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正文
投稿

7月3日兰州最高气温37.1℃度 应对高温专家这样说

2016-07-04 08:26:21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作者: 责任编辑:刘姗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新闻特写

李小芳

蔡学兰

  7月3日下午,几名孩子在我市百合公园的水池中玩耍。当日最高气温37.1℃度。记者 甘霖/摄

  昨日,老天爷分外“热情”,以37℃的高温向人们宣示着炎夏的来临。当许多市民行色匆匆地穿过闷热的热浪,一头扎进空调房“避暑”时,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始终有一群辛劳的工作者们,顶着骄阳、面对酷暑,在高温的炙烤下坚守岗位,完成工作。他们中有的在工地上挥汗如雨,有的在烈日下骑着车送件,有的穿梭在车流中人流中捡拾垃圾……

  镜头一

  116路公交车司机李小芳:

  一路上不敢多喝水,只能润润嗓子

  燥热天来袭,全城热浪。烈日骄阳下的金城昨天最高气温达到了37℃,众多户外作业的人们纷纷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然而,作为城市交通出行的主力军——公交车依然如常行驶在发烫的马路上。此时此刻,公交驾驶员工作环境和状态怎样?昨天中午时分,记者在西关十字乘上一辆116路公交车与司机李小芳师傅一起上了路。

  记者就坐在驾驶员后面的座位上,当车开至武都路十字车站时,李小芳的额头上已经流汗了,趁着招呼乘客上车的瞬间,她赶紧抹了一把汗。“一路上不敢多喝水,只能润润嗓子,到了两边的终点站时,抓紧时间上厕所。”李师傅笑着说,“116路公交车共有18个站,单程运行时间为32分钟,每班司机跑4圈,每一圈下来就是1个多小时。我们这条线路是多条公交线路中最为堵车的一条,堵车点主要集中在广场东口和雁滩一带,虽然规定每个单程的时间为32分钟,而大多时候都在1小时左右,若遇到上下班的高峰期,1个半小时跑一趟单程也是常有的事。”

  “心静自然凉”,这是李小芳开车13年总结下来的经验,良好的行车心情也非常重要。记者在全程跟车的过程中发现,李师傅很少开头顶的风扇。据她介绍,由于长时间开车,颈椎腰椎都不好,而风扇吹头部会引发头疼影响行车安全,所以宁愿热点也不开电风扇。

  在这个酷热难耐的天气里,全市2400多辆公交车、4000多名驾驶员奔波在热浪中,为全市百余条线路上出行的市民提供便利。当记者起身准备下车时,注意到李师傅的工作服已湿透,她将穿着这件“湿衣”,一直开到终点……兰州晚报记者滕效宏文/图

  镜头二

  环卫工人蔡学兰:

  为了防止中暑,自备药物茶水

  昨天的最高气温达到了37℃,很多市民都躲进空调房不愿外出。而昨天上午11时许,当记者看到蔡学兰女士时,她正在七里河区西津西路一带的马路上拿着笤帚清扫垃圾,汗水从她的鼻子和脸颊上流淌下来。这么热的天,她依然全副武装着,戴着凉帽,穿着长衣长裤。蔡学兰说,工作服虽然闷得慌,但是好在能遮挡太阳的照射,要是穿短袖的话,胳膊肯定会被晒伤。

  蔡学兰说,她从事环卫工作已经16年了,现在是七里河区环卫局三站二组的组长。主要打扫西津西路上兰石二分厂到甘光影视公司这一路段,从上午10时接班到下午4时。这几天天气太热了,热的人都受不了了。垃圾少一些还好,一些年轻人闲着没事手里拿着收到的传单啊、纸啊,撕了扔到马路上,就得满马路跑着去扫!“只要看见自己的区域内有垃圾,就得上前清扫,不管太阳有多晒。”

  “脸上的汗要是流多了,就随便擦一把,渴了,就拿出水杯喝口水,上厕所是大问题,所以还不敢多喝水。累了,就在马路旁或树荫下稍微休息一下。”蔡学兰说,为了防止高温天气里中暑,他们就自备一些药物、茶水。兰州晚报记者滕效宏文/图

  镜头三

  快递员小王

  不管什么样的天气,我都已经习惯了

  虽然昨天气温很高,但快捷快递的派送员小王却没有丝毫懈怠,因为每天都有送不完的包裹。

  “总不能让大家在这么热的天等得上火吧?”昨天上午10时许,毒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已经送了十多个邮件的他骑着三轮车来到了甘肃政法学院大门口。干了两年多快递员的他,胳膊和脸已经被晒得黑白分明了,“为了能准点回家吃饭,太阳再毒,快件也是要送的。”小王说。

