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继复原了诸葛连弩、神臂弓之后——
兰州教师高飞又复原了指南舟
高飞展示自己复原的指南舟。
指南车
高飞的创作室及各种发明。
刚刚在央视科教频道展示完自己复原的诸葛连弩,兰州外国语学校教师高飞又有了新的作品:在成功复原“黄帝指南车”的基础上,近日,又成功复原了失传的古代指南舟。高飞说,复原是他参考历史资料和个人推测完成的,希望有关专家能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国内首次复原指南舟
兰州晨报多次报道的兰州外国语学校教师高飞近日频频在央视露脸,10月5日和10月31日两次在央视科教频道展示完自己复原的诸葛连弩,引发很多人的关注。而就在央视关注的同时,他的又一项发明问世——成功复原失传的古代发明指南舟。
11月2日上午,兰州晨报记者在兰州外国语学校见到了高飞老师复原的指南舟。在一个长约一米的木船上,中间有一系列的碗,依次套着,每个碗里都装有水,但每个碗都能浮起来。最中间的碗里固定一个木杆,上方安装一木人,举手指南。记者发现无论船的方向如何改变,小木人的方向一直向南,永远保持在一个方向。
据了解,据《宋书·礼志》记载,晋代已有指南舟。据古籍《晋宫阁名》记载曰:灵芝池,广长百五十步,深二丈,有连楼飞观,四出阁道、钓台,中有鸣鹤舟、指南舟。据以上文献,可以判断至少西晋(266年—316年),中国就已经发明了指南舟。由于早已失传,又没有留下详细的文献,所以很难复原。
期待专家提出意见
高飞称,他关注指南舟是在央视的一期节目中发现有一位大学教授提到了这个指南舟,后来,爱好发明的他就开始钻研了。高飞说虽然古人和今人都对指南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没有人复原。他认为指南舟应该是一种惯性水平定位器。简单地说,就是在水面上放一小舟,小舟中间有一系列的碗,依次套着,丝线定位,每个碗里都装有水,碗能浮起来,最中间的碗里固定一个木杆,上方安装一木人,举手指南。当船转向时,最外面的一个碗随船转向,由于惯性,水和其中的碗的质量很大,又很光滑,所以里面的碗方向不变,即使略有改变,再往里面一层的碗不会改变方向,从而达到惯性定位的目的。但这种定位有一定的缺陷,就是不能快速行动,这也就是为什么指南舟只会作为一种皇家仪仗,放在灵芝池的原因了。
高飞说,复原是他参考历史资料和个人研究完成的,希望有关专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多项发明引发关注
高飞称,他在复原指南舟之前还复原了指南车。记者也见到了他复原的多个指南车,无论指南车如何转弯、改变方向,小人的手臂始终指着原方向。
指南车,又称司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机械装置。指南车的原理与司南、指南针等相比在指南的原理上截然不同。它是一种双轮独辕车,车上立有一个木人,一手伸臂直指,只要在车开始移动前,根据天象将木人的手指向南方,以后不管车向东还是向西转,借助车内有一种能够自动离合的齿轮系定向装置,木人的手臂则始终指向南方。我国最早“指南车”,相传是4000多年前黄帝与蚩尤大战时使用的。
据史料记载,我国科学家和能工巧匠一直试图再现“黄帝指南车”,东汉科学家张衡、三国时魏人马钧、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先后获得成功。由于年代久远,没有实物流传,并缺乏相关文字资料,“黄帝指南车”的原理、结构、使用方法一直是个难解之谜。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存的“黄帝指南车”模型,是新中国第一任考古研究所所长王振铎先生根据史书记载,倾20多年心血,按三国魏人马钧的“黄帝指南车”,于1971年复原成功的。
文/图 首席记者 张鹏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