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天水 正文
投稿

诗意浸润龙城——首届李杜诗歌奖评委获奖作者及全国知名媒体记者“走进诗意天水”采风活动侧记

2016-11-07 11:39:59 来源:中国甘肃网-天水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王彤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诗意浸润龙城

  ——首届李杜诗歌奖评委获奖作者及全国知名媒体记者“走进诗意天水”采风活动侧记

  记者 冯丽娟

  沿着“诗意天水”打开的一道道精彩画卷,走进伏羲故里,走进李白祖居地、杜甫寓居地,再度点燃了传递诗歌精神的纯美火焰。11月5日至6日,前来参加首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奖”颁奖典礼的评委、获奖作者、20多家国内知名媒体的记者以及天水本土作家、诗人近80人,开展了以“走进诗意天水”为主题的采风活动。

  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著名作家、《人民文学》副主编徐坤,著名诗人、《人民文学》主任编辑朱零,著名翻译家、诗人汪剑钊,著名诗人、云南省文联一级作家雷平阳,著名诗人、小说家西娃,著名诗人武强华,青年诗人王单单,青年诗人张二棍等多位名家和天水本土文学艺术界的代表们,以诗意的方式,与秋韵浓了的天水“亲密接触”,共赴一场别开生面的诗歌精神盛宴。

  在两天的交流采风过程中,大家先后游览了麦积山、伏羲庙、南郭寺、大地湾、南宅子等天水名胜,感受天水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用镜头、心灵,记录下天水——这座温暖而典雅的历史文化名城。每到一处,大家都会发出“天水蕴含着如此厚重的文化积淀,让人心灵深感震撼”这样的惊叹。

  5日上午,采风团一行来到久负盛名的麦积山石窟。一下车,大家便被麦积山景区的秋色所吸引。群山环绕,松柏长青,苍翠永恒,树上一片片黄的、红的叶子随风飘舞,黄色与绿色交替重叠。大家纷纷驻足拍照留念,定格着深秋的如画美景。“太好看了,天水秋天的景色太漂亮了。”在麦积山石窟山脚下,《西安晚报》记者贾妍举起相机频按快门,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

  手扶栏杆,小心翼翼地走上凌空栈道,当看到悬崖峭壁上精美绝伦的佛像雕塑时,每个人的内心又瞬时沉寂下来。在第133号石窟里,聚精会神听着讲解员的讲解,大家都被小沙弥神秘的“东方微笑”所倾倒,纷纷感叹着雕塑建造者的鬼斧神工和匠心独运。

  “我是云南人,以前去过甘肃的几个城市,但天水是第一次来,真的没有想到,完全感受不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凄凉,天水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陇上江南’这个称号名符其实。”站在“千年古刹”南郭寺的千年古柏下,首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奖”新锐奖获得者、青年诗人王单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天水赞不绝口。

  满怀着对李杜诗歌精神的敬仰,大家来到杜甫雕像和“二妙轩碑”前。诗人们三五成组,或俯首低语,或轻抚碑文上的纹路,感受历史的沧桑变幻,遥想先贤在这里留下的足迹,感慨万千。《羊城晚报》副刊主任陈桥生感慨地说:“天水是一座历史文化与民俗特色交融的城市,它的包容性与诗情画意都让我收获了很多惊喜,用人杰地灵来形容这里再适合不过了,我已经爱上了这里。”

  诗以言志,以抒情。无论是在华人寻根祭祖的伏羲庙,还是在见证着8000年文明的秦安大地湾,抑或是在全国罕见的具有典型明代建筑风格的古民居建筑宅院群——南宅子,物宝风华的古城天水,俨然诗人名家的灵感之源和诗情之泉。“两日来看到的天水美景已经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里,回去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沉淀,说不定就会成为激发创作灵感的那个重要的点。”采风活动结束后,首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奖”新锐奖获得者、著名诗人武强华说。

  一路上,诗人名家们探寻的眼光一刻也未曾停歇。他们探寻的脚步踩在镌刻着历史记忆的文明之路上,既感受着这块承载了中国8000年文明的土地散发出的独特魅力,又唤醒了“李杜诗歌”遗留在秦州大地的浓郁诗情。

  两天的时间虽短,而回味的东西却很多。诗人名家们纷纷表示,今后将用更好的作品昭显李杜诗歌光芒,借诗歌推介宣传丝绸之路上的千古名城天水。因为天水赠给了他们最纯粹的诗歌,诗人名家们将用它做成诗歌的行囊重新出发。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天水日报 责任编辑:王彤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