标。严格推行现场审查设计、路基验收合格后进行路面施工,沥青、水泥、碎石等主要路面材料集中采购和混凝土集中拌合等规定。省交通运输厅从机关和厅属单位选派56名技术骨干到各市州和试点县交通局挂职、代职,主抓农村公路设计审查和质量监督。同时,项目邀请公路沿线农民代表参与施工过程质量监督,抽调14个省属公路管理局业务骨干组建农村公路建设督导组现场督促指导,实现了督查无缝隙、检查全覆盖、整改见实效。

  据省公路管理局统计,“十二五”期间我省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89万公里,实现了所有乡镇和82%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建制村通畅率比“十一五”末翻了一番,99.8%的乡镇、88.9%的行政村通了班车,嘉峪关、金昌、兰州3市和成县等44个县区的所有建制村通上了沥青(水泥)路,农村公路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今年截至11月底,全省农村公路完成投资94.9亿元,占年计划任务(103.3亿元)的91.87%,已建成农村公路21255公里,其中建制村通畅工程15335公里,预计年底我省95%以上的建制村将通沥青水泥路,乡镇、建制村通客车率将达到100%和90%以上,力争将每条农村路都建成幸福路、生态路、小康路。

  初冬时节,记者来到平凉、天水、庆阳、陇南、临夏等地采访,一条条沥青路、水泥路蜿蜒通向各个村落,农民将收获的玉米、洋芋、苹果、蔬菜以及牛羊等农畜产品运出大山销售,增加收入。路好了,有的客商直接进村入户收购农产品;也有的客商在当地农村或办养殖场,或直接投资设厂,加工当地特色农产品……如今,广大农村因“路”的通畅而变得生机勃勃,农民群众正满怀信心地奔走在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一条路,给老百姓带来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希望,好处多得真是说不完!”环县一位基层干部这样说。

  管护好:让每一条修好的路都安全畅通运行

  “三分建,七分养”。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性。

  “国家花那么多的钱,为群众修了那么多、那么好的路,如果管护不好,几年烂掉了、废弃了,我们就对不起国家,更对不起老百姓。”省公路管理局负责人如是说。

  截至2015年底我省农村公路达到12.23万公里,“十三五”期间全省还计划建设农村公路6.2万公里。这么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如何管理好、养护好?对此我省根据省情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逐步建立起了农村公路县、乡、村三级组织管理体系,也就是“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管护模式。

  今年8月,省编委印发了《关于在乡镇设立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所的通知》,在乡镇已有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基础上,规范设置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所,进一步靠实养护责任,落实养护机构和人员,做到了“有人养路”。同时,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实施意见,明确农村公路重点任务、投融资保障等支持政策,提高省市县三级财政养护资金投入标准,即县级财政按照每年每公里县道14000元、乡道7000元、村道2000元,省级、市州财政各按照每年每公里县道7000元、乡道3500元、村道1000元的标准筹措养护资金,做到了“有钱养路”。

  在农村公路养护过程中,我省还探索出四种管养模式,即专业养护、包干养护、集中养护和地企共养,做到了“有策养路”。对县道和主要的乡道由县级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养护,推行道班专业养护模式。对通村硬化路实行分段(条)包干、责任养护。由乡、村与农户签订责任书,聘请农户承担保洁、保畅任务。我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村级养护人员与农村低保对象挂钩,享受农村低保的人员,承担村道的养护工作。其他地区也通过设立公益性岗位的方式,落实乡村道路的养护。对涉及油田、煤矿开发、铁路建设利用的农村公路,市、县区积极与有关企业协商,实行地企共用共养。同时,为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长效机制,省交通运输厅制定了一整套加强农村公路建管养工作的制度办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督促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多元化、社会化进程。截至目前,全省所有县(市、区)和98%的乡镇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86%的行政村建立了养护小组,有效解决了农村公路快速发展和管养任务日益繁重的问题。截至去年底,全省农村公路常养率达到88.6%,比2010年提高10个百分点。农村公路技术状况(MQI)由2010年的61上升到2015年的69.4。

  我省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大多地方山川相连,沟壑纵横,群众居住相对分散。一条通村公路往往要绕几道山梁,跨几座深沟,坡度大、弯道急,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为此我省公路管理部门格外重视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今年下达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任务49145.8公里,预计年底将全部完成建设任务。

