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平台纠错机制要跟上打车软件的步伐
你用滴滴打过最贵的一次车,花了多少钱?8月22日晚,北京市民温先生加完班后回家,叫了一辆北京牌照的帕萨特轿车。从公司到家,4公里左右,历时不过10分钟。第二天一早,订单上的金额让他结结实实吃了一惊。温先生的这笔订单,前后历时超过7个小时,而车费,更是达到了1728.1元,是往常价格的百倍以上。记者联系了这辆帕萨特车主,该名司机面对询问,显得有些紧张。含糊其辞地表示“去了趟济南”。
一份不会停止的滴滴打车账单,已经令人匪夷所思,但更匪夷所思的,是滴滴客服随后表现出的轻慢态度。温先生称,自己与滴滴方面进行过沟通,但客服人员在记录下了情况信息后,便再无下文。直至记者介入,滴滴客服才表示,初步判定,温先生的这笔订单为司机未能及时停止计费,将在1到2个工作日内,将多收的车费退还至乘客账户。将多收的车费退还至乘客账户,是一种弥补,但如此处理显然成色不够。毕竟,因此形成的社会负面影响已无法挽回。
一切的匪夷所思,莫不都在反证打车软件在纠错机制方面的相对滞后。一方面,作为行程中的平等双方,网约车司机和乘客对打车账单应拥有平等的掌握权,但在实际生活中,打车账单何时开始何时结束,往往是网约车司机说了算,这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种种关于乘车费用的日常纠纷;另一方面,即便形形色色的打车纠纷出现,纠纷当事方尤其是乘客,也只能通过打车软件的客服进行反馈,进而等待具体处理结果,如此处理路径,不仅速度缓慢,最终处理也未必能令人满意。
相对于网约车行业的高歌猛进式发展,这般纠错机制不能不说还相当原始。尽管现在的滴滴打车软件中,已经出现了“费用异议”的子选项。如果乘客对最终的打车账单费用“不认同”,就可通过“费用异议”的选项进行反馈,直至免除多收的乘车费用。从“费用异议”选项设置的本意而言,这不可不谓进步。但置于具体的行程中,它依旧不能改变乘客只能“被动维权”的属性。正因如此,它仍只是一种有限的进步。打车软件的纠错机制,还当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与进步。
如何来看“打车4公里花1728元”?或者说,事件里到底有着怎样的病灶?虽然这看似偶然,但因网约车纠错机制本身的缺陷,天价账单的出现其实是必要的。“必然”的天价账单,当引发打车软件管理者的深刻反思。如果说,在野蛮生长的初期,对打车软件的管理存在部分疏忽,尚可理解。而时至今日,网约车的发展已如火如荼,甚至形成对市场的大面积占领,荒谬的“打车4公里花1728元”再出现,就实在不那么合乎时宜。滞后的纠错机制,是时候跟上打车软件飞快的步伐了。(王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