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兰州老兵逛新区
在全国人民怀着无比激情欢庆党的九十五周年峥嵘岁月前夕,小女驾车陪我们一行三人去看兰州新区。因她初登“蜀道”时而打歪了方向盘走错了路。仅“胡洼山”、“大红山”隧道就穿越了两三次才到达目的地。经过四五小时的游览,这祖国一日千里之可上天揽月,下海捉鳖的民族复兴大业,使我深受感动!
游览新城眼花乱
在宽阔平坦的马路上畅行数小时,所见之景虽是初建雏形,但已形成规模而正在延伸。党政群团士农工商,“五方杂处”之机体,扫眼而过,我被林立栉比的高楼,整齐排列的林木、华灯异彩的亮道和创新开发的项目绕得眼花缭乱。一感工匠们精心设计,巧夺天工所建起的大厦。自古兰州南北两个山,一条黄河占半川。如今,靠巧工能匠们把高楼建在半山腰,工厂搬进山槽槽,群山河洼成通道。二感科技创新,上规模转方式。科学馆、电子城、信息化应运而生,使各行各业、各种项目的实施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三感文化体育等同步。在走马观花的汽车上,恨时太快,蜻蜓点水式地看了一半,太阳已偏西。小女将向东行驶的汽车一个急转弯说要去看影视城。我因耳聋眼花,竟当成女儿怕我饿了去饮食。在时而停车问道中我抬头看到前面“金字塔”和大宫殿式等建筑,才弄清是制做影视片的场地。说话之间,女儿把车开到了“心安县”衙门门口,衙门门户紧闭。我想,那县太爷见了风驰而至的现代交通工具,不敢露面吧。
遇“焉支山路”感慨万千
一行人下车在路边小憩时,我蹒跚于街头树林之间见直竖的一块“焉支山路”高大牌,使我激情顿生,一个方圆不过40.20公里的家乡焉支山竟在新城有名。孩童时对焉支山仅知道它叫“大(dai)黄山”,又说古时候是个“蛤蟆墩”。参加工作后才逐渐认识到了她的存在价值。从西汉霍去病驱逐匈奴到民国年间战火不断。仅民国时期的“中华民国十九年,官逼民反杀委员”和红西路军养伤人员组织起的两支农民武装在焉支山战斗过。焉支山的名气虽没有五岳之大,但她的政治、军事、人文等可辉煌了。就说历代皇帝登山多为观景、拜佛迎佛骨,而隋炀帝登焉支山完全是在风景优美的地方以联欢友谊之举,把马放南山,铸剑为犁,使西域经
济有了稳定发展。也为1400年后社会主义的“一带一路”经济建设打了个好底子。因此,焉支山的赞美诗歌从西汉到现在越唱越多,歌声也越来越洪亮。如今,她已成了国家的四A级旅游胜地。所以,土生土长在焉支山的我,看到竖在秦王川上的“焉支山路”牌子时,十分自豪和感动!
抚今追昔幸福满满
铭记历史,不忘初心。这是为人处世之举。八十多年的切身体会,千言万语的实话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更没有我自己和今天享不完的幸福!在去新区穿山越岭的山路上,脑子里出现了兰州解放前夕,就在这里我将被枪毙又被救下的那难忘的一刻。1949年4月,我被抓丁替换李家祥当兵。8月,国民党军246师(后起义)西逃时,我丢了师部的马,连长叫喊着“李家祥”的名字,把枪栓拉得咔咔响,吧的一声把李家祥(帽子)打飞了。因我不是李家祥,也就没掉脑袋。真正原因是随军的地下共产党员曾耀排长(建国后当了某县县长)急伸出手把毙我的枪口抬高了一点,才有我“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今天。刚参加工作就当了新中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第一任县长的警卫员,每天都在听首长的谆谆教诲。几十年来我没忘记党的教导,勤恳而出色地完成了组织交的任务。因此,在兰州幸福地受到了邓小平、李富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也因我一生坚持党的原则,最终得到了“好老人”与“以德施善”的回报。
步入八十岁后,三十年的“极高危”血压没压倒我,腿关节严重变形脱臼,靠“三条腿”走路,经常摔倒。仅在兰州半月中就三次遇好人扶救。一日,在某地过马路时跟前的台阶试抬了数次脚都上不去,正在想转身找平道时,有两位年轻女子忙把我搀扶了上来。又一日,在某大商场女儿们扶上三楼,她们要上五楼购物,我退却了,在就地休息,之间又想下楼,走到电梯旁顿感头昏眼花。这时,有三位扛大包的女子看到我不敢上的狼狈样子,她们下电梯后其中两位迅速返回把我扶了下去。最危险的一次是在何家庄巷买报时被矮凳绊了一下,手中拐杖甩出了一米多,我即将倒地,在千钧一发之际,一位青年男子猛扑来紧紧抱住了我。要不然,恐怕已上了去会先逝的战友路上!面对这一次次金城热心人的爱护,我感激得五体投地,有时竟忘了道谢,只是一阵暖流入心地含泪傻笑。
天空骄阳红似火,金城兰州喜事多。“七一”刚去“八一”来,“8·26”喜庆更红火。中秋团圆添和谐,“十一”高歌“重、教”节。在这一个接一个的节日里,让我们共同用三个“蓬勃生机”鼓劲,三个“永不动摇”树志。兰州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在特色社会主义光辉大道上一定能永登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