  如今,在我省广大农村地区,通村公路建到哪里,生命防护工程就建到哪里。厚实的水泥防撞墙、红白相间的防撞墩、不锈钢防护栏……这些安装在村道两边的安全生命防护设施,成为农村公路一道亮丽的风景,也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安上了一道道“防护墙”。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各地把农村公路建设与产业基地、旅游景区、各类园区有效衔接起来,加快“千村美丽”示范村村组道路硬化建设。注重生态环保,以绿色理念走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实现农村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如今,在定西、天水、陇南、甘南等地,一些特色小镇、民俗村落和生态家园,因为有了方便的交通条件,成了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运营好:让每一条农村公路都发挥应有的效益

  路通百业兴。如今走在我省各地城乡,能够真切感受到交通发展给当地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坐落在山梁上的临洮县八里铺镇火石沟村,自打2012年村道硬化后,多年在外打拼的当地村民投资建起了养殖场,带动全村130多户发展起养羊业,户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陇南成县鸡峰镇的村子里通上水泥路后,当地的土鸡蛋、土蜂蜜等特色产品搭上电子商务的快车,以高出市场价格销往全国各地,给当地农民带来可观的收入……

  “现在路通了,村里一下有了生机,农民跑运输、搞建筑、拉化肥、运饲料都方便了。”通渭县平襄镇张庄村马建珍老人指着村里前年新修的水泥路高兴地告诉记者。

  农村公路既是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路”,也是农民须臾不可离开的致富路、生活路。近年来,我省坚持共享理念,把公路建设与优化村镇布局、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结合起来,通过市场化运作,搞活农村公路的建、管、护、运,让农民有获得感,并享受到这一发展“红利”。

  交通运输部门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客货并举、运邮结合”总体发展思路,不断完善农村公路运输服务网络。按照农村公路“路通、车通、运输畅通”的工作思路,坚持“路、站、运”一体化发展原则,把农村客运站建设与农村公路建设有机结合,做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着力改善农村客运发展滞后的面貌。同时依托连着田间地头、串起千家万户的农村公路,带动各地特色农业、乡镇工业、旅游服务业的蓬勃发展,群众出行和农产品外运更加便捷,“农家乐”“乡村游”迅速兴起,农村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人流、物流、信息流更加畅通,改变了农民群众思维和生活方式,改善了村容村貌,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据了解,建制村通畅后,静宁县全县苹果产值每年增加5亿元以上;陇西县群众运送中药材等农产品到当地市场时间普遍缩短,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农民收益;宁县通过农村公路建设,带动农村地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成县依靠通村道路硬化,实现了农产品运输与电商销售的深度融合……

  今年9月底,由国务院扶贫办主办的全国电商精准扶贫现场会在陇南市召开,陇南作为全国唯一的电商扶贫试点市,电商扶贫工作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肯定。新华社记者在《来自六盘山区平凉市5县区的脱贫观察》中写到:“目前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改善最大的就是通村公路,越是偏远贫困山村,这种改善越大、带给农民的发展动力越强劲,农民获得的幸福感越强烈。”

  发展交通,普惠群众。如今,交通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地区群众的出行条件,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路连乡村兴产业,情系农民奔小康”,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由衷的“点赞”。

  “十三五”期间,全省计划建设农村公路6.2万公里,到2017年实现100%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到2020年全面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省交通运输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紧盯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更加坚强的组织领导、更加高效的工作机制、更加优良的工作作风、更加扎实的保障措施,加快补齐交通运输发展“短板”,全力推进交通扶贫攻坚,为我省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交通运输支撑和保障。

精彩推荐

  •  “陇原工匠”候选人——王开荣 “陇原工匠”候选人——王开荣
  • “陇原工匠”候选人——刘宝平 “陇原工匠”候选人——刘宝平
  •  “陇原工匠”候选人——王旭峰 “陇原工匠”候选人——王旭峰
  •  “陇原工匠”候选人——马克龙 “陇原工匠”候选人——马克龙
  • “陇原工匠”候选人——李宏 “陇原工匠”候选人——李宏
  • “陇原工匠”候选人——柴国梁 “陇原工匠”候选人——柴国梁
  • “陇原工匠”候选人——董小全 “陇原工匠”候选人——董小全
  •  “陇原工匠”候选人——孙怀君 “陇原工匠”候选人——孙怀君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委常委吴德刚调任中央党史研究室
2   甘肃省职称评审将取消外语和计算机考试
3   小陇画报 | 兰州小街巷“手绘” 你从
4   赵建利任兰州新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5   志愿参加捐献与患者初步配型吻合 甘农
6   甘肃省政府领导分工确定 虞海燕担任常
7   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甘肃省工作
8   甘肃省编办召开控编减编工作推进会
9   甘肃为乡村教师正“名”补“利” 增强
10   陇南两当县贫困退出市级验收工作全面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