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面前心不焦——定西安定区抗旱工作见闻
原标题:大旱面前心不焦——安定区抗旱工作见闻
记者 杨世智 通讯员 曹应森
今年,定西市安定区遭遇到自1958年开始有气象记录资料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天气,7月份和8月份降水较历年同期分别偏少25%、100%。
安定区广大干部群众多措并举,以科技的力量、积极的心态探索着干旱地区的发展之路。
科技抗旱显成效
在安定区北部山区的巉口镇龙滩村,村民王明玺在两块相邻的梯田里都种了马铃薯,用了不同的种植方式,生长情况也各不相同,收获更是天差地别。
一块地里是露天种植的马铃薯,今年夏秋持续高温天气期间几乎“奄奄一息”,从地里挖出的马铃薯只有鸟蛋大小。另一块地里是覆膜种植的马铃薯,在高温天气里虽然也被晒得有点蔫,但收获的最大的马铃薯竟有3个成人拳头般大小。
定西广恒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香泉镇陈家屲村有1000亩的马铃薯示范基地,从种到收全程采取机械化作业,就连叶面施肥也用无人机,每亩地从良种投入、施肥、用药、农膜、滴灌等到田间管理共投入的成本约5000元。“高投入”换来“高回报”。今年,即便是最干旱的年份,这个基地里的每株马铃薯都结块20粒左右,亩产约2500公斤。
近年来,主动抗旱、科技抗旱成为安定区广大干部群众的一种自觉意识,地膜种植特别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当地得到全面推广。目前,全区以饲草、玉米为主的旱作高效农业种植面积达128.8万亩。安定区农业局副局长周步青介绍说,今年这样的严重旱情,马铃薯和玉米种植,露天的收成最差,有的甚至颗粒无收,而覆膜种植的就比露天种植的要好得多,特别是秋覆膜种植在大旱之年抗旱效果更为明显。
青贮饲草降损失
西巩驿镇栗川村是今年安定区旱情最严重的地方之一。一社村民刘彦宏今年种了10亩玉米,由于干旱影响基本上都没有成熟。但他却可以把玉米连同棒子带秸秆一起卖给一家牧草加工企业。往年一车全株玉米要销售400元左右,今年的秸秆虽然失去水分多,一车也能卖300元左右。他家10亩玉米全卖给牧草加工企业,能收入5000元左右,比往年正常年景少收入近1000元。
为了将旱灾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安定区开展“大干20天抢‘青’交草”行动,动员党员和村社干部带头,力争每个村每天收获玉米面积50亩以上、玉米秸秆100吨以上。全区2000多户饲料种植大户、81个草产业合作社、19个牧草种植服务队、123个牧草收购点和6家草品加工企业共收购加工玉米秸秆80万吨左右。其中,今年刚刚建成年产30万吨草品生产线的香泉镇巨鹏牧草有限公司每天收购的玉米秸秆超过500吨,支付现金近20万元。
多措并举保收入
与此同时,玉米和马铃薯减产“理赔”行动也在安定区广大农村的田间地头迅速开展。
近年来,安定区大力开展了玉米保险、马铃薯保险等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每亩玉米、马铃薯保费分别为25元、35元,其中中央、省、市县财政各补贴40%、25%、20%,农户承担15%。去年全区42万亩玉米、105万亩马铃薯中,有33.9万亩玉米和58.67万亩马铃薯参保。今年全区玉米、马铃薯分别参保32.21万亩、66.5万亩。
面对严酷的自然条件和十年九旱的基本情况,安定区打算今后围绕“减玉米、稳洋芋、扩牧草、推蔬菜”的思路,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趋势,引导农民群众调精调优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旱地蔬菜和设施农业,在高效农业、优势农业、特色农业发展上寻求新的突破,助推现代农业大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
相关新闻
- 2016-12-01定西岷县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 2016-12-01乡村美景入画来 定西通渭县什川乡大湾村被列入全省“千村美丽”示范村
- 2016-12-01甘肃定西渭源特色农产品网上热销
- 2016-12-01攻坚克难谋跨越 ——定西市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亮点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