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经济 正文
投稿

助民敲开致富门——平凉市华亭县山寨乡新庄村精准脱贫纪实

2016-08-04 09:29:11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张兰琴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助民敲开致富门

  通讯员 张小兵

  关山脚下的平凉市华亭县山寨乡新庄村,由于山大沟深、气候阴湿、土地贫瘠、基础设施欠账大,长期以来,村民行路难、产业发展难、增收致富难。2014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760元,贫困面为41.9%,属省列重点贫困村。

  2015年,精准扶贫战役打响。按照“住进贫困村、走进贫困户、破解致富难”的驻村工作要求,来自县委农办的驻村工作队队长李小鹏带着重任来到了新庄村。

  精准扶贫,“精准”是关键。李小鹏到村里后,立即带领工作队队员对村子5个村民小组232户群众进行了入户走访,精准识别出了102户贫困户。针对每一户的致贫原因、脱贫需求,他精心“把脉会诊”,因户因人开出了“致富方”,为精准扶贫装上了“瞄准镜”。

  新庄村地处关山边缘,究其贫穷根源,“基础”二字最“难言”。连接村里村外的5.5公里主干路还是泥土路,186户农户仍住的土坯房,村民没有活动场所。“只有从最难处下手,为群众办看得见的实事好事,才能及时把党的温暖传递到群众心上。”从此,访部门、跑项目、争资金,改善基础设施,成了李小鹏“夜不能寐”的心头大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土坯房消除、道路通畅、自来水入户、移民搬迁……一个个项目先后落户新庄村,让沉寂多年的村庄一下忙碌了起来。在项目建设中,李小鹏带领工作队昼夜奋战在施工一线,严把质量关。

  短短一年时间,村里旧貌换了新颜。时下,走进新庄村,一排排小康新居错落有致,一条条康庄大道宽敞平坦,村子中心配有休闲健身器材、篮球场、乒乓球台的文化广场上,农户正在休闲健身,其乐融融。“这次搬迁,先后享受了县里近4万元的补助,要不是有这些钱撑腰,我还真没有能力和信心搬进这么好的新村。”从鞍山组搬进新居的村民祁奋祥感激地说,“现在,学校、卫生室、商店都在门跟前,吃水不出门,走路不沾土,娱乐有舞台,我们的生活条件和城里一样好。”

  致富产业“硬”起来,群众的钱包才能鼓起来。为此,李小鹏又积极和省科协、县人社局、县农广校取得联系,先后在村子举办了8次农民致富技能培训,使全村600余口人的脑袋“富”了起来。同时,他根据村情实际,充分发挥精准扶贫贷款、村互助资金协会作用,带领村民培育起了养殖、药材、育苗三大产业。

  贫困户胡小龙介绍说,以前他养羊,遭遇了疫情,损失惨重。后来,李小鹏帮他分析市场形势,通过扶贫贷款解决了资金难题,还请来专家帮他转行养牛。如今,他家的牛达到9头,前几天出栏了3头,收入一万多元。胡小龙高兴地说:“这几天,每头牛又享受了1250元的补贴资金,我们贫困户对发展产业有了更多的‘后劲’和闯劲。”

  “在李队长的协调下,我在村上的互助资金协会贷了5000元的产业扶助款,种了1亩多半夏。”贫困户张建明介绍到,“去年,工作队牵头成立了药材产业协会,协调落实了扶贫贷款,解决了技术和资金两方面的难题,现在村民种药的积极性都很高。”张建明说,以前种庄稼,广种薄收。现在种上药材,1亩地的收益顶过去好几亩。

  不当“门外汉”,甘当“土农民”。李小鹏认真听取村民最盼、最需、最急的致富良方,提出了多养1头牛、多种1亩药、多输转1名劳务、多育1亩苗、多掌握1门技术的“五个1”致富措施。目前,全村共输转剩余劳动力85人,种植标准化药材1000亩,育苗300育苗,牛存栏达到了232头。

  仅仅一年多的时间,村子换上了“新衣裳”,35户贫困户摘掉了“贫困帽”。感受着村里的变化,村民们竖起大拇指称赞:“李队长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家事,把贫困户当亲人,带领我们敲开了致富门,过上了好日子。”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张兰琴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