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甘肃篇】张掖山丹:村里有了“主东”之后……
原标题:村里有了“主东”之后……
开栏的话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是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重要抓手。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必须结合农村实际,找准工作载体,深化文明素质教育,在破“旧”立“新”上下功夫。为此,本报特推出一组典型报道,旨在通过正面宣传,引导各地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改陋习、树新风,使移风易俗成为大家的普遍共识。
本报记者齐兴福
黄廷海是个大忙人,电话总是一个接着一个。
“一年到头都是这么忙,这家娶媳妇,那家嫁姑娘,老人去世了我也得在现场,还要帮忙调解交通事故纠纷、家庭矛盾……”12月5日午后,山丹县东乐镇西屯村会议室,黄廷海的手机不时响起。
59岁的黄廷海是西屯村党支部书记、致富能人,他还有一个特殊身份——西屯村红白理事会会长。在村里,他和其他4位理事会成员,被村民们尊称为“主东”。
“简单说,‘主东’就是替‘东家’主事的‘总管’。”黄廷海说,2006年之前,村里婚丧嫁娶的事没有专门的“主东”,有的人家一遇到事,总为能不能请到一位攒劲的“主东”而发愁。这一年,黄廷海和另外两名村干部、两名群众一起筹建起了村里的红白理事会,揽起了这堆“鸡毛蒜皮”的事。
10年来,西屯村的5位“主东”累计为村民帮办各类婚丧嫁娶事务1000多件(次)。而让村民们感受深刻的是,自从有了“主东”,村里婚丧嫁娶的风气发生了很多变化——
首先是浪费少了,排场小了。20多天前,6社村民胡秉学因病去世,家里原本打算请300多人。红白理事会的“主东”们到场后,耐心给逝者家人做工作,建议节俭办事。最终,胡家人将请的人数减少到了120位左右。
“以前,无论是红事,还是白事,人们讲究大操大办,有的要办好几天的流水席,场面大,浪费也大。”黄廷海说,理事会“主事”后,提倡厚养薄葬、节俭办事,如今,村里人办红白喜事时,能不请的人尽量不请,能节俭的地方尽量节俭,婚丧嫁娶风清气正。
其次是办“事”由头少了,结婚彩礼小了。
以前,西屯村“办事”之风兴盛,除了婚丧嫁娶这些“大事”,其他的“办事”由头可谓五花八门:考上大学要贺喜、新房动工要披红、买车暖房更是少不了,有的甚至小学毕业都要摆上几桌……这几年,在红白理事会的引导下,除了婚丧嫁娶之外,其他的“小事”基本不再操办,请客的人少了麻烦,被请的人少了压力。
时下,在很多农村,结婚彩礼是很多农民家庭的一项大支出。动辄数万元、十多万元的高价彩礼,让很多家庭背负了巨大的经济压力。相对而言,西屯村结婚彩礼要比其他地方低一些。“听到最多的七八万,少的两三万,还有一分钱彩礼都不要的。”黄廷海这样说。
这其中,理事会“主东”的带头作用,在潜移默化中也影响了不少人。2015年3月,理事会“主东”黄致龙出嫁姑娘时,没有跟女婿要一分钱的彩礼,被村民传为佳话。
第三个变化是,矛盾纠纷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多了。
采访中,黄廷海接了两个求助电话,一是村民苗柱在一家企业务工时不慎受伤,单位不按工伤赔偿,请求“主东”帮忙;二是8社村民与一家制种企业发生经济纠纷,要让“主东”出面调解。
这是西屯村红白理事会的另一项“业务”。10年来,他们参与了数十起各类纠纷、矛盾的调解、化解,为村民跑腿“撑腰”,村里的矛盾纠纷明显减少,人与人之间更加团结,争做文明人、争当文明家庭的文明新风蔚然兴起。
相关新闻
- 2016-12-06张掖高台县新坝镇普法宣传助力村“两委”换届选举
- 2016-12-06截止11月 甘肃张掖七彩丹霞景区接待游客148.3万人次 同比增长37.72%(图)
- 2016-12-06甘肃张掖高台县四措并举加强环境监管力度 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8起
- 2016-12-06张掖高台县391.78万元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金全部发放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