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人物 正文
投稿

塔机装调的行家里手——记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甘肃建投公司职工金健

2016-08-04 08:20:55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张兰琴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塔机装调的行家里手——记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甘肃建投公司职工金健

  记者 伏润之 通讯员 王海燕

  72小时就能抢工一台塔机,能完成50多种系列塔机的塔头、上下支座、起重臂、平衡臂、回转机构……所有部件的组装。

  甘肃建投装备制造公司工程机械事业部五车间铆工班班长金健,工作34年来,工艺技术改造塔机多个构件部位,完成800多台塔机的整机组对,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上亿元。今年“七一”,他被评为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

  “丢不起人”的老党员

  不论是在高温的夏天,面对5000多摄氏度瞬间能把钢铁融化为钢水的电弧焊火花,还是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冬,作为基层党员的金健,常常在“白加黑”“五加二”的劳动强度下几十年如一日。

  53岁的老金坦言,他这辈子最怕“犯错”,作为一名22年党龄的老党员,他“丢不起人”。1996年的一次塔机安装中,塔机腰部稍有倾斜,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塔机将无法使用并造成重大损失。经技术人员测算误差,只有老金工序上的5毫米便于调整。

  经过老金的重新装配,设备终于调试成功,但是老金却因此扣了一个月的工资。回忆起这辈子最“丢人”,也是唯一一次扣工资的事实,要强的老金多年后仍记忆犹新。

  “党员就是面旗帜,必须做到最好,绝不能让人笑话”。他发誓从此绝不再犯错,这一誓言坚持了20年。

  老金做事总是要尽善尽美,“面子要自己挣回来”。扣工资没过几个月,就有一道难题摆在了金健面前。“3天!必须抢工一台QTZ5013塔机”。材料不足、时间不够,然而“牛脾气”的老金却绝不“服软”。他带着一名焊工分工协作,下料、配料、切割、安装……早上七点干到晚上十点,中间只花半小时吃饭。3天就干完了原本需要5天的活。老金因为自己的“不信邪”,以奖金的形式,挣回来一个月工资。老金骄傲地说:“这钱我拿着踏实”。

  民间“智多星”

  “要面子更要里子。”老金在工作中是个很有“想法”的人。虽然是铆工班班长,且只有高中学历的他,却通过数倍于常人的努力,精通钳、铆、焊等塔机装配需要的所有工序。老金说:“干工作责任心是第一位,就得‘穿钉鞋走泥路——把稳做事’。”经他安装的塔机从未因质量出现安全事故,安全率达98%以上。

  金健在工作中常有些“小发明”,只要是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点子”就着手进行试验、改进,利用废旧料一遍遍尝试。看似枯燥乏味、简单重复的试验,金健却能从中找到“入境”的快乐,上塔头、起重臂、平衡臂、回转机构……他对塔机很多构件都进行工艺技术改造,很多“得意之作”应运而生。

  近年来,甘肃建投装备公司为了提高售后品质,将塔机产品的售后服务全部下放到车间班组,技术难度大、客户要求高、时间比较紧的维修安装及售后服务工作全部由金健负责,老金24小时开机待命,通过QQ、短信等形式解决简单的售后问题,凡是有客户打电话要求到项目工地亲自调试,他都会立即奔赴现场。

  同事们眼中的“金班主”

  “从来不迟到早退,不抱怨工作难干”。与老金搭档几十年的“老伙计”陈力平道出与金健合作过的同事们普遍印象。

  就连老金的小徒弟对他也有不少“抱怨”:“金师傅管得严,就连使用锉刀的站姿、手势他都一遍遍纠正,锱铢必较……”

  “不管是焊工还是铆工的站姿、动作要领、手法都必须符合规范”,金健非常注重一线培养人才,他把多年积累的技术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每一位徒弟。老金说:“学艺不精,就是害人害己。”他要求每位徒弟必须经过大量练习,熟练掌握技术要领。30多年来,在他细心地培养下200多名技术工人成长起来。

  老金就是凭借在老师傅和青年职工心目中的好口碑,高票当选为铆工班班长,大家说:“老金当这个‘班主’我们心服口服。”

  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老金在日常管理中,将“创新型”党小组建设灵活与生产工作结合。根据每一位工人的专业技术特长、性格特点和工作难易程度,合理调整生产任务,严格控制材料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一名党员,既然扛起了‘班主’这份责任,在工作实践中必须体现先锋引领作用”,“金老班”的工友唐仲华说。经过重新调整生产任务,改进原有工艺流程,调动班组职工积极性,老金的班组先后完成了2011年产400台塔机,2012年月度50台的生产目标。塔机生产速度与产品质量至少提高了20%,得到了质的飞跃。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张兰琴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