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恒清
这两年随着对校园体育的重视,塑胶操场进校园,成为一个非常快的动作,然而就在这非常快的动作当中,关于毒跑道、毒球场这样的新闻也层出不穷,而这样的新闻的出现,往往是以相当多的校园里的孩子流鼻血、咳嗽、皮肤过敏等等这样的症状作为引发点。
(6月14日新华网)
塑胶操场及跑道正快步走入中小学校,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各地先后出现不少疑似“毒跑道”事件,一些孩子出现头疼及流鼻血等症状。不过,检测结果却出人预料,几乎都符合相关“标准”。这就让人不禁产生这样的问题,是孩子自身出了问题,还是“标准”本身不达标?
检测的目的是为了查明真相,既然离不开标准,标准的客观、科学、准确就极为重要。现行所使用塑胶跑道标准为2011版,起草于2004年,是在国际上没有塑胶跑道标准前,我们国家自己制定的跑道标准。先不谈“标准”内容及科学性,这么多年下来也需要加以修订与完善。
再看这一本土化“标准”本身,从检测相关指标看,所覆盖物质极其有限,有些可以说不疼不痒的指标,而一些重要的指标却未列其中。这可能是众多疑似“毒跑道”能顺利通过检测的根本所在——并非跑道无“毒”,而是标准太低、太软,使得“毒跑道”畅行无阻。
提高“标准”标准应当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要适合校园并守护好孩子的健康。说标准过低过软,是因为眼下所用标准是针对成年人而制定的,而且并非强制标准,只是一个推荐标准。这都为塑胶跑道乱象埋下隐患,看似差不多的塑胶跑道,不仅价格大相径庭,而且质量也良莠不齐,如何去确保安全?据调查,面对蓬勃的塑胶跑道市场,一些个体小作坊也大显身手,进行原料的生产与加工,没有技术及检测,这质量及安全又怎么保证?
儿童与成年人体质有差异性,同样的塑料跑道,成年人使用或许不会出现问题,但儿童就有可能出现身体不适。可见,以成年人使用标准去检测学校塑胶跑道,无异于牛栏关猫,根本起不到任何效果。
确认孩子出现症状与塑胶跑道存在关联性,就说明塑胶跑道有问题,不要抱住标准及相关结果说事,否则便有强词夺理之嫌。“毒跑道”伤害孩子健康,这不容置疑,须严肃认真对待。为孩子建设塑胶跑道本是一件好事,但好事更要办好,与其建成“毒跑道”去危害孩子的健康,还不如不建。兴建塑胶跑道要以安全为首要前提,严把材料关,不达标材料坚决不许进入校园。最根本的是,从速制定符合孩子使用的塑料跑道标准,一是指标全面,该覆盖要全覆盖;参数要经得住推敲,需充分考虑孩子体质及适应性;三是变推荐标准为强制标准,原料生产及施工都要以质量及安全为核心。