  他称,自己负责的片区每天大概有150多个包裹要送,“顺利的话要五六个小时,多的时候,每天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有时候收快递的人会问他“大热天的到处奔波肯定很辛苦吧”?他总是淡然一笑,“不管什么样的天气,我都已经习惯了,没什么的。”

  正值中午,陆陆续续有学生来取快递,一位男生急匆匆跑来说了电话号码后拿上包裹就走了。小王说:“现在的大学生也太懒了,我在这儿等了一个多小时了,都打几遍电话了,但还是很少有学生来取包裹。有些包裹到下班之前还是没人来取,我就得送第二遍,甚至第三遍。天气又这么热,即便累也得坚持啊。”

  今天的包裹送的还算顺利,下午2时许就已经领取完了。小王师傅赶紧去找吃饭的地方……兰州晚报记者滕效宏

  相关新闻

  高温天气点燃“夏日经济”

  中国甘肃网7月4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记者 滕效宏) 7月3日,我市白天的高温飙升至37℃,这是进入7月以来我市连续两天高温超过35℃以上的天气。突来的燥热天气,让许多市民有些措手不及。记者3日走访发现,闷热的天气点燃了夏日经济,空调等夏日用品的销售也渐旺起来。

  突来的燥热天让市民措手不及

  “昨日上午10时我出门,就感觉天气很闷热。”市民颉女士说,看了一下天气预报,最高气温就已经达30℃,感觉实际的温度要比预报的高。“前几天雨水较多,天气比较凉爽,还以为今年的夏天不会很热了,谁知道一下子气温就飙升到了35℃以上,空气又闷,身上也黏黏的,很不舒服。”她说,由于之前天气凉爽,家中的凉席、电风扇等还没有派上用场,突如其来的高温让她有些措手不及,中午就将家里的凉席都换上了,电扇也搬出来了。

  电风扇、凉席销售开始火爆

  在市区几家大的家电卖场里人头攒动,大多是前来咨询、购买电风扇、空调的市民。“虽说今年6月份就已经出现了35℃的高温天气,但由于气温不是很稳定,前来商场购买电风扇和空调的人寥寥无几;6月中下旬以来,白天的高温很少有突破30℃,夏凉商品销售惨淡。近几天前来购买电风扇的市民增多了,好的时候一天可以销售10多台电风扇,特别是近两三天的气温一下子达到35℃以上,让市民感受到了闷热天的滋味,因此,前来咨询、购买空调的市民多起来了。”兰新市场一电器销售部的工作人员介绍。

  昨天中午,在西关十字一家超市床上用品专区,看到凉席、夏被等夏日用品成了市民的首选。“天一下子热了起来,小孙子晚上热得睡不好,我是前来给小孙子选购一床凉席的。”市民魏女士说。

  “今天是周末,前来选购夏凉用品的市民明显增多,其中大部分是感受到了近几天闷热的天气,但早在前段时间的连阴雨天气之前,就已经有不少市民未雨绸缪,提前选购夏被等夏日用品了。”这家超市某品牌床上用品专柜的销售人员介绍,店里销售的凉席的品种多,价格也适中,能够满足不同市民的需要。

  相关链接

  高温热浪又叫高温酷暑,是一个气象学术语,通常指持续多天的35℃以上的高温天气。高温热浪的标准主要依据高温对人体产生影响或危害的程度而制定。

  气象专家提醒:高温天气时,不要置身于烈日之下,中午12时至下午2时最好不要外出;高温天气应有遮阳设备,如打伞并戴上墨镜,或选择阴凉处,有条件者,涂些防晒霜;不要在阳光下疾走,也不要到人聚集的地方;从外面回到室内后,切勿立即吹空调;要注意高温天饮食卫生,防止胃肠不适及感冒等疾病的发生;要注意保持充足睡眠,有规律地生活和工作,增强免疫力;在高温天气下,当出现头晕、恶心、口干、迷糊、胸闷气短等症状时,应立即休息,喝一些凉水降温,病情严重应立即到医院治疗;高温天气要注意预防日光照晒后,日光性皮炎的发病,如果皮肤出现红肿等症状,应用凉水冲洗,严重者应到医院治疗。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责任编辑:刘姗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